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城聚合订单物流配送智能调度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6753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城聚合订单物流配送智能调度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方法考虑到了订单高峰期的提前人员部署,即首先确定好同城内订单的高峰区域和高峰时段,然后基于历史订单数据确定各高峰区域对应的预估订单数量,并基于预估订单数量得到高峰区域对应的实际需求人数;然后将同一城市内的所有未接收配送任务的配送端标记为待分配端,即针对待分配端进行调度分配,以使各高峰区域均聚集有对应的配送人员,从而应对即将到来的订单高峰时段;即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针对高峰时段进行配送人员调度的方案,从而大大提升整体配送效率。从而大大提升整体配送效率。从而大大提升整体配送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城聚合订单物流配送智能调度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流配送调度
,具体涉及一种同城聚合订单物流配送智能调度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随着网络订单的兴起,同城网络订单应用越来越广泛;同城网络订单的商品常常以外卖的方式进行配送。同城的订单物流调度与传统物流的不同在于高波动性和即时性两大特征,因此多采用配送人员作为配送资源。具体实现时,生成与网络订单相对应的配送任务,并针对配送任务分配合适的配送人员,从而完成配送。
[0003]现有的物流订单大多基于配送人员与取货地址之间的实时距离来进行调度;但对于同城配送订单,尤其是外面订单而言,配送订单的数量具有明显的时段分化特性,高峰时段的订单量明显比平常时段的订单量多,而配送人员的分布比较分散,且并没有针对高峰时段进行配送人员调度的方案,制约了整体配送效率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同城聚合订单物流配送智能调度方法,旨在解决目前并没有针对高峰时段进行配送人员调度的方案,制约了整体配送效率的提升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同城聚合订单物流配送智能调度方法,应用于同城聚合订单物流配送智能调度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服务器;服务器用于与各个配送端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服务器基于历史订单数据确定高峰时段和高峰区域,其中,历史订单数据包括发货地址和收货地址,高峰时段为每日内平均历史订单数量大于第一预设数量的时段,当每日的高峰时段内平均历史订单数量大于第二预设数量且发货地址均处于同一个圆形区域内时,所述圆形区域为高峰区域,第二预设数量小于第一预设数量,且高峰区域的半径为第一预设距离,高峰时段的时长为第一预设时长;服务器基于历史订单数据确定各高峰区域对应的预估订单数量,并基于预估订单数量得到高峰区域对应的实际需求人数,其中,各高峰区域对应的预估订单数量为各高峰区域在每日高峰时段的平均历史订单数量;若当前时刻距离高峰时段的起始时刻的时长小于第二预设时长,服务器将第一区域内所有未接收配送任务的配送端标记为待分配端,其中,第一区域为覆盖所有高峰区域的圆形区域;服务器基于各高峰区域对应的实际需求人数,向各个待分配端进行高峰调度。
[0006]优选的,所述服务器基于各高峰区域对应的实际需求人数,向各个待分配端进行高峰调度,包括:服务器判断待分配端的数量是否少于所有的高峰区域所对应的实际需求人数之和;
若是,服务器基于待分配端的数量和各高峰区域对应的实际需求人数确定各高峰区域对应的实际分配人数;服务器依次对各高峰区域进行第一高峰调度分配,第一高峰调度分配的过程为:将距离高峰区域最近的且数量为对应的实际分配人数的待分配端标记为高峰区域对应的第一目标端,并去除第一目标端的待分配端的标记;当所有的高峰区域均完成第一高峰调度分配后,服务器向第一目标端发送对应的高峰区域的地址信息;若否,服务器依次对各高峰区域进行第二高峰调度分配,第二高峰调度分配的过程为:将距离高峰区域最近的且数量为对应的实际需求人数的待分配端标记为高峰区域对应的第二目标端,并去除第二目标端的待分配端的标记;当所有的高峰区域均完成第二高峰调度分配后,服务器向第二目标端发送对应的高峰区域的地址信息;服务器将未标记为第二目标端的待分配端标记为第三目标端,并将距离第三目标端最近的第三预设数量个高峰区域标记为第三目标端的目标区域;服务器计算得到第三目标端的目标区域所对应的目标位置点,其中,目标位置点距离各目标区域的距离之和最小;服务器将目标位置点的地址信息发送至第三目标端。
