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体微粒子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7714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胶体微粒子及其应用,属于化妆品技术领域。制备的胶体微粒子,可促进胶原蛋白生成、提高肌肤保湿、促进角质代谢、肌肤净白,其使用方式是直接涂抹于损坏的肌肤表层使用,或添加不同接口活性剂与其他物质乳化后使用,同时其pH值维持于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胶体微粒子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妆品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胶体微粒子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皮肤创伤,特别是烧伤,皮肤表皮层甚至更深层的组织受到严重的创伤。常规的药物治疗效果一般,易产生抗菌性等副作用,且使受到创伤的细胞组织难以得有效修复、再生及愈合。
[0003]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CN201611113103.4,公开号:CN106491825A,公开了一种治疗烧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其由以下用量的原料组成:生藤黄80

120g、生附子30

70g、蟾酥400

600g、红粉40

60g、洋金花100

300g、穿心莲100

200g、蜈蚣5

15g、冰片40

60g、红花400

600g;虽然采用众多中药材,效果较好,但成本较高,简单的处理工艺无法有效利用药物内部的核心组分,同时,采用包扎的方式,不利于创伤面的愈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体微粒子及其应用,其可有效促进胶原蛋白生成、提高肌肤保湿、促进角质代谢、肌肤净白,其使用方式是直接涂抹于损坏的肌肤表层使用,或添加不同接口活性剂与其他物质乳化后使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胶体微粒子,其包括内层的胶体层及外层的微粒子层;所述的胶体层与所述的微粒子层之间包裹接触;所述的微粒子层填充有发酵乳萃取物21。
[0006]上述所述的胶体微粒子,所述的发酵乳萃取物的菌种为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双叉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乳球菌、肠膜明串珠菌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0007]上述所述的胶体微粒子,所述的发酵乳萃取物的制备方法如下:将菌种冷藏;准备黄豆浆,将菌种接种至黄豆浆中,其中菌种的接种质量百分比为0.2%,随后进行发酵,其中发酵的温度为37℃,其中发酵的时间为5d;将发酵液进行离心处理,其中离心的温度为4℃,其中离心的时间为20min,其中离心的离心力为8000g,离心后取上清液,并转移至微孔过滤器中过滤,其中微孔过滤器的孔径为0.22μm,过滤后取清液,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4℃保藏,即可。
[0008]上述所述的胶体微粒子,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参数条件如下:萃取压力为10MPa、萃取时间为6h,萃取温度为45℃。
[0009]上述所述的胶体微粒子,其中萃取的油相,以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
聚乙烯醇
ꢀꢀꢀꢀꢀꢀꢀꢀꢀꢀꢀꢀꢀꢀꢀꢀꢀꢀꢀꢀꢀꢀ
50份

80份,庚醛
ꢀꢀꢀꢀꢀꢀꢀꢀꢀꢀꢀꢀꢀꢀꢀꢀꢀꢀꢀꢀꢀꢀꢀꢀꢀꢀ
10份

30份,聚乙烯吡咯烷酮
ꢀꢀꢀꢀꢀꢀꢀꢀꢀꢀꢀꢀꢀꢀꢀꢀ
5份

15份,丙酮
ꢀꢀꢀꢀꢀꢀꢀꢀꢀꢀꢀꢀꢀꢀꢀꢀꢀꢀꢀꢀꢀꢀꢀꢀꢀꢀ
20份

30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
2份

8份,异戊醇
ꢀꢀꢀꢀꢀꢀꢀꢀꢀꢀꢀꢀꢀꢀꢀꢀꢀꢀꢀꢀꢀꢀꢀꢀ
11份

16份。
[0010]上述所述的胶体微粒子,其中萃取的油相,以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聚乙烯醇
ꢀꢀꢀꢀꢀꢀꢀꢀꢀꢀꢀꢀꢀꢀꢀꢀꢀꢀꢀꢀꢀꢀ
60份

