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陆相页岩油富油孔隙的多信息融合表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429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陆相页岩油富油孔隙的多信息融合表征方法,属于孔隙表征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构建页岩油储层的微观岩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陆相页岩油富油孔隙的多信息融合表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地质勘探
、孔隙表征
,尤其是涉及一种陆相页岩油富油孔隙的多信息融合表征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页岩油储层多形成中新生界陆相湖盆、发育陆源、内碎屑以及混积岩/沉凝灰岩等多种类型页岩层系。由于湖相沉积环境变化大,导致页岩层系不同岩性频繁互层,页岩油储层微观孔隙,尤其是微观富油孔隙的表征面临困难。
[0003]对页岩油孔隙含油性的表征技术可以归纳为:直接测量法,如岩石热解分析、索氏抽提法;间接观察法,如荧光观察法、激光扫描共聚焦扫描。上述方法可以定量或半定量获取页岩油样品的含油性的参数。对页岩油孔隙结构的表征技术,可以归纳为直接测量法:如氮气吸附法、压汞法、核磁共振、CT扫描,小角中子散射法等;间接观察法:如铸体薄片、氩离子剖光结合场发扫描电镜。上述方法只能获取孔隙的类型、孔径等孔隙结构参数。上述类型方法的融合性差,制约了页岩油储层微观特征的研究。
[0004]因此如何将页岩油的含油性信息与微观孔隙信息有效融合,准确识别出富油孔隙,明确富油孔隙成因及分布,对页岩油勘探开发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陆相页岩油富油孔隙的多信息融合表征方法,可以将页岩油的含油性信息与微观孔隙信息有效融合,准确识别出富油孔隙,明确富油孔隙成因及分布;获取的页岩油富油孔隙类型、分布等信息,可以为勘探开发过程中的有利层段优选提供依据。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陆相页岩油富油孔隙的多信息融合表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步骤1:构建页岩油储层的微观岩矿

纹层模型;
[0008]具体为:采集新鲜页岩油岩心样品,磨制多功能薄片,进行薄片分析,并开展单偏光

正交光岩矿试验,获取物理、化学沉淀矿物以及生物成因组分的类型、含量、形态、产状、分层性、单层厚度和接触关系参数,以构建微观岩矿

纹层模型;
[0009]步骤2:构建页岩油样品的显微荧光分布模型;
[0010]具体为:基于页岩油样品,开展显微荧光试验,获取页岩油储层微观显微荧光图像,对连续视域的显微荧光图像进行连续拼接,形成大尺度显微荧光图像,并开展显微荧光提取,得到荧光发光强度、荧光发光颜色、荧光发光位置和不同发光部位的接触关系,以构建显微荧光分布模型;
[0011]步骤3:构建页岩油的显微岩矿

纹层

荧光分布模型;
[0012]具体为:基于同视域的微观岩矿

纹层模型和显微荧光分布模型,开展同视域图像叠置融合,获取微观岩矿

纹层模型中页岩油的分布位置、相对含量和烃类组分参数,以构建显微岩矿

纹层

荧光分布模型;
[0013]步骤4:构建岩矿

纹层

荧光

孔隙的多信息富油孔隙模式;
[0014]具体为:基于显微岩矿

纹层

荧光分布模型,选取富油部位,开展多功能薄片、原位氩离子剖光、场发射电镜和能谱试验,获取富油部位的孔隙类型、长宽比、圆度、凸性和面积参数,以及获取孔隙中沉淀的自生矿物及围岩矿物类型和孔隙成因信息,以构建岩矿

纹层

荧光

孔隙的多信息富油孔隙模式,并以该模式来表征陆相页岩油富油孔隙。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中,采集新鲜的页岩油岩心样品,磨制多功能薄片,其厚度为0.04mm,并利用茜素红

铁氰化钾混合染色剂进行染色,用于识别碳酸盐岩矿物。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中,利用偏光显微镜开展单偏光

