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泵转盘装置、双向泵站及双向抽水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5324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9
本申请提供一种水泵转盘装置、双向泵站及双向抽水方法,包括:行走轨道;水平盖设在行走轨道上的转盘,转盘的底部与所述行走轨道转动连接,所述转盘可围绕所述行走轨道的圆心转动;水泵组件,固定在转盘上并可随所述转盘转动,水泵组件包括水泵本体和驱动水泵本体的第一电机,水泵本体包括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在水泵组件被固定后,可通过转动所述转盘预设角度改变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两组抽水管道,每组抽水管道包括一个进水管和一个出水管,两个进水管分别布置所述行走轨道的两侧,改变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所述水泵本体可与所述第一组抽水管道对接或与第二组抽水管道对接。本申请操作简易、成本低且双向抽水效率高。抽水效率高。抽水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泵转盘装置、双向泵站及双向抽水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泵站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泵转盘装置、双向泵站及双向抽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双向泵站是指一座泵站既能排涝又能引水,能够承担着两个方向的抽水任务。在新农村、大中型灌区、城市河道排涝和引水、城市河道生态景观用水等都需要双向抽水。单纯排涝或灌溉单一功能的单向泵站,已不能满足排涝和从外河引水的双重任务要求。其次,单向泵站闲置时间较多,资源极大浪费。譬如,排涝泵站一年甚至几年只能用上若干小时。
[0003]双向泵站随生产和社会的需求应用而生,改变了单向泵站的不足,且在发展中不断壮大、日趋成熟。尤其是在城市河道排涝、生态补水的引水,保证河道水质、生态用水,在平原地区的排涝、灌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排、引两用的双向泵站,因能满足双向运行要求,一站多用,多用途、多功能,且量大面广,已逐渐成为当前泵站的主要型式。
[0004]目前已有多种构建双向泵站的方法,但其构建方法复杂,双向泵站布置也比较复杂,且投资大、运行费用高、效率低、操作复杂;在平原圩区,需要排涝,也需要引水,小型双向泵站需要越来越多,如何方便快捷地构建小型双向泵站,实现节省投资、方便运行操作,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泵转盘装置、双向泵站及双向抽水方法,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双向泵站构建大都比较复杂,且投资大、运行费用高,效率低和操作复杂的问题。
[0006]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水泵转盘装置,包括:<br/>[0007]行走轨道,呈圆形设置;
[0008]转盘,水平盖设在所述行走轨道上,所述转盘的底部与所述行走轨道转动连接,所述转盘可围绕所述行走轨道的圆心转动;
[0009]水泵组件,固定在所述转盘上并可随所述转盘转动,所述水泵组件包括水泵本体和驱动水泵本体的第一电机,所述水泵本体包括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在所述水泵组件被固定后,可通过转动所述转盘预设角度改变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
[0010]在一种实施方案中,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靠近所述转盘的预设区域,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设有圆锥齿轮,所述圆锥齿轮的齿轮面与所述转盘的盘面垂直设置,沿所述转盘的周向,所述转盘上设有与所述圆锥齿轮啮合的面齿,所述转盘在所述圆锥齿轮的驱动下转动。
[0011]在一种实施方案中,还包括配电柜,所述配电柜靠近所述第二电机布置,所述配电柜与所述第一电机通过埋管电缆连接,所述埋管电缆与所述配电柜连接端采用卷尺弹簧连接。
[0012]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转盘的底部设有滚轮组件,所述滚轮组件包括多个滚轮结构,所述多个滚轮结构对称布置在转盘的底部,每个滚轮结构的转轴水平固定在所述转盘内,所述滚轮结构的滚轮固定在转轴上并相对转轴转动,所述行走轨道设为I型,每个滚轮的凸面上开设有适配的轮缘,每个滚轮通过所述轮缘与所述行走轨道转动连接。
[0013]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行走轨道包括圆形内轨道和圆形外轨道,所述转盘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圆形内轨道适配的第一滚轮组件,以及与所述圆形外轨道适配的第二滚轮组件,所述第二滚轮组件的滚轮结构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滚轮组件的滚轮结构的数量。
[0014]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转盘为圆形平板,采用混凝土预制,所述转盘的上表面预留有多个用于安装所述水泵组件的预埋件。
[0015]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面齿为预埋在所述转盘上表面的齿轮带,所述齿轮带为环形,所述齿轮带上间隔设有多个齿轮,每个齿轮沿齿轮带的径向延伸设置。
[0016]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双向泵站,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实施方案所述的水泵转盘装置,所述行走轨道设于第一水域和第二水域之间的预设位置处;还包括两组抽水管道,每组抽水管道包括一个进水管和一个出水管,两个进水管分别布置所述行走轨道的两侧,第一组抽水管道的第一进水管延伸至第一水域内,第一组抽水管道的第一出水管延伸至第二水域,构成第一水域的排涝管道;第二组抽水管道的第二进水管延伸至第二水域内,第二组抽水管道的第二出水管延伸至第一水域,构成第一水域的引水管道;改变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所述水泵本体可与所述第一组抽水管道对接或与第二组抽水管道对接,其中,进水口与进水管连通,出水口与出水管连通。