80份,庚醛
ꢀꢀꢀꢀꢀꢀꢀꢀꢀꢀꢀꢀꢀꢀꢀꢀꢀꢀꢀꢀꢀꢀꢀꢀꢀꢀ
10份

20份,聚乙烯吡咯烷酮
ꢀꢀꢀꢀꢀꢀꢀꢀꢀꢀꢀꢀꢀꢀꢀꢀ
5份

10份,丙酮
ꢀꢀꢀꢀꢀꢀꢀꢀꢀꢀꢀꢀꢀꢀꢀꢀꢀꢀꢀꢀꢀꢀꢀꢀꢀꢀ
20份

30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
2份

8份,异戊醇
ꢀꢀꢀꢀꢀꢀꢀꢀꢀꢀꢀꢀꢀꢀꢀꢀꢀꢀꢀꢀꢀꢀꢀꢀ
12份

16份。
[0011]上述所述的胶体微粒子,其中萃取的油相,以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聚乙烯醇
ꢀꢀꢀꢀꢀꢀꢀꢀꢀꢀꢀꢀꢀꢀꢀꢀꢀꢀꢀꢀꢀꢀ
70份,庚醛
ꢀꢀꢀꢀꢀꢀꢀꢀꢀꢀꢀꢀꢀꢀꢀꢀꢀꢀꢀꢀꢀꢀꢀꢀꢀꢀ
1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
ꢀꢀꢀꢀꢀꢀꢀꢀꢀꢀꢀꢀꢀꢀꢀꢀ
8份,丙酮
ꢀꢀꢀꢀꢀꢀꢀꢀꢀꢀꢀꢀꢀꢀꢀꢀꢀꢀꢀꢀꢀꢀꢀꢀꢀꢀ
26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
6份,异戊醇
ꢀꢀꢀꢀꢀꢀꢀꢀꢀꢀꢀꢀꢀꢀꢀꢀꢀꢀꢀꢀꢀꢀꢀꢀ
15份。
[0012]上述所述的胶体微粒子,所述的胶体层为三仙胶、黄原胶、阿拉伯胶中的一个。
[0013]上述所述的胶体微粒子,所述的胶体层为三仙胶。
[0014]一种胶体微粒子在护肤领域中应用。
[0015]与现有技术先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制备的产品可显著地缩短浅II度烫伤模型大鼠创面的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及愈合时间,并显著性缩小愈合面积。具体来说,对比例1

5针对发酵乳萃取物、油相萃取剂等进行了对比测试,可以发现,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双叉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对创面的愈合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进而达到嫩肤作用,且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双叉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乳球菌、肠膜明串珠菌的选择或用量比也起到一定的影响,同时经检索,现有技术中尚无采用庚醛、聚乙烯吡咯烷酮、丙酮、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等油相萃取剂添加到乳液中进行的实验,当与本申请的其他组分复配后,实现了较好的萃取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胶体微粒子的胶体层的结构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胶体微粒子的微粒子层的结构图。
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进行描述。
实施例1
[0018]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胶体微粒子,其包括内层的胶体层10及外层的微粒子层20;所述的胶体层10与所述的微粒子层20之间包裹接触;所述的微粒子层20填充有发酵乳萃取物21。
[0019]上述所述的胶体微粒子,所述的发酵乳萃取物的菌种为嗜酸乳杆菌。
[0020]上述所述的胶体微粒子,所述的发酵乳萃取物的制备方法如下:将菌种冷藏;准备黄豆浆,将菌种接种至黄豆浆中,其中菌种的接种质量百分比为0.2%,随后进行发酵,其中发酵的温度为3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体微粒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内层的胶体层(10)及外层的微粒子层(20);所述的胶体层(10)与所述的微粒子层(20)之间包裹接触;所述的微粒子层(20)填充有发酵乳萃取物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体微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乳萃取物的菌种为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双叉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乳球菌、肠膜明串珠菌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体微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乳萃取物的制备方法如下:将菌种冷藏;准备黄豆浆,将菌种接种至黄豆浆中,其中菌种的接种质量百分比为0.2%,随后进行发酵,其中发酵的温度为37℃,其中发酵的时间为5d;将发酵液进行离心处理,其中离心的温度为4℃,其中离心的时间为20min,其中离心的离心力为8000g,离心后取上清液,并转移至微孔过滤器中过滤,其中微孔过滤器的孔径为0.22μm,过滤后取清液,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4℃保藏,即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体微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参数条件如下:萃取压力为10MPa、萃取时间为6h,萃取温度为4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体微粒子,其特征在于,其中萃取的油相,以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聚乙烯醇
ꢀꢀꢀꢀꢀꢀꢀꢀꢀꢀꢀꢀꢀꢀꢀꢀꢀꢀꢀꢀꢀ
50份

80份,庚醛
ꢀꢀꢀꢀꢀꢀꢀꢀꢀꢀꢀꢀꢀꢀꢀꢀꢀꢀꢀꢀꢀꢀꢀꢀꢀ
10份

30份,聚乙烯吡咯烷酮
ꢀꢀꢀꢀꢀꢀꢀꢀꢀꢀꢀꢀꢀꢀꢀ
5份

15份,丙酮
ꢀꢀꢀꢀꢀꢀꢀꢀꢀꢀꢀꢀꢀꢀꢀꢀꢀꢀꢀꢀꢀꢀꢀꢀꢀ
20份

30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
2份

8份,异戊醇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怀祖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新高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