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芡实套养大口黑鲈的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8414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芡实套养大口黑鲈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开挖环沟;步骤二,塘口清整;步骤三,鱼苗放养;步骤四,饲料投喂;步骤五,病虫害防治;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在芡实池塘中套养大口黑鲈的养殖模式,种养模式新颖,不仅不影响芡实的产量、规格和品质,而且充分开发利用水体空间,增加池塘养殖品种。大口黑鲈可以摄食小鱼小虾和虫,减少了芡实病害发生率,有效避免了单一种植芡实所带来的市场风险,同时芡实为大口黑鲈遮阳,充分吸收利用排泄物,减轻了水体污染,经济效益相比于单种芡实大幅提高,且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对推进芡实种植和大口黑鲈的产业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实种植和大口黑鲈的产业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实种植和大口黑鲈的产业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芡实套养大口黑鲈的养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芡实套养大口黑鲈的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大口黑鲈,为食肉性温水鱼类,原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密西西比河水系。该鱼具有营养丰富、肉质鲜美细嫩、无肌间剌、外形美观、生长速度快、易起捕、养殖周期短、抗病力强、适温性广等优良性状,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欢迎,现已推广至全国各地,成为国内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
[0003]鲈鱼总体上较难栽培和饲养,特别是刚开始的阶段;鲈鱼具有一定攻击性,斗鱼之间可能会相互攻击,导致损失;鲈鱼对水质有一定要求,需要水体清澈、流畅,PH值可控;目前大口黑鲈养殖模式以网箱和池塘高密度精养为主,高投入高产出,技术门槛高,病害频发,养殖废水直排直放,环境污染和养殖风险大,与绿色发展的要求相去甚远;
[0004]芡实,俗称鸡头米、鸡头果、鸡嘴莲,为睡莲科水生草本植物;芡实其种仁可入药可供食用,叶和花梗亦可作水生蔬菜,既是食品又是药品。随着需求量的上升,芡实的栽培面积不断增长,经济效益较高,前景广阔。而芡实单一栽植模式使生物链过于简单,生态平衡被破坏病虫害容易泛滥,且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种植风险较大;
[0005]但是芡实植物可以修复土地和水质,是一种完美的生态净化剂,并且芡实还可以降低水生有害生物,包括有害螺、水绵、杂草的基数,使其成为一个经济价值高和环境可持续的植物;另外,芡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其他微量元素;
[0006]养殖鲈鱼需要水体清澈,防止鱼体之间相互攻击,但是种植芡实却可以降低水中杂草的基数,净化水质,但是单一种植芡实病虫害又容易泛滥,而鲈鱼是一种肉食性鱼类,恰巧可以水中的害虫;由此可见,养殖鲈鱼与种植芡实有互补的效果,所以,将芡实与大口黑鲈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促进生态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出,降低了经济风险,提升了产品品质,保护了生态环境。
[0007]因此,提供一种芡实套养大口黑鲈的养殖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芡实套养大口黑鲈的养殖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9]步骤一,开挖环沟
[0010]池塘四周围埂,在离围埂0.5m

1m处开挖环沟,形成深水区和浅水区,深水区用于放养大口黑鲈,浅水区用于种植芡实;
[0011]将芡实与大口黑鲈有机结合起来,有效转化了大口黑鲈的排泄物,减少了芡实病虫害,促进了田间生态平衡,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出,降低了经济风险,提升了产品品质,保护了生态环境;
[0012]步骤二,塘口清整
[0013]晒塘后清整塘底,翻耕土壤并清除多余杂草;
[0014]针对于浅水区,种植芡实前施50

75kg/亩生石灰调整土壤pH至7.0

8.5,施10

20kg/亩复合肥作为底肥,加水至水深0.1m

0.2m,待泥土沉淀后开始种植芡实种子,种植密度100

120株/亩,种植10d后开始追肥,每亩施用15

20kg复合肥;
[0015]针对于深水区,养殖鲈鱼前施50

75kg/亩生石灰消毒,加水至水深为深水区高度2/3

3/4,浸泡3

5天后抽干池水,重新加水至浅水区水深10

15cm,然后加入藻类,静置5

7天;
[0016]先种植芡实再养殖鲈鱼,一方面防止施肥使水体富营养化,增加鲈鱼的生存压力,另一方面在芡实病虫害高发期养殖鲈鱼鱼苗,鱼苗大量摄食浮游生物和小虫小虾,不但可以防止芡实发生病虫害,不需要喷洒除草除虫的药剂,还可以增加鲈鱼鱼苗的食物多样性,使鲈鱼肉质更加鲜美;
[0017]优选的,所述复合肥为N:P2O5:K2O=15:15:15,总养分≥45%的复合肥;
[0018]优选的,步骤二中,所述藻类的施用量为3

