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排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17481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排杯系统,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板,支撑板一侧设有料斗,另一侧设有反应杯导轨,所述反应杯导轨包括衔接在前端滑道下端的转弯滑道,转弯滑道整体倾斜布置,转弯滑道包括等候段、出杯段以及衔接在等候段与出杯段之间的过渡段,等候段和出杯段均为直滑道,其中,等候段连接在前端滑道延伸方向的下端,过渡段为弧形滑道,过渡段使出杯段与等候段之间具有夹角。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导轨末端设置转弯滑道,使得分析仪内部相应模块能够沿导轨宽度方向布局,提升了设计灵活性,有助于优化设备空间利用率。用率。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排杯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具体涉及一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排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是将血清样本,通过和免疫诊断试剂进行化学反应发光,经过光电系统读出光子数,通过串口送入计算机,运用计算机软件对血清中的抗原、抗体定量的检测分析,将图像及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中,并将结果打印出来,供临床诊断的医学检验仪器。
[0003]反应杯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中必须用到的一种耗材部件,主要作为反应和检测用的容器,具有满足检测需求的容积。带着血液样本在子系统中进行流转,样本被作特定处理,并完成化学检测分析。
[0004]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排杯系统是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将随机放入料斗的反应杯逐个输送至反应杯盘内。在早期技术中,分析仪的排杯方式多为人工排杯,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准备时间长,导致检测效率低,且存在人为操作失误的风险,已无法满足检测需求。目前,一篇公告号为CN217180941U的技术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排杯系统,能够执行自动排杯,解决了人工排杯所存在的系列问题。
[0005]但是,以上公告文献(CN217180941U)中的排杯系统采用了倾斜的长直线导轨输送反应杯,并通过在直线导轨末端布局中转模块来完成反应杯的接收和中转。该排杯系统应用于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时,分析仪内部负责转移反应杯的机械夹臂也必须相应的沿直线导轨长度方向设置,所以,这样的结构使得分析仪中与反应杯相关的模块(孵育、检测、洗涤等)仅能沿直线导轨长度方向布局,缺乏设计灵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排杯系统,通过在导轨末端设置转弯滑道,使得分析仪内部相应模块能够沿导轨宽度方向布局,提升了设计灵活性,有助于优化设备空间利用率。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排杯系统,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侧设有料斗,另一侧设有反应杯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杯导轨包括前端滑道以及衔接在前端滑道下端的转弯滑道,所述转弯滑道整体倾斜布置,转弯滑道包括等候段、出杯段、以及衔接在等候段与出杯段之间的过渡段,所述等候段和出杯段均为直滑道,其中,所述等候段连接在前端滑道延伸方向的下端,所述过渡段为弧形滑道,过渡段使出杯段与等候段之间具有夹角。
[0009]采用上述结构,转弯滑道的结构设计增加了一种布局方式,即分析仪内部相应模块能够沿导轨宽度方向布局,提高了设计灵活性,有助于优化设备空间利用率。
[0010]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内侧设有进料机构,用于使料斗内的反应杯进入所述反应杯导轨。采用上述结构,反应杯导轨配合料斗能让反应杯自动排杯。
[0011]作为优选:所述料斗一侧安装有透明窗口。采用上述结构,通过透明窗口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反应杯余量。
[0012]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内侧设有转动安装的旋转部件,所述旋转部件包括固接为一体的第一开关件和第二开关件,旋转部件与支撑板之间设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对旋转部件施加有旋转驱动力,在该旋转驱动力的作用下,第一开关件和第二开关件能够分别将反应杯限制在等候段和出杯段。采用上述结构,第一开关件可以防止反应杯滑入弧形过渡段时速度过快冲出滑道,第二开关件可以让反应杯逐个送出滑道,弹性元件可以给两个开关件阻挡反应杯提供旋转驱动力。
[0013]作为优选:所述进料机构包括可相对于支撑板上下移动的升降块,升降块下降时能够迫使旋转部件克服弹性元件的阻力转动,以释放第一开关件和第二开关件对反应杯的限制。采用上述结构,升降块的向下移动带动第一开关件和第二开关件同时运动,保证了打开转弯滑道的驱动需求。
[001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开关件和第二开关件通过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固装连接,第一开关件和第二开关件均为片状结构,且两者之间具有间距,所述支撑板上安装有挂接柱,弹性元件两端分别挂装在第一隔离柱和挂接柱上。采用上述结构,间距不仅能够使得弹性元件挂装在其中一个连接柱上,提升装配便捷性,而且该间距能够使第二开关件偏移,以适应反应杯在出杯段和等候段上的位移差,保证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能够同时分别作用于等候段和出杯段上的反应杯。
