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气泡输液器,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滴斗,所述滴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液管,所述滴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出液管,所述滴斗的内侧开设有进液腔、左空腔和右空腔。该防气泡输液器,通过进液管将药液滴到进液腔内,通过漏液斗滴到左空腔内,通过挡板的隔挡,能够使得药液在接触到挡板底部时,使得药液从左空腔内箱右空腔内流动,使得药液先通过连通槽,在左空腔内药液逐渐升高时,右空腔内的药液一同升高,在药液没过连接弯管的顶部时,右空腔内的药液通过连通槽输送到连接弯管内,使得滴斗内腔空气受到药液阻隔,有效的防止气泡进入软管中,最终通过出液管排到软管中的药液都不会有气泡,达到防气泡的作用。达到防气泡的作用。达到防气泡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气泡输液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防气泡输液器。
技术介绍
[0002]输液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耗材,经过无菌处理,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通道,用于静脉输液。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主要由瓶塞穿刺器、空气过滤装置、软管、滴斗、流量调节器和药液过滤器和静脉输液针组成,在输液时如药液输完后血液会产生倒流,换瓶时不排气有危险,但排完气却非常麻烦。有些输液器在滴斗口处装有各种式样的自闭阀,药液输完后虽然能自动关闭保液,但换瓶开阀困难,操作麻烦。
[0003]现有的输液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当滴斗中存在空气时,空气会在软管中伴随药液流动,药液从输液器终端流出时会伴随气泡一同输送,这样对患者会带来不良影响,需要急需改进和完善输液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气泡输液器,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防气泡输液器,包括滴斗,所述滴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液管,所述滴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出液管,所述滴斗的内侧开设有进液腔、左空腔和右空腔,所述滴斗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滴斗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侧开设有连通槽,所述出液管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弯管,连接弯管与连通槽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连通槽远离连接弯管的一端安装有精密过滤膜,所述隔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漏液斗,所述滴斗的内侧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
[0008]优选的,所述漏液斗位于左空腔内,进液腔通过漏液斗与左空腔连通,漏液斗位于挡板的左侧。
[0009]优选的,所述挡板位于左空腔与右空腔之间,挡板的底部与滴斗的内底壁留有间距,左空腔与右空腔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弯管位于右空腔的内侧,连接弯管位于挡板的右侧。
[0011]优选的,所述空气过滤装置包括通气管,通气管与滴斗固定安装,所述通气管的顶端安装有透气防水膜,所述通气管的顶端固定套接有顶盖,透气防水膜通过顶盖与通气管固定安装。
[0012]优选的,所述通气管贯穿隔板并与右空腔连通,顶盖与透气防水膜均位于滴斗的上方。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气泡输液器。具备有益效果如下:
[0015]该防气泡输液器,通过进液管将药液滴到进液腔内,通过漏液斗滴到左空腔内,通过挡板的隔挡,能够使得药液在接触到挡板底部时,使得药液从左空腔内箱右空腔内流动,使得药液先通过连通槽,在左空腔内药液逐渐升高时,右空腔内的药液一同升高,在药液没过连接弯管的顶部时,右空腔内的药液通过连通槽输送到连接弯管内,使得滴斗内腔空气受到药液阻隔,有效的防止气泡进入软管中,最终通过出液管排到软管中的药液都不会有气泡,以此来达到防气泡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完整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图。
[0019]图中:1滴斗、2进液管、3出液管、4通气管、5顶盖、6透气防水膜、7隔板、8漏液斗、9挡板、10固定座、11连通槽、12精密过滤膜、13连接弯管、14进液腔、15左空腔、16右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002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气泡输液器,如图1
‑
