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电声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5034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发电声纳,属于水下探测技术领域,其中所述自发电声纳提供发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包括传动组件、叶轮、发电机和增速器,所述传动组件的外端设置有所述叶轮,所述增速器连接所述发电机的转子和所述传动组件的内端。当所述自发电声纳于水中被拖曳时,水流驱动所述叶轮转动,所述叶轮产生的动力经所述传动组件和所述增速器被传动至所述发电机的转子,供使所述发电机发电,满足自身探测、自主移动时对电力的需求。自主移动时对电力的需求。自主移动时对电力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发电声纳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声纳,属于水下探测
,特别涉及一种自发电声纳。

技术介绍

[0002]在公开号为CN103538701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自带发电装置的被动声纳浮标,其包括外壳、浮囊、水密电子舱、换能器、发电装置以及阻尼盘,水密电子舱内密封有主控电路板,浮囊、发电装置、水密电子舱、阻尼盘以及换能器通过柔性电缆相连接,在浮囊的内壁上连接有北斗天线,发电装置用于为北斗天线、主控电路板以及换能器供电,北斗天线与主控电路板连接。在浮标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浮囊、发电装置、水密电子舱、阻尼盘以及换能器设置在外壳内,当浮标处于工作状态时,浮囊、发电装置、水密电子舱、阻尼盘以及换能器从外壳内脱出,外壳脱落,其中,发电装置可以在海浪的带动下发电。也就是说,现有技术的自带发电装置的被动声纳浮标的工作原理是:当海浪相对于大地向上运动时,带动浮囊向上运动,海水自上而下穿过发电装置,发电装置用于为北斗天线、主控电路板以及换能器供电,解决了目前的浮标因电源电量有限而无法长时间工作的问题。
[0003]现有技术的自带发电装置的被动声纳浮标存在的缺陷是:第一,自带发电装置的被动声纳浮标的发电装置利用海浪向上运动时的动能发电,导致发电装置的发电量明显受限于海洋环境,即,海浪越大,发电装置的发电量越多,海浪越小,发电装置的发电量越少,这导致自带发电装置的被动声纳浮标在风平浪静的海洋环境中可能会因为发电装置的发电量不足出现宕机问题。第二,自带发电装置的被动声纳浮标只能够在预先布置的区域被使用,其既不能自主移动,也无法被船只、潜艇等装置拖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发电声纳,其中所述自发电声纳的发电量不受海洋具体环境的影响。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发电声纳,其中当船只、潜艇等装置拖曳所述自发电声纳在水中移动时,水流能够驱动所述自发电声纳的发电装置的叶轮转动,以供驱动所述发电装置的发电机的转子转动,从而使得所述发电装置稳定地发电。换言之,只要船只、潜艇等装置拖曳所述自发电声纳在水中移动,所述发电装置即可发电,并且所述发电装置的发电过程不受海浪影响。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发电声纳,其中当船只、潜艇等装置抛弃所述自发电声纳后,所述自发电声纳能够自主地移动,这样,当船只、潜艇等装置被鱼雷等武器攻击时,船只、潜艇等装置可以通过抛弃所述自发电声纳的方式将所述自发电声纳作为诱饵,以迷惑攻击船只、潜艇等装置的鱼雷远离船只、潜艇等装置。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发电声纳,其中所述自发电声纳在水中的姿态能够调整,以使得所述自发电声纳可以准确地探测和定位水中物体。
[0008]为实现上述至少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发电声纳,其包括:
壳体,其具有收容空间;主控单元,其被收容于所述壳体的所述收容空间;电池,其被收容于所述壳体的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电池被连接于所述主控单元;换能器,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换能器被连接于所述主控单元;发电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传动组件、至少一个叶轮、发电机和增速器,所述传动组件的外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叶轮被设置于所述传动组件的外端,所述传动组件的内端位于所述壳体的所述收容空间,所述发电机和所述增速器分别被收容于所述壳体的所述收容空间,并且所述增速器连接所述发电机的转子和所述传动组件的内端,其中所述发电机被连接于所述主控单元。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发电装置包括三个所述传动组件和三个所述叶轮,三个所述传动组件被等距地布置,每个所述传动组件的外端分别被设置有一个所述叶轮。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具有第一联动轴和第二联动轴,所述第一联动轴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联动轴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叶轮被设置于所述齿轮箱的所述第一联动轴的末端,所述齿轮箱的所述第二联动轴的末端延伸至所述壳体的所述收容空间,其中所述增速器具有增速器输入轴和增速器输出轴,所述增速器的所述增速器输入轴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齿轮箱的所述第二联动轴的末端,所述发电机的转子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增速器的所述增速器输出轴。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自发电声纳包括受驱盘,所述增速器的所述增速器输入轴被固定地安装于所述受驱盘,所述受驱盘的所述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和所述齿轮箱的所述第一联动轴的延伸方向一致,其中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离合器,所述离合器具有离合器输入轴和离合器输出轴,所述离合器的所述离合器输入轴被固定地连接于所述齿轮箱的所述第二联动轴,所述受驱盘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离合器的所述离合器输出轴,如此所述增速器的所述增速器输入轴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齿轮箱的所述第二联动轴的末端。