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控装置及其用途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5602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流控装置及其用途,所述微流控装置包括由微球烧结或粘接形成的微流控元件,所述微流控元件依次包括加样区、混合区、观察区和废液区,所述混合区内设有能够与待测液中的被测物质反应的试剂以及能与待测液中的质控物质反应的试剂,以分别形成被测物质结合物和质控物质结合物,所述观察区包括检测分区和质控分区,所述检测分区内设有能够与被测物质结合反应的试剂,所述质控分区内设有能够与质控物质结合物反应的物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微流控装置不需要流道密闭封装即可流动,制作工艺简单,流体在微流控装置内的流动速度可调,可以实现半定量检测,还能够降低背景信号,提高灵敏度,用于灵敏度要求高的检测中。度要求高的检测中。度要求高的检测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流控装置及其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流控装置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0002]快速诊断试纸条是20世纪90年代在单克隆抗体技术、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体外诊断技术,具有快速、简便、单人份检测、经济的优点(图1),现已广泛应用于医学检测、食品质量监测、环境监测、农业和畜牧业、出入境检验检疫、法医定案等领域。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以大孔径的微孔滤膜(NC膜,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将特异性的抗原或抗体以条带状固定在NC膜上,当待测样品加到试纸条一端的样品垫上后,通过毛细作用向前移动,与结合垫上的胶体金标记试剂发生特异的免疫反应,再移动到NC膜上,被固定在NC膜表面的抗原或抗体捕获,聚集在检测带上,通过目测硝酸纤维素表面标记物(胶体金或乳胶颗粒)的光反射信号的密度得到直观的显色结果。其它未结合的标记物则越过检测带,流入吸水垫中,达到自动分离的目的。然而现有的快速诊断试纸条不能实现定量或半定量,而且检测速度慢,制作工艺复杂,灵敏度和准确度不高,不能用于灵敏度要求高的检测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流控装置及其用途,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流控装置,所述微流控装置包括由微球烧结或粘接形成的微流控元件,所述微流控元件依次包括加样区、混合区、观察区和废液区,所述混合区内设有能够与待测液中的被测物质反应的试剂以及能与待测液中的质控物质反应的试剂,以分别形成被测物质结合物和质控物质结合物,所述观察区包括检测分区和质控分区,所述检测分区内设有能够与被测物质结合反应的试剂,所述质控分区内设有能够与质控物质结合物反应的物质。
[0005]所述微球为聚合物微球。所述聚合物微球选自聚苯乙烯微球或有机玻璃微球。所述聚合物微球为单分散微球。
[0006]所述聚合物微球为经过表面修饰的聚合物微球。所述聚合物微球为经过表面化学修饰的聚合物微球。所述表面修饰为亲水修饰。所述亲水修饰是指将亲水性基团接枝于聚合物微球表面。所述亲水性基团选自以下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羧基、羟基、氨基。
[0007]所述微流控元件为板状微流控元件或棒状微流控元件。
[0008]所述加样区表面设有除杂部。所述除杂部设于近混合区的一端。所述除杂部呈锯齿状。所述除杂部中,形成锯齿的前一条边(即锯齿前沿)与微流控元件表面(即基面)形成的角度α大于后一条边(即锯齿后沿)与微流控元件表面形成的角度β。
[0009]所述混合区包括多条相互交叉且相互连通的流道。
[0010]板状微流控元件中,所述混合区和观察区表面还设有褶皱。
[0011]在棒状微流控元件中,所述微流控元件还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于微流控元件的轴向,贯穿加样区、混合区、观察区和废液区。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微流控装置在制备检测产品中的用途。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待测液加至所述微流控装置的加样区,待待测液流动至废液区后,查看或检测观察区,获得检测结果。
[0014]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微流控装置及其用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微流控装置不需要流道密闭封装即可通过毛细吸管现象流动,制作工艺简单。流体在微流控装置内的流动速度可调。可以实现定量或半定量。微流控装置可清洗,从而能够降低背景信号,提高灵敏度,用于灵敏度要求高的检测中。
附图说明
[0015]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板状微流控元件的正面立体示意图。
[0016]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图1所示的板状微流控元件的背面立体示意图。
[0017]图3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图1所示的板状微流控元件的正面示意图。
[0018]图4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板状微流控元件的正面立体示意图。
[0019]图5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图4所示的板状微流控元件的背面立体示意图。
[0020]图6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图4所示的板状微流控元件的侧视图及除杂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7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板状微流控元件的正面立体示意图。
[0022]图8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图7所示的板状微流控元件的背面立体示意图。
[0023]图9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图7所示的板状微流控元件的侧视图。
[0024]图10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棒状微流控元件的正视图。
[0025]图1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图10所示的棒状微流控元件的左视图。
[0026]图1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图10所示的棒状微流控元件的立体图。
[0027]图13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图10所示的棒状微流控元件的俯视图。
[0028]图14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棒状微流控元件的正视图。
[0029]图15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图14所示的棒状微流控元件的左视图。
[0030]图16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图14所示的棒状微流控元件的立体图之一。
[0031]图17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图14所示的棒状微流控元件的立体图之一。
[0032]图18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图14所示的棒状微流控元件的俯视图。
[0033]图19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图14所示的棒状微流控元件的仰视图。
[0034]图20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棒状微流控元件的正视图。
[0035]图2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图20所示的棒状微流控元件的左视图。
[0036]图2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图20所示的棒状微流控元件的立体图之一。
[0037]图23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图20所示的棒状微流控元件的立体图之一。
[0038]图24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图20所示的棒状微流控元件的俯视图。
[0039]图25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板状微流控元件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0040]图26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图25的板状微流控元件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0041]图27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板状微流控元件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0042]图28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板状微流控元件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0043]图29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图28的板状微流控元件的侧视示意图之一。
[0044]元件标号说明
[0045]1加样区
[0046]11除杂部
[0047]2混合区
[0048]21褶皱
[0049]22环形构件
[0050]3观察区
[0051]31检测分区
[0052]32质控分区
[0053]4废液区
[0054]41废液吸收件安放槽
[0055]5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56]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57]请参阅图1至图2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装置包括由微球烧结或粘接形成的微流控元件,所述微流控元件依次包括加样区(1)、混合区(2)、观察区(3)和废液区(4),所述混合区(2)内设有能够与待测液中的被测物质反应的试剂以及能与待测液中的质控物质反应的试剂,以分别形成被测物质结合物和质控物质结合物,所述观察区(3)包括检测分区(31)和质控分区(32),所述检测分区(31)内设有能够与被测物质结合反应的试剂,所述质控分区(32)内设有能够与质控物质结合物反应的物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球为聚合物微球;优选的,所述聚合物微球选自聚苯乙烯微球或有机玻璃微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微球的直径为30微米~120微米,和/或,所述聚合物微球为单分散微球;优选的,所述单分散微球为实心微球、介孔微球或SOS微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微球为经过表面修饰的聚合物微球;优选的,所述聚合物微球为经过表面化学修饰的聚合物微球;更优选的,所述表面修饰为亲水修饰;更优选的,所述亲水修饰为将羧基、羟基和/或氨基接枝于聚合物微球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元件的孔隙率为40~60%,和/或,烧结温度为120~20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元件为板状微流控元件或棒状微流控元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样区(1)设有分叉,所述分叉用于粗滤或导流待测液。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微流控装置的加样区(1)表面形成有除杂部(11);优选的,所述除杂部(11)设于近混合区(2)的一端;更优选的,所述除杂部(11)呈锯齿形状突起;更优选的,所述除杂部(11)中,所述锯齿状突起的锯齿前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伟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金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