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耦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7786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25
一种光耦合装置包括导光板、第一光耦合件及第二光耦合件。导光板包括外环周、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外环周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第一表面具有入光区,入光区提供入射光照射进入导光板内部,且入光区邻近于第一侧,第二侧具有弧形导光面。入射光经由第一光耦合件反射而于厚度内进行多次全反射以形成内部全反射光,且内部全反射光由第一侧朝第二侧的方向传递以照射于弧形导光面,使内部全反射光经由弧形导光面反射至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而形成聚光区,聚光区邻近于第二侧,且聚光区的范围大于或小于入光区的范围。照射至聚光区的光线经由第二光耦合件的反射而照射出导光板外部。外部。外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耦合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光学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光耦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影像侦测与处理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物体识别、物体追踪、动作识别、行车辅助或影像监控等。一般来说,影像的侦测主要是透过摄像装置撷取影像来达成,举例来说,移动装置(例如智能手机或平板计算机)上可安装摄像装置以撷取外部影像,作为后续影像处理的用途。
[0003]目前已知的摄像装置通常包括光学透镜与感光元件,外部光线由光学透镜入光后可传递至感光元件感光取得影像,然而,此种影像侦测方式,无论是感光元件或光学透镜的设置位置皆为受到限制,亦即感光元件必须设置在光学透镜的聚焦位置,从而限制摄像装置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于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光耦合装置包括导光板、第一光耦合件及第二光耦合件。导光板具有厚度,导光板包括外环周以及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外环周连接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周围,外环周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第一表面具有入光区,入光区提供入射光照射进入导光板内部,且入光区邻近于第一侧,第二侧具有弧形导光面。第一光耦合件设置于第二表面并对应于入光区,其中入射光经由第一光耦合件反射而于厚度内进行多次全反射以形成内部全反射光,且内部全反射光由第一侧朝第二侧的方向传递以照射于弧形导光面,使内部全反射光经由弧形导光面反射至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而形成聚光区,聚光区邻近于第二侧,且聚光区的范围大于或小于入光区的范围。第二光耦合件设置于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并对应于聚光区,且照射至聚光区的光线经由第二光耦合件的反射而照射出导光板外部。
[0005]于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光耦合装置包括导光板、光学透镜单元、第一光耦合件及第二光耦合件。导光板具有厚度,导光板包括外环周以及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外环周连接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周围,外环周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第一表面具有入光区,入光区提供入射光照射进入导光板内部,且入光区邻近于第一侧。光学透镜单元设置于第一表面并覆盖于入光区,入射光经过光学透镜单元而照射进入导光板内部。第一光耦合件设置于第二表面并对应于入光区,其中入射光经由第一光耦合件反射而于厚度内进行多次全反射以形成内部全反射光,且内部全反射光由第一侧朝第二侧的方向传递并于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形成聚光区,聚光区邻近于第二侧。第二光耦合件设置于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并对应于聚光区,且照射至聚光区的光线经由第二光耦合件的反射而照射出导光板外部。
[0006]综上,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耦合装置,透过第一光耦合件反射由邻近于第一侧的入光区的入射光,使入射光能够于导光板的厚度内进行多次全反射以形成内部全反射光
并传递至导光板的第二侧,可达到使影像感测的距离不受限制。此外,透过第二侧的弧形导光面反射内部全反射光并聚光至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或者透过光学透镜单元设置于第一表面并覆盖于入光区,可进一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照射出导光板的范围而产生影像放大或缩小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专利技术光耦合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08]图2是本专利技术光耦合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0009]图3是本专利技术光耦合装置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0010]图4是本专利技术光耦合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图;
[0011]图5是本专利技术光耦合装置一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0012]图6是本专利技术光耦合装置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
[0013]图7是本专利技术光耦合装置第四实施例的平面图;
[0014]图8是本专利技术光耦合装置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5]图9是本专利技术光耦合装置第五实施例的侧视图;
[0016]图10是本专利技术光耦合装置一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0017]图11是本专利技术光耦合装置一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0018]图12是本专利技术光耦合装置一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0019]【符号说明】
[0020]1,2:光耦合装置
[0021]10,10a,10b:导光板
[0022]T:厚度
[0023]11:外环周
[0024]12:贯穿孔
[0025]111,111a:第一侧
[0026]115,115a:第二侧
[0027]116,116a:弧形导光面
[0028]117:反射膜
[0029]15,15a:第一表面
[0030]151,151a:入光区
[0031]152,152a:聚光区
[0032]16,16a:第二表面
[0033]20,20

