一种深层软基加固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8586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深层软基加固施工方法,包括:将第一钻杆安装在深搅桩机的旋转动力头上;开启注浆泵喷水,将第一钻杆从位于施作孔一旁的第一位置处正循环钻入地下;关闭注浆泵,将第一钻杆从深搅桩机的旋转动力头上拆开,将第二钻杆安装在深搅桩机的旋转动力头上;开启注浆泵喷水,将第二钻杆钻入施作孔至第一设定深度,第一设定深度小于第二钻杆的长度;关闭注浆泵,将第二钻杆从深搅桩机的旋转动力头上拆开;将第一钻杆安装在深搅桩机的旋转动力头上,将第一钻杆从地下提出;连接第一钻杆和第二钻杆,第一钻杆和第二钻杆形成总钻杆;启动深搅成桩作业。本申请以低钻深的深搅钻机实现了超深的深搅桩作业,节约了施工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层软基加固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地基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深层软基加固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软土地基处理是滨海工程所面临的的普遍问题,也是工程建设中占据投资较大、施工时间较长的项目之一。根据滨海区域的地质条件、作用荷载、施工技术能力等不同因素,采取的处理工艺和施工方法也比较丰富,如强夯法、堆载预压法、深层搅拌法等。其中,深层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黏性土地基。其施工速度快,施工过程无振动,无噪声,地面隆起小,不排污,出土少,不污染环境和对相邻建筑物不产生有害影响,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003]深层搅拌法加固地基的原理是基于水泥与加固土体的一系列物理

化学反应。水泥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含水硅酸钙,能迅速地溶于水中,使水泥颗粒表面重新暴露出来再与水反应,这样,周围的水溶液逐渐地饱和,当达到饱和之后,虽然水分子继续深入颗粒内部,但新的生成物已不能再溶解,只能以细分散状态的胶体析出,悬浮于溶液中,形成胶体。胶体粘接土颗粒,从而起到加固地基的作用。
[0004]现有深搅处理施工普遍在地下30m深度以内,而且桩径一般采用800mm及1000mm,且在地铁施工的盾构始发段基本上都是哑铃型条带或格栅处理方式。
[0005]对于某些滨海城市,滨海欠固结软黏土分布广泛,帆船酒店、摩天轮及其他众多地标性建筑均需要由加固后的软土地基承载;因此,软基加固的要求非常高,处理深度超深,可达50米,要求在施工区域内进行满堂施工,这就要求深搅孔桩遍布所有施工区域,因此对于施工效率上将大大降低,施工成本显著上升。满堂施工也大大增加了遇到地下障碍的几率。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深层软基加固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深层软基加固施工方法。
[0007]本申请提供一种深层软基加固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将第一钻杆通过第一钻杆接头安装在深搅桩机的旋转动力头上;
[0009]开启注浆泵喷水,将第一钻杆从位于施作孔一旁的第一位置处正循环钻入地下;
[0010]关闭注浆泵,打开第一钻杆接头,将第一钻杆从深搅桩机的旋转动力头上拆开,将第二钻杆通过第二钻杆接头安装在深搅桩机的旋转动力头上;
[0011]开启注浆泵喷水,将第二钻杆钻入施作孔至第一设定深度,所述第一设定深度小于所述第二钻杆的长度;所述第一钻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钻杆的长度;
[0012]关闭注浆泵,打开第二钻杆接头,将第二钻杆从深搅桩机的旋转动力头上拆开;
[0013]将第一钻杆通过第一钻杆接头安装在深搅桩机的旋转动力头上,将第一钻杆从地下提出;
[0014]用第三钻杆接头连接第一钻杆和第二钻杆,所述第一钻杆和所述第二钻杆形成总
钻杆;
[0015]启动深搅成桩作业。
[0016]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根据以下步骤启动深搅成桩作业:
[0017]将总钻杆正循环钻入施作孔至第一深度;
[0018]打开深搅桩机上的注浆泵喷水泥浆,反循环提升总钻杆喷浆至第二深度;
[0019]正循环下钻总钻杆并喷水泥浆至第一深度;
[0020]关闭注浆泵,反循环提升总钻杆至第二深度;
[0021]将第三钻杆接头拆除,并将第一钻杆钻入第一位置处的地下;
[0022]将第一钻杆接头拆除,通过第二钻杆接头将位于施作孔内的第二钻杆与深搅桩机的旋转动力头连接;
[0023]开启注浆泵,正循环下第二钻杆至第三深度;所述第三深度深于第二深度,且二者深度差为500mm;
[0024]反循环提升第二钻杆并喷水泥浆至设计顶部标高;
[0025]正循环下钻第二钻杆并喷水泥浆至第三深度;
[0026]关闭注浆泵,并反循环提升第二钻杆至地表。
[0027]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关闭注浆泵,并反循环提升第二钻杆至地表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0028]反循环提升第二钻杆并喷水泥浆,喷浆范围在地表1

4m。
[0029]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深搅桩机的旋转动力头上平行安装有两个所述总钻杆,所述总钻杆的成桩直径大于1400mm,且小于1600mm;两个所述总钻杆的轴心距大于1100mm,且小于1300mm。
