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6730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在依据数据流在SRv6网络中的转发路径确定需要进行路径粘连时,从转发路径经由的所有节点中选择出粘连节点,为转发路径的首节点和每一粘连节点生成对应的段路由流量工程策略并下发至首节点和粘连节点,将多个标签栈通过粘连节点相关联起来;首节点的SID列表至少包括该数据流在SRv6网络传输时依次经由的各粘连节点的段路由流量工程策略所对应的BSID,以使数据报文按照首节点的SID列表记录的标签沿着各粘连节点进行传输,在传输至各粘连节点时,按照各粘连节点的SID列表记录的标签进行传输,实现了在报文转发路径较长的情况下也能够以段路由的方式进行转发。发。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
,特别涉及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SR(Segment Routing,段路由)采用源节点路径选择机制,预先在源节点配置好路径所要经过段的SID(Segment Identifier,段标识),当报文经过SR节点时,该节点根据报文的SID对报文进行转发。由于设备支持的标签栈深度有限,比如设备A支持的标签栈深度为5,而设备A至设备B的转发路径包含10个SID(即10个标签),则标签栈无法一次容纳转发路径包含的全部10个SID,即在报文传输过程中无法仅使用一个标签栈完成报文的转发,此时无法采用段路由的方式进行报文传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因设备支持的标签栈深度有限而导致的无法采用段路由进行传输的问题。
[0004]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控制器,该方法包括:当依据数据流在SRv6网络中的转发路径确定需要进行路径粘连时,从数据流在SRv6网络经由的所有节点中选择出粘连节点;为每一粘连节点生成对应的段路由流量工程策略SRv6 TE Policy并下发至该粘连节点;任一粘连节点的SRv6 TE Policy绑定了对应的绑定段标识BSID,不同粘连节点的SRv6 TE Policy绑定不同的BSID;粘连节点的SRv6 TE Policy包括SID列表,所述SID列表包括所述数据流从该粘连节点开始传输所经由的M层标签,M小于或等于N,N由该粘连节点所支持的最大标签栈深度K确定;所述任一粘连节点的SRv6 TE Policy用于指导所述数据流沿着该SRv6 TE Policy包括的SID列表中的首个标签至最后一个标签传输;为所述转发路径的首节点生成对应的SRv6 TE Policy并下发至首节点;SRv6 TE Policy包括SID列表,该SID列表至少包括所述数据流在SRv6网络传输时依次经由的各粘连节点的SRv6 TE Policy所对应的BSID,首节点的SRv6 TE Policy用于指导所述数据流从该首节点开始沿着各粘连节点的传输。
[0005]可选的,所述从数据流在SRv6网络经由的所有节点中选择出粘连节点包括:将所述转发路径作为当前路径;依据当前路径中首个SID的类型,确定当前路径中的当前粘连节点;若当前粘连节点至所述转发路径的尾节点所经由的标签数大于N,则确定所述数据流从当前粘连节点开始传输经由N层标签后的剩余路径;将所述剩余路径作为当前路径,返回依据当前路径中首个SID的类型,确定当前路径中的当前粘连节点的步骤,直至当前粘连节点至所述尾节点所经由的标签数不大于N。
[0006]可选的,所述转发路径由节点SID和/或链路SID组成;所述依据当前路径中首个SID的类型,确定当前路径中的当前粘连节点包括:若当前路径的首个SID为节点SID,则将该节点SID所标识的节点作为当前粘连节点;若当前路径的首个SID为链路SID,则在该链路SID所标识的链路的入节点为所述首节点时,将该链路SID所标识的链路的出节点作为当前粘连节点,在该链路SID所标识的链路的入节点不为所述首节点时,将所述入节点作为当前粘连节点。
[0007]可选的,当所述数据流从粘连节点开始传输所经由的首个SID为链路SID时,所述N为K+1;当所述数据流从粘连节点开始传输所经由的首个SID为节点SID时,所述N为K。
[0008]可选的,若所述转发路径的尾节点不存在由边界网关协议BGP分配的私网标签,则所述首节点的SID列表还包括:所述尾节点的节点SID;所述尾节点的节点SID被作为该SID列表中的最后一个SID。
[0009]可选的,所述下发SRv6 TE Policy至粘连节点和首节点包括:若所述转发路径的首个SID为链路SID,则计算所述首节点的SID列表中记录的标签数量与设定值之间的差值,若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首节点支持的最大标签栈深度,则下发SRv6 TE Policy至粘连节点和首节点;若所述转发路径的首个SID为节点SID,则当所述首节点的SID列表中记录的标签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首节点支持的最大标签栈深度时,下发SRv6 TE Policy至粘连节点和首节点。
[0010]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网络节点,所述网络节点是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中的节点;该方法包括:若本节点为转发路径的首节点,则在接收到数据报文时,将首节点的SID列表中包括的用于转发所述数据报文的标签封装至所述数据报文的段路由头SRH中并转发;其中,所述首节点的SID列表至少包括所述数据报文所属的数据流在SRv6网络传输时依次经由的各粘连节点的SRv6 TE Policy所对应的BSID;若本节点为转发路径中的粘连节点,则在接收到数据报文时,依据本粘连节点的BSID将本粘连节点的SID列表中包括的用于转发所述数据报文的标签作为新的外层SRH封装至所述数据报文的原SRH之外并转发;其中,所述粘连节点的SID列表包括所述数据流从该粘连节点开始传输所经由的M层标签,M小于或等于N,N由该粘连节点所支持的最大标签栈深度K确定。根据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报文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选择单元,用于当依据数据流在SRv6网络中的转发路径确定需要进行路径粘连时,从数据流在SRv6网络经由的所有节点中选择出粘连节点;下发单元,用于为每一粘连节点生成对应的段路由流量工程策略SRv6 TE Policy并下发至该粘连节点;任一粘连节点的SRv6 TE Policy绑定了对应的绑定段标识BSID,不同粘连节点的SRv6 TE Policy绑定不同的BSID;粘连节点的SRv6 TE Policy包括SID列表,所述SID列表包括所述数据流从该粘连节点开始传输所经由的M层标签,M小于或等于N,N由该粘连节点所支持的最大标签栈深度K确定;所述任一粘连节点的SRv6 TE Policy用于指导所述数据流沿着该SRv6 TE Policy包括的SID列表中的首个标签至最后一个标签传输;
