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热调节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16597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供热调节方法及系统,涉及供热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供热系统的主动调控环节中的操纵变量确定所述主动调控环节的敏感量;每隔设定时间段,根据供热系统的主动调控环节中各节点的敏感量,确定主动调控环节中的最不利节点;获取当前最不利节点的敏感量,根据当前最不利节点的敏感量确定所述主动调控环节的上级环节的运行参数,并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对上级环节的运行进行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供热系统供热的稳定性。了供热系统供热的稳定性。了供热系统供热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热调节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供热系统
,特别是涉及一种供热调节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供热管网系统通常由热源、换热站、建筑物热力入口、热用户热力入口四个主要节点构成,这四个环节中只允许有一个主动调控供热量环节,因为多于一个环节主动调控供热量,会出现互相干扰,影响调控效果。在热源处主动调节供热量时,由于其他环节都不调控,因此管网水力工况稳定,整个管网处于静态;但是在非热源环节处进行调控供热量,特别是采用电动两通阀调节供热量时,会引起管网流量动态变化,导致管网水力失调与不稳定。
[0003]目前供热系统中源站联动仍依赖大量的手动方式实现,而且大量的手动方式实现源站联动会导致热源输出热量与供热站需热量不一致,不仅浪费热量,而且使调度工作繁忙,这也是阻碍供热系统运行进步的顽疾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热调节方法及系统,提高了供热系统供热的稳定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6]一种供热调节方法,包括:
[0007]根据供热系统的主动调控环节中的操纵变量确定所述主动调控环节的敏感量;
[0008]每隔设定时间段,根据供热系统的主动调控环节中各节点的敏感量,确定主动调控环节中的最不利节点;
[0009]获取当前最不利节点的敏感量,根据当前最不利节点的敏感量确定所述主动调控环节的上级环节的运行参数,并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对上级环节的运行进行调节。
[0010]可选地,所述主动调控环节为供热站环节、建筑物热入口环节或者热用户环节,所述供热站环节中各节点为供热站,所述建筑物热入口环节中各节点为建筑物热入口,所述热用户环节中各节点为热用户;
[0011]当所述主动调控环节为供热站环节时,所述上级环节为热源系统;当所述主动调控环节为建筑物热入口环节时,所述上级环节为供热站;当所述主动调控环节为热用户时,所述上级环节为建筑物热入口。
[0012]可选地,根据供热系统的主动调控环节中的操纵变量确定所述主动调控环节的敏感量,具体包括:
[0013]当所述操纵变量为电动阀开度时,所述敏感量为电动阀开度;当所述操纵变量为电动阀通时间时,所述敏感量为电动阀通时间。
[0014]可选地,所述每隔设定时间段,根据供热系统的主动调控环节中各节点的敏感量,确定主动调控环节中的最不利节点执行之前,还包括:确定所述主动调控环节中敏感量的调节范围。
[0015]可选地,确定所述主动调控环节中敏感量的调节范围,具体包括:
[0016]在所述供热系统进入运行状态的设定时刻,计算主动调控环节中所有节点敏感量的平均值;
[0017]当所述操纵变量为电动阀开度时,所述主动调控环节中所有节点敏感量的调节范围为fkdpj
±
10%之内,其中,fkdpj为电动阀开度的平均值;
[0018]当所述操纵变量为电动阀通时间时,所述主动调控环节中所有节点敏感量的调节范围为ftpj
±
10%之内,其中,ftpj为电动阀通时间的平均值。
[0019]可选地,所述每隔设定时间段,根据供热系统的主动调控环节中各节点的敏感量,确定主动调控环节中的最不利节点,具体包括:
[0020]每隔设定时间段,将最近设定时间段内主动调控环节中各节点的敏感量值进行平均,将各平均敏感量作为对应各节点的敏感量,将最大敏感量对应的节点作为所述主动调控环节中的最不利节点。
[0021]可选地,所述获取当前最不利节点的敏感量,根据当前最不利节点的敏感量确定所述主动调控环节的上级环节的运行参数,并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对上级环节的运行进行调节,具体包括:
[0022]当所述操纵变量为电动阀开度时,上级环节下一时刻运行的目标供温表示为:tgi+1=(Kfks/Kfkm)
×
tgi;
[0023]上级环节下一时刻运行的目标流量表示为:Gi+1=(Kfks/Kfkm)
×
Gi;
[0024]其中,tgi+1表示上级环节下一时刻运行的目标供温,tgi表示上级环节当前时刻运行的目标供温,Kfks表示当前最不利节点的电动阀开度,Kfkm表示电动阀开度限定值;Gi+1表示上级环节下一时刻运行的目标流量,Gi表示上级环节当前时刻运行的目标流量;
[0025]当所述操纵变量为电动阀通时间时,上级环节下一时刻运行的目标供温表示为:tgi+1=(Tons/Tonm)
