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之江实验室专利>正文

基于串行通信接口的多编码器识别电控系统电路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14756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7
基于串行通信接口的多编码器识别电控系统电路及方法,包括尖峰脉冲泄放电路、隔离保护电源、集成电平转换电路、电子开关组Ⅰ、电子开关组Ⅱ、串行通讯接口、串行驱动接口、编码器接口、核心处理器;电路通过MCU或FPGA为主控对编码器及驱动的接口电路进行通讯和电源进行控制,拥有电源隔离、多编码器识别、通讯识别、干扰能量泄放等多种功能。本电路从系统整体角度考虑,降低电控系统搭建与使用的复杂性,提高系统整体在复杂使用环境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且电路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接口电路的电控系统如机器人控制系统、家电控制系统、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串行通信接口的多编码器识别电控系统电路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驱动电控系统领域,尤其涉及基于串行通信接口的多编码器识别电控系统电路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针对电机所使用的驱动器一般为独立控制集成电路,市面上少量存在集成于电机的驱动器且有编码器型号的局限在,在一般性应用或者测试过程中进行产品搭建不得不考虑驱动器与电机和编码器直接的连接关系与保护措施以及与顶层通讯决策的方式,使得设计开展困难,平台搭建进程缓慢且得不到有效的电路保护,在产品设计平台搭建完成后也会出现复杂易坏的问题。
[0003]在驱动电控系统领域最常见的是分离式驱动电控系统(参照图1),在被驱动设备损坏时不会损坏驱动,减小系统风险,优化驱动环境例如散热、干扰等。此类系统采用小型驱动器安装在被驱动设备周围,通过通讯线与电源线与被驱动设备相连,同时自身再通过通讯线与电源线与外部连接,在这中间所依靠的保护措施依赖驱动器自身的防护电路,但是编码器使用驱动器提供的电源从而更容易受到干扰,线束冗余繁杂,在通讯种类上也会有所限制,一般作为通用方案。另一类就是一体集成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串行通信接口的多编码器识别电控系统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尖峰脉冲泄放电路、隔离保护电源、集成电平转换电路、电子开关组Ⅰ、电子开关组Ⅱ、串行外设接口、串行驱动接口、编码器接口、核心处理器;所述尖峰脉冲泄放电路的第一端与开关电源的第一端连接,尖峰脉冲泄放电路的第二端与隔离保护电源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隔离保护电源的第二端与电子开关组Ⅰ的第一端连接,电子开关组Ⅰ的第二端与集成电平转换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成电平转换电路的第二端与电子开关组Ⅱ的第一端连接,电子开关组Ⅱ的第二端与编码器接口连接,编码接口与编码器连接;所述集成电平转换电路的第三端与核心处理器的第一端连接;核心处理器的第二端与串行驱动接口的第一端连接,串行驱动接口的第二端与串行外设接口的第一端连接,串行外设接口的第二端与主控连接;串行驱动接口的第三端与驱动器的第一端连接,驱动器的第二端与开关电源的第二端连接,驱动器的第三端与被驱动动设备连接;所述隔离保护电源通过隔离开关电源级联LDO提供标准电压,给所述电控系统接口电路中所有有源器件供电;所述尖峰脉冲泄放电路包括TVS管与LC电路,接入开关电源后端进行保护;所述集成电平转换电路连接电子开关与核心控制器,对编码器信号进行传输;所述电子开关组Ⅰ、电子开关组Ⅱ切换不同电压及接口信号线类型,由核心处理器控制;所述编码器接口连接编码器,根据数据状态辨识编码器种类;信号经过由电子开关组Ⅰ、电子开关组Ⅱ控制的集成电平转换电路后由核心处理器处理数据,数据经过处理后通过串行驱动接口向被驱动设备传递数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串行通信接口的多编码器识别电控系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行外设接口采用金属接口,各协议线束排列相同,接入串行驱动器接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串行通信接口的多编码器识别电控系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器接口采用金属接口,各类型编码器线束排列相同,接入电子开关组Ⅱ。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串行通信接口的多编码器识别电控系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处理器采用STM32处理器或Xilinx系列FPGA进行逻辑处理。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串行通信接口的多编码器识别电控系统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刚朱世强谢安桓孔令雨华强李雪瑞程超
申请(专利权)人:之江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