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管桩稳定应力释放结构和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5196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9
本申请涉及应力释放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应力管桩稳定应力释放结构,包括开设于地面的应力释放孔,所述应力释放孔内设置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底座,所述应力释放孔内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底座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安装座、驱动机构和两个夹持件,所述安装座固定于所述应力释放孔的底部,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底座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所述第一定位槽插接配合;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两个第一滑移槽,两个所述夹持件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滑移槽滑移配合;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夹持件朝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本申请可以阻止超静孔隙水压力的传递。静孔隙水压力的传递。静孔隙水压力的传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管桩稳定应力释放结构和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应力释放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应力管桩稳定应力释放结构和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管桩基础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被广泛使用,但在管桩施工过程中,会引起周边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倾斜等影响建筑物安全的管桩施工环境效应。特别在城市中心地区,建筑物的变形控制要求十分严格,因此对管桩施工要求越来越严。
[0003]相关技术中为了消除管桩施工环境效应,常规的防护措施一般是在施工场地周边设置排水沟和应力释放孔,然后在应力释放孔中放入粗砂,以保持孔壁稳定性。但孔中放入粗砂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粗砂在孔壁压力作用下被挤密,从而使应力释放孔释放超孔隙水压力的能力部分失效,导致应力释放孔发挥作用的时间短。也有采用泥浆保持孔壁稳定性,但由于泥浆离析沉淀是不可避免的,伴随泥浆离析,孔上部孔壁稳定性减弱甚至塌孔,影响超静孔隙水压力的释放,从而引起管桩施工环境效应。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阻止超静孔隙水压力的传递,避免引起管桩施工环境效应,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应力管桩稳定应力释放结构和施工方法。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应力管桩稳定应力释放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预应力管桩稳定应力释放结构,包括开设于地面的应力释放孔,所述应力释放孔内设置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底座,所述应力释放孔内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底座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安装座、驱动机构和两个夹持件,所述安装座固定于所述应力释放孔的底部,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底座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所述第一定位槽插接配合;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两个第一滑移槽,两个所述夹持件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滑移槽滑移配合;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夹持件朝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应力释放孔内设置有用于夹持底座的夹持装置,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将钢筋笼底座上的定位块插设于第一定位槽内,然后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两个夹持件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以使两个夹持件夹持定位块,从而实现将定位块固定于安装座上,进而实现对钢筋笼的固定,不仅增加了钢筋笼安装于应力释放孔内的牢固性,同时也增加了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钢筋笼的便捷性;第一滑移槽对夹持件有导向作用,增加了每个夹持件滑动的稳定性,从而增加了两个夹持件夹持定位块的牢固性;由于钢筋笼可保证孔壁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孔深可以不小于20m,可阻止深层超静孔隙水压力的传递;同时钢丝笼可以阻碍土屑、砂屑贯入到应力释放孔中,可以阻止超静孔隙水压力的传递。
[0007]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联动块、盖板和驱动组件;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第二滑移槽,所述第二滑移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滑移槽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联动块与所述第二滑移槽滑移配合;所述盖板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联动块的下表面抵接于所述盖板的表面,所述驱动组件设置所述盖板上,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联动块滑动;所述联动块上开设有两个驱动槽,两个所述驱动槽均呈倾斜设置,两个所述驱动槽相互对称;两个所述夹持件上均固定设置有驱动块,两个所述驱动块相互对称;所述驱动块与所述驱动槽一一对应,所述驱动块与所述驱动槽滑移配合。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两个驱动槽均呈倾斜设置,且两个驱动槽相互对称,且每个夹持件上的驱动块均与驱动槽滑移配合,且第二滑移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滑移槽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因此当驱动组件驱动联动块在第二滑移槽内滑动时,联动块带动两个驱动块朝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从而带动两个夹持件朝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从而实现对定位块的夹持作用;第二滑移槽对联动块有导向作用,增加了联动块滑动的稳定性。
