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消音降噪的空气源热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7846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有消音降噪的空气源热泵,包括蒸发器机体,蒸发器机体的两端通过螺栓连接有蒸发器机盖,蒸发器机体的内部设有换热管件,所述蒸发器机体的内腔设有导风内芯,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热气源沿热源接气口进入蒸发器机体的内腔,与经过换热管的低温制冷剂进行换热,当气流沿热源接气口进入后,气流对涡轮扇叶环架内部的涡轮扇叶进行作用,从而驱使一对涡轮扇叶环架进行旋转,而一对涡轮扇叶环架之间所连接的联动转轴通过联动支杆带动侧导风环架旋转,一对侧导风环架之间所设的侧导风叶片组旋转时候,能够将流经蒸发器机体内部的轴向气流改变为径向气流,进而大大提高了气流与换热管的接触,保证换热效率。保证换热效率。保证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消音降噪的空气源热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源热泵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消音降噪的空气源热泵。

技术介绍

[0002]空气源热泵机组是运用空气中的热能为热源,而机组的组成部分主要分为室外机组和室内采暖末端,室外机组分为室外机和保温水箱,是整个采暖设备的核心部位,这个核心部位一般是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膨胀阀组成,蒸发器是四个最重要的加热元件之一。在经过压缩液化之后,低温制冷剂通过蒸发器与外界空气热交换,通过气化来吸收热量,降低周围空气温度,从而达到吸收空气能量的目的。但是在空气源热泵机组中蒸发器内部气流换热的过程中,由于气流在蒸发器内部流动而引起的噪音,对工作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对周围的住户造成较大的不便;而且传统蒸发器气流流动途径较为直接,气流与低温制冷剂的换热效率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有消音降噪的空气源热泵,以更加确切地解决上述所述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有消音降噪的空气源热泵,包括蒸发器机体,所述蒸发器机体为水平横置的圆筒体,蒸发器机体的底部设有机体底座,蒸发器机体的两端通过螺栓连接有蒸发器机盖,其中一侧蒸发器机盖的外侧端设有热源接气口,另一侧蒸发器机盖的外侧端设有热源排气口,所述蒸发器机体的内部设有换热管件,换热管件包括设置于蒸发器机体内腔两侧的分流环管和集流环管,且分流环管和集流环管之间连接若干根换热管,所述分流环管连接有制冷剂接入管,集流环管连接有制冷剂排出管,所述蒸发器机体的内腔设有导风内芯,所述导风内芯包括一对涡轮扇叶环架,两个涡轮扇叶环架分别设置于两个蒸发器机盖的内部,两个所述蒸发器机盖的内腔中均设有转接支座,且转接支座与涡轮扇叶环架之间装配有轴承,涡轮扇叶环架的内部设有涡轮扇叶,且两个涡轮扇叶环架的中部之间连接有一根联动转轴,联动转轴上通过联动支杆连接有一对侧导风环架,且一对侧导风环架之间设有侧导风叶片组,紧贴所述蒸发器机体的内壁设有石棉隔热层,石棉隔热层的内圈套设有筒式消音板。
[0006]进一步的,所述制冷剂接入管、制冷剂排出管沿蒸发器机体的上端贯穿出,制冷剂接入管、制冷剂排出管贯穿蒸发器机体的部位通过密封胶密封。
[0007]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呈螺旋形弯曲延伸,且若干根换热管沿蒸发器机体的轴心呈环形阵列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侧导风叶片组由多片斜向设置的导风肋片构成,且多片导风肋片沿蒸发器机体的中心呈环形阵列排布。
[0009]进一步的,靠近所述热源接气口一侧的侧导风环架上一体成型有导气罩,导气罩
为外开口尺径与涡轮扇叶环架内径一致的圆锥罩体。
[0010]进一步的,所述转接支座与蒸发器机盖的内腔壁之间滑动连接,转接支座的外侧与蒸发器机盖的内腔侧壁之间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
[0011]进一步的,所述筒式消音板由多片圆弧片状的消音弧板单元抱合构成,每两块消音弧板单元的侧边之间留有缓冲间隙。
[0012]进一步的,每块所述消音弧板单元外圈壁与蒸发器机体的内壁之间连接有若干个第一缓冲弹簧,若干个第一缓冲弹簧沿蒸发器机体的轴向呈等间距排布设置。
[0013]进一步的,每两块所述消音弧板单元的缓冲间隙之间设有弹性填充条,所述弹性填充条为切面呈“U”型的金属弹性片体,弹性填充条与缓冲间隙两侧的消音弧板单元侧边紧密贴合。
[0014]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填充条的两端部弯曲成型有扣爪,且弹性填充条两端部所设的扣爪分别插扣于两侧的消音弧板单元的外壁上。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本专利技术通过热源接气口用于连接热气源的接入管路,热源排气口用于连接热气源的排出管路,热气源沿热源接气口进入蒸发器机体的内腔,与经过换热管的低温制冷剂进行换热,当气流沿热源接气口进入后,气流对涡轮扇叶环架内部的涡轮扇叶进行作用,从而驱使一对涡轮扇叶环架进行旋转,而一对涡轮扇叶环架之间所连接的联动转轴通过联动支杆带动侧导风环架旋转,一对侧导风环架之间所设的侧导风叶片组旋转时候,能够将流经蒸发器机体内部的轴向气流改变为径向气流,进而大大提高了气流与换热管的接触,保证换热效率;
[0017]2、本专利技术设计转接支座与蒸发器机盖的内腔壁之间采用滑动连接,转接支座的外侧与蒸发器机盖的内腔侧壁之间连接有第一缓冲弹簧,在热源气流冲击导风内芯时,第一缓冲弹簧能够对整个导风内芯起到缓冲的作用,进而降低气流冲击产生的噪音问题;
[0018]3、本专利技术将筒式消音板设计由多片圆弧片状的消音弧板单元抱合构成,每两块消音弧板单元的侧边之间留有缓冲间隙,且每块消音弧板单元外圈壁与蒸发器机体的内壁之间连接有若干个第一缓冲弹簧,径向热源气流直接对消音弧板单元进行冲击,而由第一缓冲弹簧进行缓冲,避免由于振动而引起的噪音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空气源热泵的第一立体结构半剖视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空气源热泵的第二立体结构半剖视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空气源热泵的立体结构整体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换热管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导风内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空气源热泵的结构正剖视图;
[0025]图7为图6中A