[001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开关件前端具有片状构造的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对应于反应杯前部,所述第二开关件前端具有片状构造的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对应于反应杯侧部。采用上述结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便于将反应杯分别限制在等候段和出杯段。
[0016]作为优选:第一限位部具有条形孔,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与条形孔相适应的定位柱。采用上述结构,条形孔和对应的定位柱可以限制第一限位部的运动范围。
[0017]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内侧设有直线驱动模组,其包括驱动电机以及沿竖直方向布置的传动皮带,所述传动皮带一侧安装有夹持块,所述夹持块与升降块固定连接。采用上述结构,直线驱动模组为反应杯送入反应杯导轨提供动力,也为旋转部件克服弹性元件阻力提供动力。
[0018]作为优选:所述等候段固定在支撑板外侧,所述弧形过渡段使得出杯段沿支撑板厚度方向横置于支撑板前方,所述出杯段与等候段之间的夹角为90度。采用上述结构,弧形过渡段的设计保证了反应杯移动方向向内旋转了九十度。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通过合理的结构优化,在反应杯导轨下部设置转弯滑道,保证了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排杯系统出来的反应杯最后能够沿滑道宽度方向进入分析仪内部,直接到达相关的模块(孵育、检测、洗涤等)的置杯槽内。相较于传统的直线滑道,不仅省去了中转模块接收和转运反应杯,减少了内部机械手的抓杯动作,而且还为分析仪整机提供了一种纵向布局的选择方式,设计灵活多变,有助于优化设备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排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外侧视角);
[0022]图2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排杯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内侧视角);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转弯滑道12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排杯系统的正投影视图(内侧视角);
[0025]图5为沿图4中B

B的剖视图;
[0026]图6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排杯系统下部的放大示意图;
[0027]图7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排杯系统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中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排杯系统,包括反应杯导轨1、料斗2、支撑板3、进料机构4、直线驱动模组5以及旋转部件6。其中,料斗2固定安装在支撑板3内侧,料斗2用于容纳随机放入的反应杯d。反应杯导轨1倾斜布置在支撑板3外侧,反应杯导轨1用于保证反应杯d在重力作用下的滑动路径。直线驱动模组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排杯系统,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一侧设有料斗(2),另一侧设有反应杯导轨(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杯导轨(1)包括前端滑道(11)以及衔接在前端滑道(11)下端的转弯滑道(12),所述转弯滑道(12)整体倾斜布置,转弯滑道(12)包括等候段(121)、出杯段(123)、以及衔接在等候段(121)与出杯段(123)之间的过渡段(122),所述等候段(121)和出杯段(123)均为直滑道,其中,所述等候段(121)连接在前端滑道(11)延伸方向的下端,所述过渡段(122)为弧形滑道,过渡段(122)使出杯段(123)与等候段(121)之间具有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排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内侧设有进料机构(4),用于使料斗(2)内的反应杯进入所述反应杯导轨(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排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2)一侧安装有透明窗口(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排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内侧设有转动安装的旋转部件(6),所述旋转部件(6)包括固接为一体的第一开关件(61)和第二开关件(62),旋转部件(6)与支撑板(3)之间设有弹性元件(63),所述弹性元件(63)对旋转部件(6)施加有旋转驱动力,在该旋转驱动力的作用下,第一开关件(61)和第二开关件(62)能够分别将反应杯限制在等候段(121)和出杯段(123)。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排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4)包括可相对于支撑板(3)上下移动的升降块(41),升降块(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宁余农王永东胡亮邱胜简栋如
申请(专利权)人:科来思生物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