[0009]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齿轮和齿条;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盖板上,所述齿轮套设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齿条固定于所述联动块上,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滑移槽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相互啮合。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通过电机驱动齿轮旋转,齿轮在旋转的过程中带动齿条沿自身的长度方向滑动,齿条带动联动块沿第二滑移槽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实现自动化夹持定位块,减小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11]可选的,所述盖板上开设有避位孔,所述避位孔的长度大于所述齿条的长度,所述避位孔的宽度大于所述齿条的宽度。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避位孔的长度大于齿条的长度,避位孔的宽度大于齿条的宽度,因此避位孔的设置,以使齿条在沿自身的长度方向滑动的过程中不会与盖板相接触,对齿条和盖板均有保护作用。
[0013]可选的,所述联动块上开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齿条固定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定位槽对齿条有定位和限位作用,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将齿条安装于联动块上的效率,同时当齿轮带动齿条运动的过程中,第二定位槽也可以限制齿条与联动块发生相对滑动。
[0015]可选的,所述定位块相对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当两个所述夹持件夹持定位块时,两个所述夹持件的端部分别抵接于两个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壁。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个夹持件夹持定位块时,两个限位槽分别对两个夹持件有限位作用,从而增加了两个夹持件夹持定位块的牢固性。
[0017]可选的,所述盖板上固定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防护罩内。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罩对驱动组件有保护作用,延长了驱动组件的使用寿命。
[0019]可选的,所述盖板上固定设置有插接杆,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杆与所述插接孔插接配合,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插接杆的紧固件。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孔对插接杆有定位作用,从而对盖板有定位作用,增
加了工作人员安装盖板的效率;同时通过紧固件将插接杆固定于安装座上,增加了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插接杆的便捷性,从而增加了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盖板的便捷性。
[0021]可选的,所述紧固件为机米螺丝,所述机米螺丝与所述安装座螺纹配合,所述机米螺丝的端部抵接于所述插接杆的侧壁。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米螺丝和安装座对插接杆有夹持作用,工作人员通过旋转机米螺丝,从而便于调节机米螺丝的端部到插接杆之间的距离,增加了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插接杆的便捷性。
[0023]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预应力管桩稳定应力释放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开挖排水沟;步骤二:在所述排水沟的中间和两端均设置集水井;步骤三:在所述排水沟内施工应力释放孔,同时使应力释放孔的深度不小于20m;步骤四:在所述应力释放孔中添加含有羧甲基纤维素的泥浆作为分散剂,同时在应力释放孔内不放砂子;步骤五:在所述应力释放孔中设置绑扎孔径不小于1目钢丝网的钢筋笼;步骤六:利用所述夹持装置将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管桩稳定应力释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于地面的应力释放孔(2),所述应力释放孔(2)内设置有钢筋笼(3),所述钢筋笼(3)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底座(4),所述应力释放孔(2)内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底座(4)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安装座(5)、驱动机构(6)和两个夹持件(7),所述安装座(5)固定于所述应力释放孔(2)的底部,所述安装座(5)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51),所述底座(4)包括定位块(42),所述定位块(42)与所述第一定位槽(51)插接配合;所述安装座(5)上开设有两个第一滑移槽(52),两个所述夹持件(7)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滑移槽(52)滑移配合;所述驱动机构(6)设置于所述安装座(5)上,所述驱动机构(6)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夹持件(7)朝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管桩稳定应力释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6)包括联动块(61)、盖板(62)和驱动组件(63);所述安装座(5)上开设有第二滑移槽(53),所述第二滑移槽(5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滑移槽(52)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所述联动块(61)与所述第二滑移槽(53)滑移配合;所述盖板(62)固定于所述安装座(5)上,所述联动块(61)的下表面抵接于所述盖板(62)的表面,所述驱动组件(63)设置所述盖板(62)上,所述驱动组件(63)用于驱动所述联动块(61)滑动;所述联动块(61)上开设有两个驱动槽(612),两个所述驱动槽(612)均呈倾斜设置,两个所述驱动槽(612)相互对称;两个所述夹持件(7)上均固定设置有驱动块(73),两个所述驱动块(73)相互对称;所述驱动块(73)与所述驱动槽(612)一一对应,所述驱动块(73)与所述驱动槽(612)滑移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应力管桩稳定应力释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63)包括电机(631)、齿轮(632)和齿条(633);所述电机(631)固定于所述盖板(62)上,所述齿轮(632)套设于所述电机(631)的输出轴上并与所述电机(63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齿条(633)固定于所述联动块(61)上,所述齿条(633)的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卫民梅玲刘智飞谭国亮刘洋黄护国彭丹丁余江方一明崔延飞汤俊汤伟龙滕虹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