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黑碳表面有机物检测的原位质谱识别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917963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黑碳表面有机物检测的原位质谱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黑碳均匀覆盖于导电双面胶上,通过滴加有机物溶液、风干,得到表面附着有机物的黑碳;S2,对有机物在黑碳表面进行原位质谱识别检测方法的探索,包括:基质种类、基质涂覆方式、喷涂厚度、激光斑点直径及激光强度的优化;S3,采用筛选得到的优化条件,进行MALD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黑碳表面有机物检测的原位质谱识别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分子成像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黑碳表面有机物检测的原位质谱识别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黑碳(Black Carbon,BC)来自于生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类细颗粒物,是仅次于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物质。黑碳属于黑色吸收类气溶胶,它经产生后排入大气中,由于其强吸湿性和高吸附性,使其易与表面的污染物发生直接或间接性作用,改变黑碳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大气光化学反应速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展黑碳(BC)表面有机污染物的原位识别方法研究,对于其物化特性及转化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0003]目前,检测大气颗粒物表面有机物的主流方法通常有色谱

质谱联用法和红外光谱法等技术。前者主要是将目标污染物质从存在媒介上洗脱下来,结合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污染物质进行检测分析。即使该技术同样可检测到目标质荷比的物质,但却改变了污染物的存在媒介,这并不利于对污染物在媒介上的后续行为转化进行研究。红外光谱法主要是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黑碳表面有机物检测的原位质谱识别方法在大气颗粒物表面有机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黑碳表面有机物检测的原位质谱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制备:通过生物质玉米秸秆的不完全燃烧制得黑碳;S1,制样:采用万能表测量氧化铟锡载玻片的导电面,并将导电双面胶贴附于其表面,导电双面胶尺寸为0.5cm
×
0.5cm,将黑碳平铺在导电双面胶上,并用药匙轻轻按压固定,重复平铺、按压固定黑碳三次,保证黑碳均匀覆盖于导电双面胶上,通过重复上述步骤,分别称取处理前后的载玻片质量,测定每个导电双面胶上样品黑碳量为1.00
±
0.05mg,随后通过滴加有机物溶液、风干,得到表面附着有机物的黑碳;S2,采用MALDI

MSI仪器对有机物在黑碳表面进行原位质谱识别检测方法的探索,包括以下子步骤:a)基质种类的筛选优化:对α

氰基
‑4‑
羟基肉桂酸、2,5

二羟基苯甲酸、2,4,6

三羟基苯乙酮三种基质进行优化选择,选取在目标质荷比下信号干扰强度最小的α

氰基
‑4‑
羟基肉桂酸基质为最优基质;b)基质涂覆方式的筛选优化:在每个黑碳样品上滴加2
µ
L苯菌酮溶液,重复五次并每次用实验室小型风扇辅助干燥10min,避免黑碳的吸湿性对成像结果的影响;采用选定的最优基质α

氰基
‑4‑
羟基肉桂酸,分别采用干滴法、喷枪法、升华法将所述最优基质均匀涂覆到所述黑碳样品表面,选取信号强度较高且重现性好的涂覆方式为最优涂覆方式;其中,干滴法为每次在黑碳表面滴加有机物后,均滴加2
µ
L基质溶液并用小型风扇辅助干燥10min;喷枪法为取预先配制好的5mL基质溶液装入喷枪的枪杯中,控制枪口风量阀及枪尾出液阀至喷速最低,喷涂20s且间歇10min干燥,重复喷涂10层;升华法为在升华仪狭缝腔体内装入适量的基质粉末,设定基质厚度0.8
µ
m,升华温度250℃,启动基质升华仪,运行时间共计3min58s;c)基质喷涂厚度的筛选优化:采用选定的最优基质、最优涂覆方式,采用0.6
µ
m

1.2
µ
m之间不同的基质涂覆厚度,选取质谱信号强度最高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雪瑞周磊石梦瑶王芳芳修光利申鹏林徐航金妍赵骏周嘉榕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