[0007]优选的,所述服务器基于历史订单数据确定各高峰区域对应的预估订单数量,并基于预估订单数量得到高峰区域对应的实际需求人数,包括:服务器获取当前时刻正在进行配送中的订单,并标记为待完成订单;服务器将收货地址处于高峰区域,且收货预估时间处于高峰时段的待完成订单标记为高峰区域对应的目标订单;服务器确定高峰区域的实际需求人数,其中,实际需求人数为高峰区域的预估订单数量减去目标订单的数量;所述服务器基于待分配端的数量和各高峰区域对应的实际需求人数确定各高峰区域对应的实际分配人数的计算公式为:,式中,为第i个高峰区域对应的实际分配人数,i为正整数,且满足i≤M,M为高峰区域的数量;为待分配端的总数量;为第i个高峰区域对应的实际需求人数。
[0008]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服务器通信连接的客户端;所述方法,还包括:服务器获取客户端发送的订单发起信息,其中,订单发起信息包括发货地址和收货地址;服务器将订单发起信息发送至距离订单发起信息的发货地址最近的配送端;服务器将接收了订单发起信息的配送端标记为行进端;行进端基于当前时刻的实时位置和对应的订单发起信息的收货地址生成第一推
荐路径,并将第一推荐路径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获取行进端的实时位置,并基于行进端的实时位置和第一推荐路径得到行进端与收货地址之间的第一实时距离;当第一实时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时,服务器将行进端标记为第一状态,其中,第一状态表述为行进端能进行顺路配送服务;当第一实时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距离时,服务器将行进端的第一状态标记去除;服务器获取尚未进行分配的订单发起信息,并标记为待分配信息:服务器生成以行进端当前时刻的实时位置为起点,以待分配信息中的收货地址为终点的第二推荐路径;服务器判断是否存在与待分配信息之间满足第一条件的行进端,其中,第一条件为:待分配信息中的发货地址与行进端当前时刻的实时位置的距离小于第三预设距离,且待分配信息中的收货地址与第一推荐路径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三预设距离,或第一推荐路径的终点与第二推荐路径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三预设距离;若是,服务器将与待分配信息之间满足第一条件的行进端标记为第四目标端,并将待分配信息发送至第四目标端。
[0009]优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服务器通信连接的客户端;所述方法,还包括:每当配送人员完成物流配送订单后,配送端生成订单完成信息并发送至服务器进行存储,其中,订单完成信息包括取货地址、送达地址、配送路径、配送时长和配送期间降水量;服务器获取客户端发送的订单发起信息,其中,订单发起信息包括发货地址和收货地址;服务器将距离订单发起信息的发货地址最近的且数量为第四预设数量的配送端标记为待选端;服务器基于待选端的订单完成信息生成待选端对应的配送效率值;服务器将配送效率值最大的待选端标记为第五目标端,并将订单发起信息发送至第五目标端。
[0010]优选的,所述服务器基于待选端的订单完成信息生成待选端对应的配送效率值的计算公式为:,式中,为待选端对应的配送效率值;为配送路径的里程;为配送时长;为配送期间降水量;为标准降水量。
[0011]优选的,所述服务器获取客户端发送的订单发起信息,之后还包括:服务器判断是否存在与订单发起信息之间满足第二条件或第三条件的订单完成信息,其中,第二条件为:订单完成信息中的取货地址与订单发起信息中的发货地址一致,且订单完成信息中的送达地址与订单发起信息中的收货地址一致,第三条件为:订单完成信息中的取货地址与订单发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城聚合订单物流配送智能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同城聚合订单物流配送智能调度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服务器;服务器用于与各个配送端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服务器基于历史订单数据确定高峰时段和高峰区域,其中,历史订单数据包括发货地址和收货地址,高峰时段为每日内平均历史订单数量大于第一预设数量的时段,当每日的高峰时段内平均历史订单数量大于第二预设数量且发货地址均处于同一个圆形区域内时,所述圆形区域为高峰区域,第二预设数量小于第一预设数量,且高峰区域的半径为第一预设距离,高峰时段的时长为第一预设时长;服务器基于历史订单数据确定各高峰区域对应的预估订单数量,并基于预估订单数量得到高峰区域对应的实际需求人数,其中,各高峰区域对应的预估订单数量为各高峰区域在每日高峰时段的平均历史订单数量;若当前时刻距离高峰时段的起始时刻的时长小于第二预设时长,服务器将第一区域内所有未接收配送任务的配送端标记为待分配端,其中,第一区域为覆盖所有高峰区域的圆形区域;服务器基于各高峰区域对应的实际需求人数,向各个待分配端进行高峰调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城聚合订单物流配送智能