[0030]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施作孔成排设置,各排施作孔逐排顺序施工,相邻施作孔之间的孔心间距为1300mm至1400mm。
[0031]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同排施作孔的施工顺序为第一端施作孔、中部施作孔、第二端施作孔和其他施作孔。
[0032]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判断施工区域内设有受保护结构或施工区域边缘设有地连墙结构时,设定靠近受保护结构和地连墙结构的施工区域为优先施工区;将其他区域进行分区后,在各个分区间隔施工作业。
[0033]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深层软基加固施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0034]判断施工区域内设有受保护结构或施工区域边缘设有地连墙结构时,在对施作孔作业前:
[0035]在施作孔旁设定距离处下钻杆并喷水至第二设定深度形成释压盲孔。
[0036]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深层软基加固施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0037]判断施工区域内设有受保护结构或施工区域边缘设有地连墙结构时,在对施作孔作业前:
[0038]在施工区域内间隔埋入若干空心钢管桩;
[0039]将空心钢管桩的泥土清空。
[0040]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深层软基加固施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0041]判断施工区域边缘设有地连墙结构时,在施工区域靠近地连墙结构处进行高压旋喷施工。
[004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通过将深搅桩机的钻杆设置成两段接长的方式,将第一钻杆优先钻入施作孔一旁的地下,将第二钻杆钻入施作孔后再将第一钻杆从地下取出后一次性接到第二钻杆上形成符合超深深搅要求的深搅桩作业要求,本申请在施工作业开始后的钻杆连接时间大大缩短,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施工过程中,第一钻杆和第二钻杆之间始终有一个位于地下,深搅钻机无需提升到总钻杆实际长度,只需要与第一钻杆长度相当即可,以低钻深的深搅钻机实现了超深的深搅桩作业,节约了施工成本;且由于施工作业中外露的钻杆比钻深要求大大减少,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和成桩的垂直度。
附图说明
[004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44]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应用施工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深搅施工的示意图;
[0046]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施作孔的施工顺序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层软基加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钻杆通过第一钻杆接头安装在深搅桩机的旋转动力头上;开启注浆泵喷水,将第一钻杆从位于施作孔一旁的第一位置处正循环钻入地下;关闭注浆泵,打开第一钻杆接头,将第一钻杆从深搅桩机的旋转动力头上拆开,将第二钻杆通过第二钻杆接头安装在深搅桩机的旋转动力头上;开启注浆泵喷水,将第二钻杆钻入施作孔至第一设定深度,所述第一设定深度小于所述第二钻杆的长度;所述第一钻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钻杆的长度;关闭注浆泵,打开第二钻杆接头,将第二钻杆从深搅桩机的旋转动力头上拆开;将第一钻杆通过第一钻杆接头安装在深搅桩机的旋转动力头上,将第一钻杆从地下提出;用第三钻杆接头连接第一钻杆和第二钻杆,所述第一钻杆和所述第二钻杆形成总钻杆;启动深搅成桩作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层软基加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以下步骤启动深搅成桩作业:将总钻杆正循环钻入施作孔至第一深度;打开深搅桩机上的注浆泵喷水泥浆,反循环提升总钻杆喷浆至第二深度;正循环下钻总钻杆并喷水泥浆至第一深度;关闭注浆泵,反循环提升总钻杆至第二深度;将第三钻杆接头拆除,并将第一钻杆钻入第一位置处的地下;将第一钻杆接头拆除,通过第二钻杆接头将位于施作孔内的第二钻杆与深搅桩机的旋转动力头连接;开启注浆泵,正循环下第二钻杆至第三深度;所述第三深度深于第二深度,且二者深度差为500mm;反循环提升第二钻杆并喷水泥浆至设计顶部标高;正循环下钻第二钻杆并喷水泥浆至第三深度;关闭注浆泵,并反循环提升第二钻杆至地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层软基加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关闭注浆泵,并反循环提升第二钻杆至地表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反循环提升第二钻杆并喷水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卫杰李世伟程长宏沈增良丁磊张培印武宇翔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