5kg/亩;
[0019]优选的,所述藻类包括硅藻、绿藻、小球藻,质量比为(1

2):(1

3):(1

2);
[0020]藻类可以有效降低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减轻这些成分对鱼类的负面影响;硅藻不含纤维素等成分,作为天然饵料能很好地被水产动物摄食并消化,同时硅藻还可以净化水质、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淡水养殖水体中生长着大量绿藻,其具易培养、细胞壁薄、营养丰富等特点是轮虫的优良铒料,能够使水体中产生大量轮虫,较为适合鱼类幼苗的培育,可直接作为水产幼苗的开口饵料,也可培育轮虫用来喂养鱼苗;小球藻是优良藻种,能有效抑制有害藻类,保持水体良好藻相,可吸收利用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增加水体溶氧,优化池塘水体环境;
[0021]步骤三,鱼苗放养
[0022]5月上旬

5月中旬放养鱼苗,深水区每亩放养1000

1500尾、体长为5~10cm大口黑鲈鱼苗,保持水pH值7.0

8.5,溶氧量5

10mg/L,水温25

30℃,5

7天换水一次;
[0023]优选的,放养鱼苗前,将鱼苗放在质量浓度为3

5%的生理盐水中浸泡5

10分钟;更优选的,将鱼苗放在质量浓度为1

3%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0

20分钟;浸泡鱼苗消毒可以有效杀灭鱼苗体表的细菌,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0024]步骤四,饲料投喂
[0025]每天早中晚三次投喂自配饲料,投喂量为鱼体总重的3%

5%;鱼体平均体重>100g时,每周投放三次调节剂,投放量15

30mg/尾,每7

10天投放两次活鱼活虾,每尾大口黑鲈投放量50

70g;
[0026]优选的,所述自配饲料包括常规饲料和营养饲料,质量比为(10

15):1;
[0027]优选的,所述常规饲料包括成品料、菜籽饼、豆粉、蚯蚓粉、螺蛳肉、贝壳粉、鱿鱼膏,质量比为(15

25):(1

3):(3

4):(6

8):(2

4):(1

2):(2

3);
[0028]豆粉和菜籽饼可以为鲈鱼提供所需的微量元素,例如,铁、铜、锰、锌、碘等吗,提高鲈鱼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提高鲈鱼鱼苗的生长速度;
[0029]蚯蚓粉可提高鲈鱼机体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进一步提高鲈鱼的肉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芡实套养大口黑鲈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开挖环沟池塘四周围埂,在离围埂0.5m

1m处开挖环沟,形成深水区和浅水区,深水区用于放养大口黑鲈,浅水区用于种植芡实;步骤二,塘口清整晒塘后清整塘底,翻耕土壤并清除多余杂草;针对于浅水区,种植芡实前施50

75kg/亩生石灰调整土壤pH至7.0

8.5,施10

20kg/亩复合肥作为底肥,加水至水深0.1m

0.2m,待泥土沉淀后开始种植芡实种子,种植密度100

120株/亩,种植10d后开始追肥,每亩施用15

20kg复合肥;针对于深水区,养殖鲈鱼前施50

75kg/亩生石灰消毒,加水至水深为深水区高度2/3

3/4,浸泡3

5天后,抽干池水重新加水至浅水区水深10

15cm,然后加入藻类,静置5

7天;步骤三,鱼苗放养5月上旬

5月中旬放养鱼苗,深水区每亩放养1000

1500尾、体长为5~10cm大口黑鲈鱼苗,保持水pH值7.0

8.5,溶氧量5

10mg/L,水温25

30℃,5

7天换水一次;步骤四,饲料投喂每天早中晚三次投喂自配饲料,投喂量为鱼体总重的3%

5%;鱼体平均体重>100g时,每周投放三次调节剂,投放量15

30mg/尾,每7

10天投放两次活鱼活虾,每尾大口黑鲈投放量50

70g;步骤五,病虫害防治每7天投放一次EM菌剂,投放量1

2kg/亩,当病害发生时,每30天投放一次抗菌药物,投放量10

30mg/尾,直至病害消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芡实套养大口黑鲈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宣朋张高伟周翰林吴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宿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