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除湿新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16487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除湿新风系统,属于建筑物内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包括无线模块,所述无线模块的输出端与主控制系统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无线模块与温湿度传感器的双向电连接,所述无线模块的输出端与主控制系统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制系统输出端与风力调节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温湿度传感器设有的红外传感器可对室内空气中粉尘漂浮物进行感知,主控制系统对较高参数进行感知,通过对上入风风机组与下入风风机组供电,通过空气质量模块对室内空气进行吸入与过滤,通过在主控制系统中设置高温阈值,如温湿度传感器的感知到室内温度超过阈值时,同时增加监测频率,通过主控制系统,对消防模块准备供电和消防模块的开启。和消防模块的开启。和消防模块的开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除湿新风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内空气调节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除湿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新风系统是由能够换气以及净化空气的换气风机、管道以及一些附件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换气风机将室外新鲜气体经过过滤、净化,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关键因素。其中,当空气相对湿度超过75%时,机器设备、钢铁产品的锈蚀率趋向直线上升,给生产与物资储存造成损失;另外,人们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易患关节炎等疾病。因此,在潮湿的工业及生活建筑环境控制中,空气除湿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0003]例如公开号为CN105042776B公开的一种新风系统,该换气管网的风口均为连接口,还包括与连接口密封连接的连通管。新风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从将室外带灰尘的空气吸入,虽然换气风机会有过滤网,但使用时间长了以后,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灰尘积累在换气管网中,通常这些灰尘是很难去除的。风口设置为连接口,再配合可与其连接使用的连通管可以清理这些灰尘,使用方法:通过控制电路将大部分换气风阀关闭,仅开启需要清理的房间的换气管网的换气风阀,然后密封连接连通管与该房间的连接口,将连通管的出口对准事先准备好的布袋或者直接通向室外,然后最大功率的启动换气风机,利用风将换气管网中的灰尘吹入布袋。
[0004]上述系统中仅对空气进行了过滤,并没有系统中自主认知,无法完成自动化的室内空气净化,同时如室内空气潮湿也仅能通过换气来进行除湿效果明显不佳,仅仅针对于屋内空气进行了循环处理,可增加传感器针对的室内人员的感知,自主对室内进行升温和降温维持干爽和洁净空气温度适宜的室内空间,在现有的设备中并没有对人员感知,同时后进行升温与降温的操作,在屋内出现突发情况时,设备也应具有自主进行防护的功能,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除湿新风系统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除湿新风系统以解决现有的设备没有系统中自主认知存储功能,无法完成自动化的室内空气净化,传感器针对的室内人员的感知后,设备没有自主对室内进行升温和降温功能,与屋内出现突发情况,设备不会自主进行防护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智能除湿新风系统,包括无线模块,所述无线模块的输出端与主控制系统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无线模块与温湿度传感器的双向电连接,所述无线模块的输出端与主控制系统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制系统输出端与风力调节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
[0008]所述风力调节模块的输出端与冷凝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风力调节模块的输出端与冷凝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风力调节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干燥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消防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无线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主控系统的输入端与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主控制系统的输出端与上出风风机组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制系统的输出端与下出风风机组电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主控制系统的输出端与上入风风机组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制系统的输出端与下入风风机组电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下入风风机组的输出端与空气质量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上入风风机组的输出端与空气质量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主控制系统的输出端与制冷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制系统的输出端与加热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包括红外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存储模块的输入端信号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消防模块的输出端与上出风风机组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消防模块输出端与下出风风机组输入端电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冷凝模块与制冷模块相互信号连接,所述干燥模块与加热模块相互信号连接。
[0017]优选地,所述主控制系统与存储模块双向电连接。
[0018]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上述方案中,通过温湿度传感器设有的红外传感器可对室内空气中粉尘漂浮物进行感知,主控制系统对较高参数进行感知,通过对上入风风机组与下入风风机组供电,通过空气质量模块对室内空气进行吸入与过滤,达到自动化室内净化效果。
[0020]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对室内湿度与温度进行检测,如高湿度情况下,同时室内温度较高,通过存储模块对当前数据进行存储记录,主控制系统感知较高参数,开启对应的冷凝模块,风力调节模块对上出风风机组的转速加大,增加室内的降温效果。
[0021]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在高湿度,室内温度较低时,通过存储模块对当前数据进行存储记录,主控制系统感知较高参数,开启干燥模块对室内进行高温干燥,如此时室内检测到有人员时主控制系统开启加热模块,对室内快速增温。
[0022]通过在主控制系统中设置高温阈值,如温湿度传感器的感知到室内温度超过阈值时,通过无线模块对屋主进行报警提示,同时增加监测频率,通过主控制系统,对消防模块准备供电和消防模块的开启。
[0023]通过消防模块的开启,对火情进行控制与对屋主进行提醒,同时在多次提醒屋主后app没有得到反馈,主控制系统将会通过无线模块通知当地消防,避免火情蔓延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4]并入本文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进一步用来对本公开的原理进行解释,并且使相关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和使用本公开。
[0025]图1为一种智能除湿新风系统示意图。
[0026]如图所示,为了能明确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在图中标注了特定的结构和
器件,但这仅为示意需要,并非意图将本专利技术限定在该特定结构、器件和环境中,根据具体需要,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将这些器件和环境进行调整或者修改,所进行的调整或者修改仍然包括在后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中。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除湿新风系统进行详细描述。同时在这里做以说明的是,为了使实施例更加详尽,下面的实施例为最佳、优选实施例,对于一些公知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采用其他替代方式而进行实施;而且附图部分仅是为了更具体的描述实施例,而并不旨在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的限定。
[0028]需要指出的是,在说明书中提到“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指示所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未必每个实施例都包括该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另外,在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结合其它实施例(无论是否明确描述)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特性应在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内。
[0029]通常,可以至少部分从上下文中的使用来理解术语。例如,至少部分取决于上下文,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于描述单数意义的任何特征、结构或特性,或者可以用于描述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除湿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模块,所述无线模块的输出端与主控制系统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无线模块与温湿度传感器的双向电连接,所述无线模块的输出端与主控制系统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制系统输出端与风力调节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风力调节模块的输出端与冷凝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风力调节模块的输出端与冷凝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风力调节模块的输出端与干燥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消防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除湿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主控系统的输入端与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除湿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系统的输出端与上出风风机组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制系统的输出端与下出风风机组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除湿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系统的输出端与上入风风机组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主控制系统的输出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绎刘峻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科新源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