[0017]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水泵本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呈180度布置,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对称布置在所述行走轨道的两侧,与所述进水管相适配,所述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以相反的顺序对称布置在所述行走轨道的两侧,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与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闸阀对接。
[0018]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双向抽水方法,包括利用如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实施方案所述的双向泵站,所述双向抽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9]需要排涝时,转动转盘,将水泵本体的进水口旋转至第一进水管处,使进水口与第一进水管对接,同时出水口与第一出水管对接,打开进水口处和出水口处的闸阀,启动第一电机,对第一水域进行排涝;排涝结束后,先停第一电机,再关闭出水口处和进水口处的闸阀;
[0020]需要引水时,转动转盘预设角度改变所述水泵本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使水泵本体的进水口旋转至第二进水管处,使进水口与第二进水管对接,同时出水口与第二出水管对接,打开进水口处和出水口处的闸阀,再启动第一电机,对第一水域进行引水;引水结束后,先停第一电机,再关闭出水口处和进水口处的闸阀。
[0021]本申请中的一种水泵转盘装置、双向泵站及双向抽水方法具有的有益效果:
[0022]1、利用水泵机组和两组抽水管道,拼装完成不同方向的抽水,只需要旋转水泵转盘与两组进出水管道中任一组对接变换,无需改变水泵叶轮旋转方向,也无需改变电力配置,就能改变了抽水方向,实现双向抽水,整体操作简易、成本低且双向抽水效率高。
[0023]2、通过水泵本体固定在转盘上,旋转转盘即旋转水泵,同时水泵本体上的进出水口随之转动,更换对接的管道即可改变抽水方向,其中水泵叶轮旋转方向不变,电力配置不
变,只是变换进出水管道,整个运行费用低,节省投资且方便运行操作。
[0024]3、适用于中小型双向泵站的构建,简单易行,投资省,操作方便,水泵效率高,且不影响水泵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6]图1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双向泵站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水泵转盘平面示意图;
[0028]图3为图2的A

A剖面图;
[0029]图4为图3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5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泵转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轨道,呈圆形设置;转盘,水平盖设在所述行走轨道上,所述转盘的底部与所述行走轨道转动连接,所述转盘可围绕所述行走轨道的圆心转动;水泵组件,固定在所述转盘上并可随所述转盘转动,所述水泵组件包括水泵本体和驱动水泵本体的第一电机,所述水泵本体包括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在所述水泵组件被固定后,可通过转动所述转盘预设角度改变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泵转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靠近所述转盘的预设区域,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设有圆锥齿轮,所述圆锥齿轮的齿轮面与所述转盘的盘面垂直设置,沿所述转盘的周向,所述转盘上设有与所述圆锥齿轮啮合的面齿,所述转盘在所述圆锥齿轮的驱动下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泵转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电柜,所述配电柜靠近所述第二电机布置,所述配电柜与所述第一电机通过埋管电缆连接,所述埋管电缆与所述配电柜连接端采用卷尺弹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泵转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的底部设有滚轮组件,所述滚轮组件包括多个滚轮结构,所述多个滚轮结构对称布置在转盘的底部,每个滚轮结构的转轴水平固定在所述转盘内,所述滚轮结构的滚轮固定在转轴上并相对转轴转动,所述行走轨道设为I型,每个滚轮的凸面上开设有适配的轮缘,每个滚轮通过所述轮缘与所述行走轨道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泵转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轨道包括圆形内轨道和圆形外轨道,所述转盘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圆形内轨道适配的第一滚轮组件,以及与所述圆形外轨道适配的第二滚轮组件,所述第二滚轮组件的滚轮结构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滚轮组件的滚轮结构的数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泵转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为圆形平板,采用混凝土预制,所述转盘的上表面预留有多个用于安装所述水泵组件的预埋件。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泵转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齿为预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朝晖郑磊夫桂青陆剑峰徐峰屠佳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