为所述转发路径的首节点生成对应的SRv6 TE Policy并下发至首节点;SRv6 TE Policy包括SID列表,该SID列表至少包括所述数据流在SRv6网络传输时依次经由的各粘连节点的SRv6 TE Policy所对应的BSID,首节点的SRv6 TE Policy用于指导所述数据流从该首节点开始沿着各粘连节点的传输。
[0011]可选的,所述选择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转发路径作为当前路径;依据当前路径中首个SID的类型,确定当前路径中的当前粘连节点;若当前粘连节点至所述转发路径的尾节点所经由的标签数大于N,则确定所述数据流从当前粘连节点开始传输经由N层标签后的剩余路径;将所述剩余路径作为当前路径,返回依据当前路径中首个SID的类型,确定当前路径中的当前粘连节点的步骤,直至当前粘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控制器,该方法包括:当依据数据流在SRv6网络中的转发路径确定需要进行路径粘连时,从数据流在SRv6网络经由的所有节点中选择出粘连节点;为每一粘连节点生成对应的段路由流量工程策略SRv6 TE Policy并下发至该粘连节点;任一粘连节点的SRv6 TE Policy绑定了对应的绑定段标识BSID,不同粘连节点的SRv6 TE Policy绑定不同的BSID;粘连节点的SRv6 TE Policy包括SID列表,所述SID列表包括所述数据流从该粘连节点开始传输所经由的M层标签,M小于或等于N,N由该粘连节点所支持的最大标签栈深度K确定;所述任一粘连节点的SRv6 TE Policy用于指导所述数据流沿着该SRv6 TE Policy包括的SID列表中的首个标签至最后一个标签传输;为所述转发路径的首节点生成对应的SRv6 TE Policy并下发至首节点;SRv6 TE Policy包括SID列表,该SID列表至少包括所述数据流在SRv6网络传输时依次经由的各粘连节点的SRv6 TE Policy所对应的BSID,首节点的SRv6 TE Policy用于指导所述数据流从该首节点开始沿着各粘连节点的传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数据流在SRv6网络经由的所有节点中选择出粘连节点包括:将所述转发路径作为当前路径;依据当前路径中首个SID的类型,确定当前路径中的当前粘连节点;若当前粘连节点至所述转发路径的尾节点所经由的标签数大于N,则确定所述数据流从当前粘连节点开始传输经由N层标签后的剩余路径;将所述剩余路径作为当前路径,返回依据当前路径中首个SID的类型,确定当前路径中的当前粘连节点的步骤,直至当前粘连节点至所述尾节点所经由的标签数不大于N。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路径由节点SID和/或链路SID组成;所述依据当前路径中首个SID的类型,确定当前路径中的当前粘连节点包括:若当前路径的首个SID为节点SID,则将该节点SID所标识的节点作为当前粘连节点;若当前路径的首个SID为链路SID,则在该链路SID所标识的链路的入节点为所述首节点时,将该链路SID所标识的链路的出节点作为当前粘连节点,在该链路SID所标识的链路的入节点不为所述首节点时,将所述入节点作为当前粘连节点。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数据流从粘连节点开始传输所经由的首个SID为链路SID时,所述N为K+1;当所述数据流从粘连节点开始传输所经由的首个SID为节点SID时,所述N为K。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转发路径的尾节点不存在由边界网关协议BGP分配的私网标签,则所述首节点的SID列表还包括:所述尾节点的节点SID;所述尾节点的节点SID被作为该SID列表中的最后一个SID。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发SRv6 TE Policy至粘连节点和首节点包括:若所述转发路径的首个SID为链路SID,则计算所述首节点的SID列表中记录的标签数量与设定值之间的差值,若所述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首节点支持的最大标签栈深度,则下发SRv6 TE Policy至粘连节点和首节点;
若所述转发路径的首个SID为节点SID,则当所述首节点的SID列表中记录的标签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首节点支持的最大标签栈深度时,下发SRv6 TE Policy至粘连节点和首节点。7.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网络节点,所述网络节点是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节点;该方法包括:若本节点为转发路径的首节点,则在接收到数据报文时,将首节点的SID列表中包括的用于转发所述数据报文的标签封装至所述数据报文的段路由头SRH中并转发;其中,所述首节点的SID列表至少包括所述数据报文所属的数据流在SRv6网络传输时依次经由的各粘连节点的SRv6 TE Policy所对应的BSID;若本节点为转发路径中的粘连节点,则在接收到数据报文时,依据本粘连节点的BSID将本粘连节点的SID列表中包括的用于转发所述数据报文的标签作为新的外层SRH封装至所述数据报文的原SRH之外并转发;其中,所述粘连节点的SID列表包括所述数据流从该粘连节点开始传输所经由的M层标签,M小于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成全胡艳阳
申请(专利权)人: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