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5826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空调器包括壳体、蜗壳风道和第一导流板。蜗壳风道相对设置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导流板呈弧形设置,第一导流板用于在空调器制冷时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以使第一导流板的开口朝靠近第一侧壁的延伸线的方向设置,且第一导流板所对应的弦位于第一侧壁的延伸线和第二侧壁的延伸线之间,并使第一导流板所对应的弦与第一侧壁平行或者在出风方向上逐渐远离第一侧壁的延伸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器能够保证制冷时的出风气流完全掠过第一导流板的两侧表面,防止第一导流板上因温差作用而产生凝露,避免发生吹水现象,提升用户体验。体验。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空调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利用空调器对室内进行制冷的过程中,一般会通过导流板对空调器吹出的冷风进行导向,以满足用户需求。但是现在的导流板由于形状和转动角度的限制,导致冷风在从导流板两侧吹过的过程中无法完全掠过导流板的两侧表面,而导流板上未经冷风吹过的区域容易在温差作用下产生凝露,从而引起吹水现象,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保证制冷时的出风气流完全掠过导流板的两侧表面,防止导流板上因温差作用而产生凝露,避免发生吹水现象,提升用户体验。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蜗壳风道和第一导流板,蜗壳风道固定安装于壳体内,壳体设置有导流空间,第一导流板可转动地安装于导流空间内,导流空间的外侧具有一出风口,蜗壳风道通过导流空间与出风口连通;蜗壳风道相对设置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导流板呈弧形设置,第一导流板用于在空调器制冷时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以使第一导流板的开口朝靠近第一侧壁的延伸线的方向设置,且第一导流板所对应的弦位于第一侧壁的延伸线和第二侧壁的延伸线之间,并使第一导流板所对应的弦与第一侧壁平行或者在出风方向上逐渐远离第一侧壁的延伸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空调器由于采用了与蜗壳风道连通的导流空间以及在制冷时设置于第一侧壁的延伸线和第二侧壁的延伸线之间的第一导流板,所以能够保证制冷时的出风气流完全掠过第一导流板的两侧表面,防止第一导流板上因温差作用而产生凝露,避免发生吹水现象,提升用户体验。
[0006]进一步地,在第一导流板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一导流板所对应的弦与第一侧壁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至4度。合理的第一导流板所对应的弦与第一侧壁之间的夹角能够增强内凹侧面的导风效果,并且进一步地防止第一导流板在出风方向上的末端对出风气流造成阻挡,保证出风气流贴合于内凹侧面流动,从而保证出风气流在制冷时完全掠过内凹侧面,使得内凹侧面上各个区域的温度均匀。
[0007]进一步地,在第一导流板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一导流板所对应的弦与第一侧壁之间的夹角为1度。
[0008]进一步地,在第一导流板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一导流板所对应的弦与第二侧壁之间的夹角范围为29度至33度。合理的第一导流板所对应的弦与第二侧壁之间的夹角能够尽量增大送风角度,扩大送风区域,提升制冷效果,并且能够增强外凸侧面的导风效果,保证出风气流贴合于外凸侧面流动,从而保证出风气流在制冷时完全掠过外凸侧面,使得
外凸侧面上各个区域的温度均匀。
[0009]进一步地,在第一导流板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一导流板所对应的弦与第二侧壁之间的夹角为31度。
[0010]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挡流板,挡流板可转动地安装于导流空间内,且间隔设置于第一导流板的上方。第一导流板和挡流板共同作用,以增强导风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0011]进一步地,挡流板呈弧形设置,挡流板用于在空调器制冷时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以使挡流板的开口朝靠近第一导流板的方向设置。挡流板能够将出风气流朝靠近第一导流板内凹侧面的方向下压,以保证出风气流贴合于内凹侧面向外吹出,进一步地提高内凹侧面的导风效果,并且保证出风气流在制冷时能够完全掠过内凹侧面,防止导流板上产生凝露的情况发生。
[0012]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可转动地安装于导流空间内,第一导流板具有第一转动轴线,第二导流板具有第二转动轴线,第二转动轴线与第一转动轴线平行间隔设置,且设置于第一转动轴线靠近第二侧壁的一侧。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共同作用,以增强导风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0013]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均安装于壳体内,第一步进电机与第一导流板传动连接,第二步进电机与第二导流板传动连接。通过第一步进电机和第二步进电机的实时驱动,控制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在空调器处于不同模式下转动至不同的角度,以满足用户各种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0014]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贯流风机,贯流风机安装于蜗壳风道内,贯流风机用于向外出风。安装于蜗壳风道内的贯流风机能够产生负压,以带动出风气流通过蜗壳风道流入导流空间,从而在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和挡流板的导风作用下通过出风口吹至室内,进而实现调控室内气温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爆炸视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在制冷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在制冷时的数学模型图;
[001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中第一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00

空调器;110

壳体;111

导流空间;112

出风口;113

中框;114

安装架;120

蜗壳风道;121

第一侧壁;122

第二侧壁;130

贯流风机;140

第一导流板;141

内凹侧面;142

外凸侧面;143

连接臂;150

第二导流板;160

挡流板;170

第一步进电机;180

第二步进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3]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100,用于调控室内气
温。其能够保证制冷时的出风气流完全掠过第一导流板140的两侧表面,防止第一导流板140上因温差作用而产生凝露,避免发生吹水现象,提升用户体验。
[0024]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器100为空调挂机,空调器100挂设于室内墙壁上,空调器100用于向室内吹出热风或者冷风,以实现制热或者制冷的功能,从而调控室内气温,满足用户需求。
[0025]空调器100包括壳体110、蜗壳风道120、贯流风机130、第一导流板140、第二导流板150、挡流板160、第一步进电机170、第二步进电机180和第三步进电机(图未示)。其中,壳体110设置有导流空间111,第一导流板140、第二导流板150和挡流板160均可转动地安装于导流空间111内,第一导流板140、第二导流板150和挡流板160均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0)、蜗壳风道(120)和第一导流板(140),所述蜗壳风道(120)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110)内,所述壳体(110)设置有导流空间(111),所述第一导流板(140)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导流空间(111)内,所述导流空间(111)的外侧具有一出风口(112),所述蜗壳风道(120)通过所述导流空间(111)与所述出风口(112)连通;所述蜗壳风道(120)相对设置有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所述第一导流板(140)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一导流板(140)用于在所述空调器制冷时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以使所述第一导流板(140)的开口朝靠近所述第一侧壁(121)的延伸线的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导流板(140)所对应的弦位于所述第一侧壁(121)的延伸线和所述第二侧壁(122)的延伸线之间,并使所述第一导流板(140)所对应的弦与所述第一侧壁(121)平行或者在出风方向上逐渐远离所述第一侧壁(121)的延伸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导流板(140)处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导流板(140)所对应的弦与所述第一侧壁(121)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至4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导流板(140)处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导流板(140)所对应的弦与所述第一侧壁(121)之间的夹角为1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导流板(140)处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导流板(140)所对应的弦与所述第二侧壁(122)之间的夹角范围为29度至33度。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莉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