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耐压集线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6329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耐压集线器装置,涉及电子配件技术领域,包括集线器本体,所述集线器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底壳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一阻尼器配合插合套外部的第一弹簧起到了集线器本体缓冲减震的作用,通过抗压组件中的插合柱与插合套插合后,橡胶弹簧起到了对集线器本体缓冲的作用,通过安装板顶部的第二阻尼器和第二弹簧相配合,起到了对集线器本体缓冲减震的作用,相互配合下,有效的提高了集线器本体的抗震能力,并且受压后,顶部外壳或底部外壳产生形变时,第一阻尼器、第一弹簧、橡胶弹簧、第二阻尼器和第二弹簧通过收缩,可以有效抵消受压产生的形变,避免设备出现损坏。坏。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耐压集线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耐压集线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集线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它工作于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参考模型第一层,即“物理层”,集线器与网卡、网线等传输介质一样,属于局域网中的基础设备,集线器每个接口简单的收发比特,收到1就转发1,收到0就转发0,不进行碰撞检测。
[0003]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CN208078226U中一种集线器,它包括USBType

C插头、外壳、电路板、第一安装盖及第二安装盖;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与所述电路板固定连接的:PD3.0接口、SD接口、TF接口、USB3.0接口及HDMI接口;所述外壳内形成容置腔,所述电路板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外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盖固定连接,所述外壳远离所述第一安装盖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盖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盖固定连接,所述电路板远离所述第一安装盖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盖固定连接,所述集线器具有结构简单、稳定可靠、组装简单、便于自动化生产的优点。
[0004]虽然上述专利中的集线器具有结构简单、稳定可靠、组装简单和便于自动化生产的优点,由于集线器在生产和质量检测时,不进行碰撞检测,但是集线器在工业自动化和石油矿山等环境中使用时,需要承受极高的压力和强烈的震动,抗压能力不足的集线器在恶劣环境中使用时,容易因压力和震动出现设备损坏的问题。r/>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抗压能力不足的集线器在恶劣环境中使用时,容易因压力和震动出现设备损坏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耐压集线器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耐压集线器装置,包括集线器本体,所述集线器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底壳组件,所述底壳组件的顶部设置有顶壳组件,所述顶壳组件的内顶部设置有抗压组件,底壳组件,所述底壳组件包括底部外壳,所述底部外壳的内底部靠近四个拐角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插合套,所述插合套的外部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底部外壳的内底部靠近插合套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阻尼器,所述第一阻尼器的顶部与集线器本体的底部连接,所述插合套的外表面滑动贯穿集线器本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弹簧的顶部与集线器本体的底部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顶壳组件包括顶部外壳,所述顶部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弧形顶,所述顶部外壳与底部外壳卡合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抗压组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靠近四个拐角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阻尼器。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阻尼器的顶部与顶部外壳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阻尼器的外部套设有第二弹簧。
[0010]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的底部靠近四个拐角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插合柱,所述插合柱与插合套配套设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插合柱的外表面套设有橡胶弹簧,所述橡胶弹簧的底部与安装板的顶部贴合。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3]1、本技术中,通过第一阻尼器配合插合套外部的第一弹簧起到了集线器本体缓冲减震的作用,通过抗压组件中的插合柱与插合套插合后,橡胶弹簧起到了对集线器本体缓冲的作用,通过安装板顶部的第二阻尼器和第二弹簧相配合,起到了对集线器本体缓冲减震的作用,相互配合下,有效的提高了集线器本体的抗震能力,并且受压后,顶部外壳或底部外壳产生形变时,第一阻尼器、第一弹簧、橡胶弹簧、第二阻尼器和第二弹簧通过收缩,可以有效抵消受压产生的形变,避免设备出现损坏。
[0014]2、本技术中,通过在顶部外壳的顶部设置弧形顶,可以将荷载分散到整个顶部,从而减少了局部荷载,降低了顶壳组件的压力,顶部外壳和底部外壳通过卡扣连接,起到了方便拆卸检查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耐压集线器装置的立体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耐压集线器装置的展开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耐压集线器装置的底壳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耐压集线器装置的抗压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9]图例说明:1、底壳组件;101、底部外壳;102、第一阻尼器;103、插合套;104、第一弹簧;2、集线器本体;3、抗压组件;301、安装板;302、第二阻尼器;303、第二弹簧;304、插合柱;305、橡胶弹簧;4、顶壳组件;401、顶部外壳;402、弧形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2]实施例1,如图1

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耐压集线器装置,包括集线器本体2,集线器本体2的底部设置有底壳组件1,底壳组件1的顶部设置有顶壳组件4,顶壳组件4的内顶部设置有抗压组件3,底壳组件1,底壳组件1包括底部外壳101,底部外壳101的内底部靠近四个拐角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插合套103,插合套103的外部套设有第一弹簧104,底部外壳101的内底部靠近插合套103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阻尼器102,第一阻尼器102的顶部与集线器本体2的底部连接,插合套103的外表面滑动贯穿集线器本体2的外表面,第一弹簧104的顶部与集线器本体2的底部连接,顶壳组件4包括顶部外壳401,顶部外壳401的顶部设置有弧形顶402,顶部外壳401与底部外壳101卡合连接。
[0023]其整个实施例1达到的效果为,本装置中集线器本体2主要通过多个接口进行收发比特,在对比文件中已对工作原理进行充分公开,再次不做过多赘述,本装置底壳组件1中的插合套103贯穿集线器本体2起到定位的作用,通过第一阻尼器102配合插合套103外部的第一弹簧104起到了集线器本体2缓冲减震的作用,通过抗压组件3中的插合柱304与插合套103插合后,橡胶弹簧305起到了对集线器本体2缓冲的作用,通过安装板301顶部的第二阻尼器302和第二弹簧303相配合,起到了对集线器本体2缓冲减震的作用,相互配合下,有效的提高了集线器本体2的抗震能力,并且受压后,顶部外壳401或底部外壳101产生形变时,第一阻尼器102、第一弹簧104、橡胶弹簧305、第二阻尼器302和第二弹簧303通过收缩,可以有效抵消受压产生的形变,避免设备出现损坏。
[0024]实施例2,如图1

图4所示,抗压组件3包括安装板301,安装板301的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耐压集线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线器本体(2),所述集线器本体(2)的底部设置有底壳组件(1),所述底壳组件(1)的顶部设置有顶壳组件(4),所述顶壳组件(4)的内顶部设置有抗压组件(3);底壳组件(1),所述底壳组件(1)包括底部外壳(101),所述底部外壳(101)的内底部靠近四个拐角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插合套(103),所述插合套(103)的外部套设有第一弹簧(104),所述底部外壳(101)的内底部靠近插合套(103)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阻尼器(102),所述第一阻尼器(102)的顶部与集线器本体(2)的底部连接,所述插合套(103)的外表面滑动贯穿集线器本体(2)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弹簧(104)的顶部与集线器本体(2)的底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耐压集线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壳组件(4)包括顶部外壳(401),所述顶部外壳(401)的顶部设置有弧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丛邢云凤吴芊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智宇寿光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