A处的剖视图;
[0026]图8为图7中B处的放大图。
[0027]图中:1、蒸发器机体;101、蒸发器机盖;102、热源接气口;103、热源排气口;104、机体底座;105、转接支座;106、第一缓冲弹簧;107、石棉隔热层;2、分流环管;201、集流环管;
202、换热管;203、制冷剂接入管;204、制冷剂排出管;3、涡轮扇叶环架;301、涡轮扇叶;302、联动转轴;303、联动支杆;304、侧导风环架;305、侧导风叶片组;306、导气罩;4、筒式消音板;401、消音弧板单元;402、第一缓冲弹簧;403、弹性填充条;4031、扣爪。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9]请参考图1

图8,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有消音降噪的空气源热泵,包括蒸发器机体1,蒸发器机体1为水平横置的圆筒体,蒸发器机体1的底部设有机体底座104,蒸发器机体1的两端通过螺栓连接有蒸发器机盖101,其中一侧蒸发器机盖101的外侧端设有热源接气口102,另一侧蒸发器机盖101的外侧端设有热源排气口103,蒸发器机体1的内部设有换热管件,换热管件包括设置于蒸发器机体1内腔两侧的分流环管2和集流环管201,且分流环管2和集流环管201之间连接若干根换热管202,分流环管2连接有制冷剂接入管203,集流环管201连接有制冷剂排出管204,制冷剂接入管203用于连接低温制冷剂接入管路,制冷剂排出管204用于连接低温制冷剂排出管路,且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消音降噪的空气源热泵,包括蒸发器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机体(1)为水平横置的圆筒体,蒸发器机体(1)的底部设有机体底座(104),蒸发器机体(1)的两端通过螺栓连接有蒸发器机盖(101),其中一侧蒸发器机盖(101)的外侧端设有热源接气口(102),另一侧蒸发器机盖(101)的外侧端设有热源排气口(103),所述蒸发器机体(1)的内部设有换热管件,换热管件包括设置于蒸发器机体(1)内腔两侧的分流环管(2)和集流环管(201),且分流环管(2)和集流环管(201)之间连接若干根换热管(202),所述分流环管(2)连接有制冷剂接入管(203),集流环管(201)连接有制冷剂排出管(204),所述蒸发器机体(1)的内腔设有导风内芯,所述导风内芯包括一对涡轮扇叶环架(3),两个涡轮扇叶环架(3)分别设置于两个蒸发器机盖(101)的内部,两个所述蒸发器机盖(101)的内腔中均设有转接支座(105),且转接支座(105)与涡轮扇叶环架(3)之间装配有轴承,涡轮扇叶环架(3)的内部设有涡轮扇叶(301),且两个涡轮扇叶环架(3)的中部之间连接有一根联动转轴(302),联动转轴(302)上通过联动支杆(303)连接有一对侧导风环架(304),且一对侧导风环架(304)之间设有侧导风叶片组(305),紧贴所述蒸发器机体(1)的内壁设有石棉隔热层(107),石棉隔热层(107)的内圈套设有筒式消音板(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消音降噪的空气源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接入管(203)、制冷剂排出管(204)沿蒸发器机体(1)的上端贯穿出,制冷剂接入管(203)、制冷剂排出管(204)贯穿蒸发器机体(1)的部位通过密封胶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消音降噪的空气源热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202)呈螺旋形弯曲延伸,且若干根换热管(202)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晓雷王祥宇张丛
申请(专利权)人:绿城山东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