正交光岩矿试验,获取连续视域岩矿图像,拼接形成大尺度单偏光、正交光图像,并根据大尺度单偏光、正交光图像对岩石组分进行分类,识别并统计页岩油储层中粘土、石英、长石、介壳、自生石英、自生碳酸盐矿物的含量,识别不同组分的成层性,统计单层纹层的厚度、不同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得到物理、化学沉淀矿物以及生物成因组分的类型、含量、形态、产状、分层性、单层厚度和接触关系参数,以构建微观岩矿

纹层模型。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2中,显微荧光提取的具体过程为:
[0018]对大尺度显微荧光图像进行图像切割,根据显微荧光发光强度,提取具有显微荧光反应的区域,剔除无荧光区域,获取只保留荧光的部分图像,统计荧光发光强度、荧光发光颜色、荧光发光位置、荧光发光面积和不同发光部位的接触关系,以构建显微荧光分布模型。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4中,开展多功能薄片、原位氩离子剖光、场发射电镜和能谱试验的具体过程为:
[0020]选取富油部位,在多功能薄片上进行标记,利用三离子束切割仪对标记位置进行原位氩离子剖光;
[0021]开展场发射电镜试验,获取标记的富油部位的电镜图像,并分析富油部位的孔隙类型、长宽比、圆度、凸性和面积参数;
[0022]开展能谱试验,获取孔隙中沉淀的自生矿物及围岩矿物类型和孔隙成因信息。
[0023]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将页岩油储层岩矿信息、孔隙信息、含油性信息进行准确有效融合,获取页岩油不同成因类型孔隙的含油性信息,明确富油孔隙的类型、成因及分布,对页岩油有利层段的优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而且过程高效、便捷和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所涉及的陆相页岩油富油孔隙的多信息融合表征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所涉及的陆相页岩油富油孔隙的多信息融合表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所涉及的岩矿

纹层模型原始单偏光图像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所涉及的显微荧光原始图像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所涉及的显微荧光处理图像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所涉及的显微岩矿

纹层

荧光分布的示意图。
[0032]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所涉及的形态学参数的示意图。
[0033]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所涉及的陆相页岩油富油孔隙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陆相页岩油富油孔隙的多信息融合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构建页岩油储层的微观岩矿

纹层模型;具体为:采集新鲜页岩油岩心样品,磨制多功能薄片,进行薄片分析,并开展单偏光

正交光岩矿试验,获取物理、化学沉淀矿物以及生物成因组分的类型、含量、形态、产状、分层性、单层厚度和接触关系参数,以构建微观岩矿

纹层模型;步骤2:构建页岩油样品的显微荧光分布模型;具体为:基于页岩油样品,开展显微荧光试验,获取页岩油储层微观显微荧光图像,对连续视域的显微荧光图像进行连续拼接,形成大尺度显微荧光图像,并开展显微荧光提取,得到荧光发光强度、荧光发光颜色、荧光发光位置和不同发光部位的接触关系,以构建显微荧光分布模型;步骤3:构建页岩油的显微岩矿

纹层

荧光分布模型;具体为:基于同视域的微观岩矿

纹层模型和显微荧光分布模型,开展同视域图像叠置融合,获取微观岩矿

纹层模型中页岩油的分布位置、相对含量和烃类组分参数,以构建显微岩矿

纹层

荧光分布模型;步骤4:构建岩矿

纹层

荧光

孔隙的多信息富油孔隙模式;具体为:基于显微岩矿

纹层

荧光分布模型,选取富油部位,开展多功能薄片、原位氩离子剖光、场发射电镜和能谱试验,获取富油部位的孔隙类型、长宽比、圆度、凸性和面积参数,以及获取孔隙中沉淀的自生矿物及围岩矿物类型和孔隙成因信息,以构建岩矿

纹层

荧光

孔隙的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海华王明磊张本健张喜洪海涛易勤凡朱光仪林思臣张釜源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