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基于各高峰区域对应的实际需求人数,向各个待分配端进行高峰调度,包括:服务器判断待分配端的数量是否少于所有的高峰区域所对应的实际需求人数之和;若是,服务器基于待分配端的数量和各高峰区域对应的实际需求人数确定各高峰区域对应的实际分配人数;服务器依次对各高峰区域进行第一高峰调度分配,第一高峰调度分配的过程为:将距离高峰区域最近的且数量为对应的实际分配人数的待分配端标记为高峰区域对应的第一目标端,并去除第一目标端的待分配端的标记;当所有的高峰区域均完成第一高峰调度分配后,服务器向第一目标端发送对应的高峰区域的地址信息;若否,服务器依次对各高峰区域进行第二高峰调度分配,第二高峰调度分配的过程为:将距离高峰区域最近的且数量为对应的实际需求人数的待分配端标记为高峰区域对应的第二目标端,并去除第二目标端的待分配端的标记;当所有的高峰区域均完成第二高峰调度分配后,服务器向第二目标端发送对应的高峰区域的地址信息;服务器将未标记为第二目标端的待分配端标记为第三目标端,并将距离第三目标端最近的第三预设数量个高峰区域标记为第三目标端的目标区域;服务器计算得到第三目标端的目标区域所对应的目标位置点,其中,目标位置点距离各目标区域的距离之和最小;服务器将目标位置点的地址信息发送至第三目标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同城聚合订单物流配送智能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基于历史订单数据确定各高峰区域对应的预估订单数量,并基于预估订单数量得到高峰区域对应的实际需求人数,包括:服务器获取当前时刻正在进行配送中的订单,并标记为待完成订单;
服务器将收货地址处于高峰区域,且收货预估时间处于高峰时段的待完成订单标记为高峰区域对应的目标订单;服务器确定高峰区域的实际需求人数,其中,实际需求人数为高峰区域的预估订单数量减去目标订单的数量;所述服务器基于待分配端的数量和各高峰区域对应的实际需求人数确定各高峰区域对应的实际分配人数的计算公式为:,式中,为第i个高峰区域对应的实际分配人数,i为正整数,且满足i≤M,M为高峰区域的数量;为待分配端的总数量;为第i个高峰区域对应的实际需求人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城聚合订单物流配送智能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服务器通信连接的客户端;所述方法,还包括:服务器获取客户端发送的订单发起信息,其中,订单发起信息包括发货地址和收货地址;服务器将订单发起信息发送至距离订单发起信息的发货地址最近的配送端;服务器将接收了订单发起信息的配送端标记为行进端;行进端基于当前时刻的实时位置和对应的订单发起信息的收货地址生成第一推荐路径,并将第一推荐路径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获取行进端的实时位置,并基于行进端的实时位置和第一推荐路径得到行进端与收货地址之间的第一实时距离;当第一实时距离大于第二预设距离时,服务器将行进端标记为第一状态,其中,第一状态表述为行进端能进行顺路配送服务;当第一实时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距离时,服务器将行进端的第一状态标记去除;服务器获取尚未进行分配的订单发起信息,并标记为待分配信息:服务器生成以行进端当前时刻的实时位置为起点,以待分配信息中的收货地址为终点的第二推荐路径;服务器判断是否存在与待分配信息之间满足第一条件的行进端,其中,第一条件为:待分配信息中的发货地址与行进端当前时刻的实时位置的距离小于第三预设距离,且待分配信息中的收货地址与第一推荐路径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三预设距离,或第一推荐路径的终点与第二推荐路径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三预设距离;若是,服务器将与待分配信息之间满足第一条件的行进端标记为第四目标端,并将待分配信息发送至第四目标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城聚合订单物流配送智能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服务器通信连接的客户端;所述方法,还包括:
每当配送人员完成物流配送订单后,配送端生成订单完成信息并发送至服务器进行存储,其中,订单完成信息包括取货地址、送达地址、配送路径、配送时长和配送期间降水量;服务器获取客户端发送的订单发起信息,其中,订单发起信息包括发货地址和收货地址;服务器将距离订单发起信息的发货地址最近的且数量为第四预设数量的配送端标记为待选端;服务器基于待选端的订单完成信息生成待选端对应的配送效率值;服务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亮杨秋伟王玺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迪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