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受驱盘的周缘具有受驱齿,所述离合器的所述离合器输出轴具有驱动齿,所述驱动齿和所述受驱齿相互配合,使得所述受驱盘和所述离合器的所述离合器输出轴相啮合,从而所述受驱盘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离合器的所述离合器输出轴。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自发电声纳包括至少一个整流壳,所述整流壳具有整流腔以及分别连通于所述整流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整流壳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齿轮箱被设置于所述整流壳的所述整流腔,所述叶轮被设置于所述整流壳的所述整流腔的靠近所述出水口的位置。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自发电声纳包括至少一个分流罩,所述分流罩被设置于所述整流壳的所述整流腔,并且所述分流罩的外壁和所述整流壳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叶轮的直径尺寸大于所述分流罩的直径尺寸。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分流罩具有罩腔,所述齿轮箱被密封地设置于所述分流罩的所述罩腔。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自发电声纳包括至少一个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被连接于所述主控单元,其中所述齿轮箱还具有第三联动轴,所述第三联动轴被可驱动
地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子。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自发电声纳包括至少一个齿轮换向器和至少一个联轴器,所述齿轮换向器具有换向器输入轴和换向器输出轴,所述换向器输入轴的延伸方向和换向器输出轴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所述齿轮换向器的所述换向器输入轴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子,所述齿轮换向器的所述换向器输出轴和所述齿轮箱的所述第三联动轴同轴,并且所述齿轮换向器的所述换向器输出轴通过所述联轴器被连接于所述齿轮箱的所述第三联动轴。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所述自发电声纳的有益效果是:第1,在船只、潜艇等装置拖曳所述自发电声纳在水中移动时,水流能够驱动所述发电装置的所述叶轮转动,以驱动所述发电机的转子转动,从而使得所述发电装置稳定地发电。本专利技术的所述自发电声纳的这种发电方式,使得所述自发电声纳的发电量不受海洋具体环境的影响,只要船只、潜艇等装置拖曳所述自发电声纳在水中移动,所述发电装置即可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发电声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其具有收容空间;主控单元,其被收容于所述壳体的所述收容空间;电池,其被收容于所述壳体的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电池被连接于所述主控单元;换能器,其被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换能器被连接于所述主控单元;发电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传动组件、至少一个叶轮、发电机和增速器,所述传动组件的外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叶轮被设置于所述传动组件的外端,所述传动组件的内端位于所述壳体的所述收容空间,所述发电机和所述增速器分别被收容于所述壳体的所述收容空间,并且所述增速器连接所述发电机的转子和所述传动组件的内端,其中所述发电机被连接于所述主控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电声纳,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装置包括三个所述传动组件和三个所述叶轮,三个所述传动组件被等距地布置,每个所述传动组件的外端分别被设置有一个所述叶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发电声纳,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具有第一联动轴和第二联动轴,所述第一联动轴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联动轴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叶轮被设置于所述齿轮箱的所述第一联动轴的末端,所述齿轮箱的所述第二联动轴的末端延伸至所述壳体的所述收容空间,其中所述增速器具有增速器输入轴和增速器输出轴,所述增速器的所述增速器输入轴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齿轮箱的所述第二联动轴的末端,所述发电机的转子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增速器的所述增速器输出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发电声纳,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发电声纳包括受驱盘,所述增速器的所述增速器输入轴被固定地安装于所述受驱盘,所述受驱盘的旋转轴的延伸方向和所述齿轮箱的所述第一联动轴的延伸方向一致,其中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离合器,所述离合器具有离合器输入轴和离合器输出轴,所述离合器的所述离合器输入轴被固定地连接于所述齿轮箱的所述第二联动轴,所述受驱盘被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离合器的所述离合器输出轴,如此所述增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浩李俊彦曹洋邱应平王攀龙郑云帮
申请(专利权)人:海底鹰深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