×
tgi;
[0026]上级环节下一时刻运行的目标流量表示为:Gi+1=(Tons/Tonm)
×
Gi;
[0027]其中,Tons表示当前最不利节点的电动阀通时间,Tonm表示电动阀通时间限定值。
[0028]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供热调节系统,包括:
[0029]敏感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供热系统的主动调控环节中的操纵变量确定所述主动调控环节的敏感量;
[0030]最不利节点确定模块,用于每隔设定时间段,根据供热系统的主动调控环节中各节点的敏感量,确定主动调控环节中的最不利节点;
[0031]运行调节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最不利节点的敏感量,根据当前最不利节点的敏感量确定所述主动调控环节的上级环节的运行参数,并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对上级环节的运行进行调节。
[003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33]本专利技术每隔设定时间段确定一次主动调控环节中的最不利节点,根据当前最不利节点的敏感量确定所述主动调控环节的上级环节的运行参数,并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对上级环节的运行进行调节,实现了自动周期性动态确定主动调控环节中最不利节,并根据最新获得的最不利节的敏感量确定主动调控环节的上级环节的运行参数,对上级环节的运行进行调节,提高了供热系统供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热调节方法流程示意图;
[003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供热系统管网结构示意图;
[003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供热调节系统结构示意图。
[0038]符号说明:
[0039]上位机—1,热源下位机—2,燃气锅炉—3,热源系统—4,一次网供温变送器—5,循环泵—6,流量表—7,一次网回水管—8,一次网供水管—9;
[0040]第一电动调节阀—10,第一供热站系统下位机—11,第一供热站系统—12,第一二次网供温变送器—13,第一二次网供水管—14,二次网回水管—15,第一供热机组—16;
[0041]第二电动调节阀—17,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热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供热系统的主动调控环节中的操纵变量确定所述主动调控环节的敏感量;每隔设定时间段,根据供热系统的主动调控环节中各节点的敏感量,确定主动调控环节中的最不利节点;获取当前最不利节点的敏感量,根据当前最不利节点的敏感量确定所述主动调控环节的上级环节的运行参数,并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对上级环节的运行进行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调控环节为供热站环节、建筑物热入口环节或者热用户环节,所述供热站环节中各节点为供热站,所述建筑物热入口环节中各节点为建筑物热入口,所述热用户环节中各节点为热用户;当所述主动调控环节为供热站环节时,所述上级环节为热源系统;当所述主动调控环节为建筑物热入口环节时,所述上级环节为供热站;当所述主动调控环节为热用户时,所述上级环节为建筑物热入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供热系统的主动调控环节中的操纵变量确定所述主动调控环节的敏感量,具体包括:当所述操纵变量为电动阀开度时,所述敏感量为电动阀开度;当所述操纵变量为电动阀通时间时,所述敏感量为电动阀通时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隔设定时间段,根据供热系统的主动调控环节中各节点的敏感量,确定主动调控环节中的最不利节点执行之前,还包括:确定所述主动调控环节中敏感量的调节范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热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主动调控环节中敏感量的调节范围,具体包括:在所述供热系统进入运行状态的设定时刻,计算主动调控环节中所有节点敏感量的平均值;当所述操纵变量为电动阀开度时,所述主动调控环节中所有节点敏感量的调节范围为fkdpj
±
10%之内,其中,fkdpj为电动阀开度的平均值;当所述操纵变量为电动阀通时间时,所述主动调控环节中所有节点敏感量的调节范围为ftpj
±
10%之内,其中,ftpj为电动阀通时间的平均值。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调节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路易胡庆彦丁鹏民高晓冬张兴惠孟金英梁波赵晨阳朱红满张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山安蓝天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