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家洁专利>正文

一种无线供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6468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供电装置,它包括无线供电电源和无线接收模块;所述无线供电电源包括ACDC转换模块、DCAC逆变模块、第一振荡回路和第一线圈,所述ACDC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外部交流电,所述ACDC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DCAC逆变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DCAC逆变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振荡回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振荡回路的输出端与第一线圈相连;所述无线接收模块包括第二线圈、第二振荡回路和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第二线圈与第二振荡回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振荡回路的输出端与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为负载供电;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进行互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线供电装置,实现供电电源和负载之间的无线供电。源和负载之间的无线供电。源和负载之间的无线供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供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无线供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社会现代化与电气化程度不断加深,采用金属导线直接连接来进行电能传输的接触式传输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传统电气设备的接触式供电因触点接触摩擦产生火花、绝缘与导体消损的问题,严重缩短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
[0003]另外,传统的接触式电能传输方式不能满足一些特殊应用场合的需要,例如在矿井、油田和水下探测等场合,触点由于摩擦易导致电火花,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危害。
[0004]给运动设备进行供电时,一般都采用滑动接触供电,但这种供电方式存在滑动磨损、接触火花、积碳和不安全裸露导线等缺点。随着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广泛普及,电源插头频繁地拔插,易发生触点的磨损、变形和老化,导致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0005]此外,有线供电传输方式为植入体内的医疗设备进行长期供电也存在很大的不便。
[0006]因此,需要一种无需导线连接的电能供应模式来解决上述这些有线传输方式现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线供电装置,实现供电电源和负载之间的无线供电。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无线供电装置,它包括无线供电电源和无线接收模块;
[0010]所述无线供电电源包括ACDC转换模块、DCAC逆变模块、第一振荡回路和第一线圈,所述ACDC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外部交流电,所述ACDC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DCAC逆变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DCAC逆变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振荡回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振荡回路的输出端与第一线圈相连;
[0011]所述无线接收模块包括第二线圈、第二振荡回路和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第二线圈与第二振荡回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振荡回路的输出端与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为负载供电;
[0012]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进行互感。
[0013]进一步,所述ACDC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有电度表。
[0014]进一步,所述ACDC转换模块包括整流桥B1和电源管理模块,所述整流桥B1的输入端连接外部交流电,所述整流桥B1的输出端与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振荡回路的输入端相连。
[0015]进一步,所述第一振荡回路包括电阻Ra、电感La和电容Ca,所述电阻Ra的一端与DCAC逆变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电阻Ra的另一端与电感La的一端相连,所述电感La的另
一端与电容Ca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a的另一端与第一线圈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线圈的另一端与DCAC逆变模块的输出端相连。
[0016]进一步,所述第二振荡回路包括电阻Rb、电感Lb和电容Cb,所述电阻Rb的一端与第二线圈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b的另一端与电感Lb的一端相连,所述电感Lb的另一端与电容Cb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b的另一端与第二线圈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b输出功率至电源转换模块。
[0017]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采用无线供电电源对无线接收模块进行无线感应供电,再由无线接收模块对负载供电,实现了无需导线连接的电能供应模式。无线供电电源和无线接收模块均包括振荡回路和贴片线圈,两组振荡回路和贴片线圈构成了双谐振空心变压器无线供电的电路架构,双线圈通过隔空磁路进行互感,从而实现无线供电,适用于各种不方便导线连接供电的情况,电路结构简单,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无线供电装置的原理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ACDC转换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进行互感的电路原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DCAC逆变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无线供电装置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4]实施例一
[002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供电装置,它包括无线供电电源和无线接收模块。无线供电电源将220V市电转换为直流电后,再经过逆变转换为高频交流电,最后通过振荡回路连接到无线供电电源的第一线圈,无线接收模块通过第二线圈进行互感,然后将第二线圈感应到的交流电转换为供负载使用的电源,以实现对负载的无线供电。
[0026]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的无线供电电源包括ACDC转换模块、DCAC逆变模块、第一振荡回路和第一线圈,ACDC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外部交流电,ACDC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DCAC逆变模块的输入端相连,DCAC逆变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振荡回路的输入端相连,第一振荡回路的输出端与第一线圈相连。
[0027]其中,如图2所示,无线供电电源中的ACDC转换模块包括整流桥B1和电源管理模块,整流桥B1的输入端连接外部交流电,整流桥B1的输出端与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振荡回路的输入端相连。
[0028]ACDC转换模块中的整流桥B1由二极管D1~D4构成,电源管理模块采用电源管理芯片U1,型号为MC33232。整流桥B1对220V交流电进行整流,将220V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再由电源管理芯片U1、扼流圈T1和三极管Q1等电路,得到稳定的直流电源V1,再将直流电源V1输出至DCAC逆变模块。
[0029]然后,如图3、4所示,通过DCAC逆变模块中的功率管IGBT1和IGBT2的逆变,在信号电
压Ug1和Ug2的作用下,输出高频电压Vac,其电流输送至第一振荡回路。第一振荡回路包括电阻Ra、电感La和电容Ca,电阻Ra的一端与DCAC逆变模块的输出端相连,电阻Ra的另一端与电感La的一端相连,电感La的另一端与电容Ca的一端相连,电容Ca的另一端与第一线圈的一端相连,第一线圈的另一端与DCAC逆变模块的输出端相连。
[0030]另外,本实施例在ACDC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有电度表,可以计量用电量。
[0031]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无线接收模块包括第二线圈、第二振荡回路和电源转换模块,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进行互感,第二线圈与第二振荡回路的输入端相连,第二振荡回路的输出端与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相连,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为负载供电。第二振荡回路包括电阻Rb、电感Lb和电容Cb,电阻Rb的一端与第二线圈的一端相连,电阻Rb的另一端与电感Lb的一端相连,电感Lb的另一端与电容Cb的一端相连,电容Cb的另一端与第二线圈的另一端相连,电容Cb输出功率至电源转换模块。
[0032]通过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互感,由第二线圈输出到第二振荡回路。再由电容器Cb,输出功率,经由电源转换模块转换,输出直流或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无线供电电源和无线接收模块;所述无线供电电源包括ACDC转换模块、DCAC逆变模块、第一振荡回路和第一线圈,所述ACDC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外部交流电,所述ACDC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DCAC逆变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DCAC逆变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振荡回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振荡回路的输出端与第一线圈相连;所述无线接收模块包括第二线圈、第二振荡回路和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第二线圈与第二振荡回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振荡回路的输出端与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为负载供电;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进行互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CDC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有电度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CDC转换模块包括整流桥B1和电源管理模块,所述整流桥B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家洁陈凤莲王振强王铱陈静维
申请(专利权)人:王家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