,20a:第一光耦合件
[0034]30,30

,30a:第二光耦合件
[0035]40:光感测器
[0036]41:收光区
[0037]50,50

:光学透镜
[0038]51:微透镜
[0039]60:发光源
[0040]70:透明屏幕
[0041]71:人体部位感测区
[0042]80:光学元件
[0043]90:光学透镜单元
[0044]F:人体部位
[0045]TR:内部全反射光
[0046]L1:入射光
[0047]L2:光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48]图1为本专利技术光耦合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光耦合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光耦合装置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如图1至图3所示,光耦合装置1包括导光板10、第一光耦合件20、第二光耦合件30,其中光耦合装置1可用于导引外部入射光线以产生影像放大或缩小的效果,此容后详述。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光耦合装置1可应用于物体识别、物体追踪、动作识别、行车辅助或影像监控等,举例来说,光耦合装置1可应用于移动装置的生物辨识模块或者光耦合装置1也可应用于影像投影装置(例如扩增实境或虚拟实境)。
[0049]如图1至图3所示,导光板10为具有厚度T的透明板体,导光板10包括外环周11以及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15与第二表面16,外环周11连接于第一表面15与第二表面16的周围,也就是说,第一表面15与第二表面16为导光板10的相对二表面,且第一表面15与第二表面16的间距构成上述厚度T。
[0050]如图1至图3所示,导光板10的外环周11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侧111与第二侧115,也就是说,第一侧111与第二侧115为导光板10的相对二侧,第一表面15具有入光区151,入光区151为第一表面15的局部区域(如图中虚线框围的区域)且入光区151邻近于第一侧111,入光区151提供入射光L1照射进入导光板10内部,第二侧115具有弧形导光面116,其中弧形导光面116可为凸弧面或凹弧面(在本实施例中,弧形导光面116为凸弧面),此外,弧形导光面116可为半圆弧面或者弧形导光面116的圆心角亦可大于或小于1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导光板,具有一厚度,该导光板包括一外环周以及彼此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该外环周连接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的周围,该外环周包括彼此相对的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该第一表面具有一入光区,该入光区提供一入射光照射进入该导光板内部,且该入光区邻近于该第一侧,该第二侧具有一弧形导光面;一第一光耦合件,设置于该第二表面并对应于该入光区,其中该入射光经由该第一光耦合件反射而于该厚度内进行多次全反射以形成一内部全反射光,且该内部全反射光由该第一侧朝该第二侧的方向传递以照射于该弧形导光面,使该内部全反射光经由该弧形导光面反射至该第一表面或该第二表面而形成一聚光区,该聚光区邻近于该第二侧,且该聚光区的范围大于或小于该入光区的范围;以及一第二光耦合件,设置于该第一表面或该第二表面并对应于该聚光区,且照射至该聚光区的光线经由该第二光耦合件的反射而照射出该导光板外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耦合件、该第二光耦合件及该导光板彼此堆叠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耦合件或该第二光耦合件为一微透镜、一超颖透镜、一全像光学元件、一绕射式光学元件或一菲涅尔透镜。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耦合件或该第二光耦合件为一体形成于该导光板的一光学微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为一硬质导光板或一软质导光薄膜。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光感测器,该光感测器包括一收光区,该收光区朝向该聚光区以接收照射出该导光板外部的光线。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光学透镜,该光学透镜设置于该光感测器的该收光区与该导光板之间。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学透镜包括多个微透镜,该些微透镜排列形成一微透镜阵列。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发光源,该入光区为一生物辨识入光区,该入射光为该发光源照射一人体部位所反射的光线。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透明屏幕,该透明屏幕覆盖于该导光板,该透明屏幕具有一人体部位感测区,该人体部位感测区的位置对应于该入光区的位置。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光学元件,该光学元件设置于该第一表面并位该入光区上。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学元件为一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雄
申请(专利权)人:英属开曼群岛商音飞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