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控温床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5801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控温床垫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智能控温床垫,包括: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的本体,设置在容纳空间中上部设有承重板,其中承重板通过气孔与容纳空间内顶壁相连,形成送风通道。温度采集模块分布在本体的外侧壁,用于获取床垫上表面和周围环境的温度信息。送风模块位于容纳空间内部,通过送风通道向床垫上表面送风。控制模块与温度采集模块和控温模块连接,实现送风模块送风温度控制。通过可有效调节床垫温度,提升用户在不同季节的睡眠使用时的舒适性和质量。同时,通过送风模块的通风功能,可以在有效的减少床垫内的湿度,从而降低细菌和螨虫滋生的环境,进一步的保证用户对床垫健康的需求。保证用户对床垫健康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控温床垫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控温床垫
,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控温床垫。

技术介绍

[0002]床垫是一种介于人体和床之间物品,床垫的作用是为了保证消费者获得健康而又舒适的睡眠。
[0003]目前,传统床垫在不同季节下存在温度不适,从而对使用者的睡眠质量造成影响,如在夏天温度较高时,人体与床垫长时间接触后,床垫温度升高,使得睡眠温度过高,让人产生不舒适的感觉,影响睡眠质量。冬天时,情况相反,由于环境温度低,散热快,床垫的温度过低,同样会影响睡眠。此外,床垫使用较久后也会滋生螨虫和细菌,进而对使用者的健康造成损害。
[0004]鉴于此,急需专利技术一种可智能控温的床垫,用于解决传统床垫在不同季节下对使用者造成的睡眠质量下降和使用较久后滋生螨虫和细菌对使用者的健康造成损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控温床垫,旨用于如何解决传统床垫在不同季节下对使用者造成的睡眠质量下降和使用较久后滋生螨虫和细菌对使用者的健康造成损害的问题。
[0006]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控温床垫,包括:
[0007]本体,其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
[0008]承重板,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的中上部,所述承重板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承重板开设有若干气孔,以使所述承重板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顶壁之间形成送风通道;
[0009]温度采集模块,设置有若干,且若干所述温度采集模块沿所述本体的周向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外侧壁,所述温度采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本体的上表面温度信息和本体周围的环境温度信息;
[0010]送风模块,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的内部,所述送风模块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所述送风模块用于通过所述送风通道向所述本体上表面进行送风;
[0011]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温度采集模块和控温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对所述温度采集模块和控温模块进行控制。
[0012]进一步的,所述本体与所述承重板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层,其中所述缓冲层设置有压力检测单元,所述压力检测单元用于对所述缓冲层的承载压力进行检测。
[0013]进一步的,所述送风模块包括:
[0014]出风排,设置在所述承重板下表面,所述出风排与所述承重板相连接,其中,所述出风排表面设置有若干送风孔,且所述送风孔与所述气孔相对应设置;
[0015]送风机,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的内部,所述送风机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底面固定
连接,且所述送风机送风口与所述出风排相连通,所述送风机用于向所述出风排进行送风;
[0016]连接管,其一端穿设过所述本体的外侧壁与所述送风机相连通,所述连接管另一端与冷凝器相连通,所述连接管用于将所述送风机内的气体进行导出。
[0017]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0018]采集单元,分别与所述温度采集模块、压力检测单元和送风机电连接,所述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本体周向的环境温度、本体上表面的温度、缓冲层的承载压力和送风机的送风温度;
[0019]控制单元,与所述送风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本体周向的环境温度、本体的上表面的温度和缓冲层的承载压力调整所述送风机的送风温度。
[0020]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本体的上表面的实时温度L,并跟所述本体的上表面的实时温度L与预设本体的上表面的温度L0之间关系,判断所述本体的上表面的温度是否合格;
[0021]当L=L0时,所述控制单元则判断所述本体的上表面的温度是否合格;
[0022]当L>L0,L<L0时,所述控制单元则判断所述本体的上表面的温度高于或是低于预设温度,并根据所述本体的上表面的实时温度L与预设本体的上表面的温度L0之间关系对所述送风机的送风温度进行调整。
[0023]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本体的上表面的实时温度L与预设本体的上表面的温度L0之间关系对所述送风机的送风温度进行调整时,包括:
[0024]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获取本体的上表面的实时温度L与预设本体的上表面的温度L0之间的本体的上表面的温度差值

L,

L=L

L0,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本体的上表面的温度差值

L与预设本体的上表面的温度差值之间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选定相应的调整系数对所述送风机的送风温度进行调整;
[0025]其中,预先设定第一预设的本体的上表面的温度差值