3所示,包括滴斗1,滴斗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液管2,滴斗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出液管3,滴斗1的内侧开设有进液腔14、左空腔15和右空腔16,滴斗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隔板7,隔板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挡板9,滴斗1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固定座10,固定座10的内侧开设有连通槽11,出液管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弯管13,连接弯管13与连通槽11固定连接并连通,连通槽11远离连接弯管13的一端安装有精密过滤膜12,隔板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漏液斗8,通过进液管2将药液滴到进液腔14内,通过漏液斗8滴到左空腔15内,通过挡板9的隔挡,能够使得药液在接触到挡板9底部时,使得药液从左空腔15内箱右空腔16内流动,使得药液先通过连通槽11,在左空腔15内药液逐渐升高时,右空腔16内的药液一同升高,在药液没过连接弯管13的顶部时,右空腔16内的药液通过连通槽11输送到连接弯管13内,使得滴斗1内腔空气受到药液阻隔,有效的防止气泡进入软管中,最终通过出液管3排到软管中的药液都不会有气泡,以此来达到防气泡的作用,滴斗1的内侧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
[0022]具体的,漏液斗8位于左空腔15内,进液腔14通过漏液斗8与左空腔15连通,漏液斗8位于挡板9的左侧;挡板9位于左空腔15与右空腔16之间,挡板9的底部与滴斗1的内底壁留有间距,左空腔15与右空腔16连通;连接弯管13位于右空腔16的内侧,连接弯管13位于挡板9的右侧,通过左空腔15和右空腔16以及连通槽11和连接弯管13的设置,能够使得左空腔15和透气防水膜6通过挡板9隔开,实现连通器的原理,通过挡板9能够使得在左空腔15内和右空腔16内药液面保持齐平,在通过药液在升高时将药液通过连通槽11输送到连接弯管13内,将滴斗1内的空气被药液隔断,更好的将药液通过出液管3输送而不会有气泡的夹杂,减少患者输液时的不良影响。
[0023]空气过滤装置包括通气管4,通气管4与滴斗1固定安装,通气管4的顶端安装有透气防水膜6,通气管4的顶端固定套接有顶盖5,透气防水膜6通过顶盖5与通气管4固定安装;
通气管4贯穿隔板7并与右空腔16连通,顶盖5与透气防水膜6均位于滴斗1的上方,通过通气管4和顶盖5以及透气防水膜6的设置,能够使得滴斗1与外界空气连通,便于药液进入滴斗1内,在配合透气防水膜6的设置,能够更好的对空气进行过滤,增加输液的安全性。
[0024]其中,精密过滤膜12能够彻底将药液中的杂质过滤,精密过滤膜12有亲水性,接触到药液时,精密过滤膜12上的微孔张开,药液下流,特备是对中药药液进行过滤杂质;透气防水膜6能够使得空气进出,阻断药液的流出,精密过滤膜12和透气防水膜6均为普通的过滤膜,价格低廉,成本低。
[0025]工作原理:使用时,当连接药瓶进行输液时,通过通气管4和透气防水膜6能够使得滴斗1内的气压平衡,方便进液管2药液的输入,进入进液腔14内的药液通过漏液斗8输送到左空腔15内,左空腔15和右空腔16内的药液会自动升高,然后通过精密过滤膜12对药液过滤杂质,在药液升高超过连接弯管13时,右空腔16内的药液水通过连通槽11和连接弯管13将药液输送到出液管3内,通过药液在左空腔15和右空腔16内对滴斗1内空气的隔断,使得进入连通槽11和连接弯管13内的药液不带气泡,从而能够使得通过出液管3输送道软管内的药液都不会有气泡,起到一个能够防气泡的作用。
[00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气泡输液器,包括滴斗(1),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斗(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液管(2),所述滴斗(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出液管(3),所述滴斗(1)的内侧开设有进液腔(14)、左空腔(15)和右空腔(16),所述滴斗(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隔板(7),所述隔板(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挡板(9),所述滴斗(1)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固定座(10),所述固定座(10)的内侧开设有连通槽(11),所述出液管(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弯管(13),连接弯管(13)与连通槽(11)固定连接并连通,所述连通槽(11)远离连接弯管(13)的一端安装有精密过滤膜(12),所述隔板(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漏液斗(8),所述滴斗(1)的内侧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气泡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液斗(8)位于左空腔(15)内,进液腔(14)通过漏液斗(8)与左空腔(15)连通,漏液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铭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