L1和第二预设的本体的上表面的温度差值

L2,预先设定第一调整系数M1,第二调整系数M2和第三调整系数M3,且

L1<0<

L2,M1<M2<M3<0.4;
[0026]当

L≤

L1时,则选定所述第三调整系数M3对所述送风机的送风温度进行调整;
[0027]当

L1<

L≤0时,则不对所述送风机的送风温度进行调整;
[0028]当0<

L≤

L2时,则选定所述第二调整系数M2对所述送风机的送风温度进行调整;
[0029]当

L>

L2时,则选定所述第一调整系数M1对所述送风机的送风温度进行调整;
[0030]当所述控制单元在选定第i调整系数Mi对所述送风机的送风温度进行调整时,i=1,2,3,并确定调整后的所述送风机的送风温度为Q1,设定Q1=Q*M i,其中,Q为所述送风机的初始送风温度。
[0031]进一步的,当所述控制单元在选定第i调整系数M i对所述送风机的送风温度进行调整,并确定调整后的所述送风机的送风温度为Q1时,包括:
[0032]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本体周向的实时环境温度K,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本体周向的实时环境温度K与预设本体的上表面的温度L0之间的关系,判断所述本体周向的环境温度是否会影响所述本体上表的温度;
[0033]当K=L0时,所述控制单元则判断所述本体周向的环境温度不会影响所述本体上
表的温度;
[0034]当K>L0,K<L0时,所述控制单元则判断所述本体周向的环境温度大于或是小于所述本体上表的温度,所述本体周向的环境温度会所述本体上表的温度,并根据所述本体周向的实时环境温度K与预设本体的上表面的温度L0之间的关系对调整后的所述送风机的送风温度Q1进行修正。
[0035]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本体周向的实时环境温度K与预设本体的上表面的温度L0之间的关系对调整后的所述送风机的送风温度Q1进行修正时,包括:
[0036]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本体周向的实时环境温度K与预设本体的上表面的温度L0之间的温度差值

K,

K=K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控温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其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承重板,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的中上部,所述承重板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承重板开设有若干气孔,以使所述承重板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顶壁之间形成送风通道;温度采集模块,设置有若干,且若干所述温度采集模块沿所述本体的周向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外侧壁,所述温度采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本体的上表面温度信息和本体周围的环境温度信息;送风模块,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的内部,所述送风模块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所述送风模块用于通过所述送风通道向所述本体上表面进行送风;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温度采集模块和控温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对所述温度采集模块和控温模块进行控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温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与所述承重板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层,其中所述缓冲层设置有压力检测单元,所述压力检测单元用于对所述缓冲层的承载压力进行检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温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模块包括:出风排,设置在所述承重板下表面,所述出风排与所述承重板相连接,其中,所述出风排表面设置有若干送风孔,且所述送风孔与所述气孔相对应设置;送风机,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的内部,所述送风机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底面固定连接,且所述送风机送风口与所述出风排相连通,所述送风机用于向所述出风排进行送风;连接管,其一端穿设过所述本体的外侧壁与所述送风机相连通,所述连接管另一端与冷凝器相连通,所述连接管用于将所述送风机内的气体进行导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控温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采集单元,分别与所述温度采集模块、压力检测单元和送风机电连接,所述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本体周向的环境温度、本体上表面的温度、缓冲层的承载压力和送风机的送风温度;控制单元,与所述送风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本体周向的环境温度、本体的上表面的温度和缓冲层的承载压力调整所述送风机的送风温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控温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本体的上表面的实时温度L,并跟所述本体的上表面的实时温度L与预设本体的上表面的温度L0之间关系,判断所述本体的上表面的温度是否合格;当L=L0时,所述控制单元则判断所述本体的上表面的温度是否合格;当L>L0,L<L0时,所述控制单元则判断所述本体的上表面的温度高于或是低于预设温度,并根据所述本体的上表面的实时温度L与预设本体的上表面的温度L0之间关系对所述送风机的送风温度进行调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控温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本体的上表面的实时温度L与预设本体的上表面的温度L0之间关系对所述送风机的送风温度进行调整时,包括: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获取本体的上表面的实时温度L与预设本体的上表面的温度L0之间的本体的上表面的温度差值

L,

L=L

L0,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本体的上表面的温度差值

L与预设本体的上表面的温度差值之间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选定相应的调整系数对所述送风机的送风温度进行调整;其中,预先设定第一预设的本体的上表面的温度差值

L1和第二预设的本体的上表面的温度差值

L2,预先设定第一调整系数M1,第二调整系数M2和第三调整系数M3,且

L1<0<

L2,M1<M2<M3<0.4;当

L≤

L1时,则选定所述第三调整系数M3对所述送风机的送风温度进行调整;当

L1<

L≤0时,则不对所述送风机的送风温度进行调整;当0<

L≤

L2时,则选定所述第二调整系数M2对所述送风机的送风温度进行调整;当

L>

L2时,则选定所述第一调整系数M1对所述送风机的送风温度进行调整;当所述控制单元在选定第i调整系数Mi对所述送风机的送风温度进行调整时,i=1,2,3,并确定调整后的所述送风机的送风温度为Q1,设定Q1=Q*Mi,其中,Q为所述送风机的初始送风温度。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控温床垫,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制单元在选定第i调整系数Mi对所述送风机的送风温度进行调整,并确定调整后的所述送风机的送风温度为Q1时,包括: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本体周向的实时环境温度K,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本体周向的实时环境温度K与预设本体的上表面的温度L0之间的关系,判断所述本体周向的环境温度是否会影响所述本体上表的温度;当K=L0时,所述控制单元则判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福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艾伦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