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及导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14151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及导电系统,属于接线端子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其内套包括套体和设置在套体前部的端口,套体的外侧壁开设有外螺纹和操作口;其导流件包括导流条,导流条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其外套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导流条带有第一螺母穿出内套的端口后,利用固定螺栓从操作口伸入内套内并与第二螺母连接;外套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的配合套设并连接在内套上,因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器装配过程较为简单,且导流件与内套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能够确保各部件安装到位、安装后不易松动,从而不易破坏内套与外套之间设置有防水结构,确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具备优异的防水性能。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具备优异的防水性能。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具备优异的防水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及导电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接线端子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导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连接器,通常用于导电系统的线缆接线,例如配电柜、通信柜。户外导电系统的连接器,通常需要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该种连接器的接线方式通常为:线缆通过端压公母端子接触连接导通电路。
[0003]例如,公开号为CN114465060A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及其安装方法,并具体公开了连接器包括主壳体、铜排、防水套筒、柱形密封圈和套筒螺母,所述铜排固定在所述主壳体上,所述铜排贯穿所述主壳体的前后端,所述铜排的前后端均外露,所述铜排的前端连接有第一圆环端子,所述铜排的后端连接有第二圆环端子,所述防水套筒的后端与所述主壳体的前端连接,所述防水套筒的前端与所述套筒螺母连接,所述柱形密封圈夹紧在所述防水套筒的内部。
[0004]但是,通过公母端子对插接触导通电路的连接器壳体结构较为复杂,在连接器的配合部件较多时,装配过程繁琐,且各部件容易安装不到位,或者安装后容易松动,导致连接器的防水性能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的各部件容易安装不到位、安装后容易松动的不足,提供一种连接器及导电系统。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7]本技术的一种连接器,包括,
[0008]内套,所述内套包括套体和设置在套体前部的端口,所述套体的外侧壁开设有外螺纹和操作口;
[0009]导流件,所述导流件包括导流条,所述导流条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
[0010]外套,所述外套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
[0011]所述内套与所述外套之间设置有防水结构,所述导流件与所述内套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
[0012]所述连接器被配置为:所述导流条带有第一螺母穿出所述内套的端口后,利用固定螺栓从所述操作口伸入所述内套内并与所述第二螺母连接;所述外套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的配合套设并连接在所述内套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流条的上端面的安装台阶,以及设置在所述端口的内侧壁的安装凸起;
[0014]所述安装台阶具有第一斜面,和/或,所述安装凸起具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朝向所述导流件的前端设置,所述第二斜面朝向所述导流件的后端设置。
[0015]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流条的侧面的卡刺,以及开设在所述端口的内侧壁的限位凹槽,所述导流条带有第一螺母穿出所述内套的端口后,所述卡刺卡设在所述限位凹槽内。
[0016]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条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各设置有一个卡刺,且所述左侧面的卡刺的位置与右侧面的卡刺的位置相对应。
[0017]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条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一螺母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口内,所述第二螺母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口内。
[0018]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条的上端面设置有指示部,所述指示部有标识所述导流条的前端和/或后端。
[0019]进一步的,所述防水结构包括套设在所述内套的外侧壁上的密封环,和/或,插设在所述内套后端的密封套;所述密封环卡设在所述内套外侧壁的外侧壁和所述外套的内侧壁之间,所述密封套具有若干轴向排布的密封凸起。
[0020]进一步的,所述套体的前端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密封环位于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外螺纹之间;所述操作口至少部分开设在所述外螺纹上。
[0021]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的前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特征柱;安装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开设有与所述特征柱配合的特征孔。
[0022]本技术的一种导电系统,包括正极接线端和负极接线端,所述正极接线端和负极接线端分别连接有一上述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与线缆电连接,所述正极接线端相连的连接器上的所述特征柱的位置,与所述负极接线端相连的连接器上的所述特征柱的位置不同。
[0023]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1)本技术的连接器,其内套包括套体和设置在套体前部的端口,套体的外侧壁开设有外螺纹和操作口;其导流件包括导流条,导流条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其外套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内套与外套之间设置有防水结构,导流件与内套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导流条带有第一螺母穿出内套的端口后,利用固定螺栓从操作口伸入内套内并与第二螺母连接;外套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的配合套设并连接在内套上,因而本技术的连接器装配过程较为简单,且导流件与内套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能够确保各部件安装到位、安装后不易松动,从而不易破坏内套与外套之间设置有防水结构,确保本技术的连接器具备优异的防水性能。
[0025](2)本技术中,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导流条的上端面的安装台阶,以及设置在端口的内侧壁的安装凸起,通过安装台阶与安装凸起的配合,实现内套与导流件之间的轴向限位;限位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导流条的侧面的卡刺,以及开设在端口的内侧壁的限位凹槽,导流条带有第一螺母穿出内套的端口后,卡刺卡设在限位凹槽内,通过卡刺与限位凹槽的配合,防止导流件相对于内套转动和左右晃动。
[0026](3)本技术的一种导电系统,包括正极接线端和负极接线端,正极接线端和负极接线端分别连接有一上述的连接器,连接器与线缆电连接,正极接线端相连的连接器上的特征柱的位置,与负极接线端相连的连接器上的特征柱的位置不同,从而形成防呆设置,防止正、负极的连接器接错。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的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中内套、导流件和外套的配合方式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中安装台阶与安装凸起的配合方式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中卡刺与限位凹槽的配合方式示意图;
[0031]图5为本技术中连接器与线缆的配合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接线器,用于与线缆600导电连接。具体的,参照图1,本实施方式的接线器包括内套100、导流件200和外套300。其中,内套100上设置有连接结构,当导流件200插设在内套100中后,通过该连接结构将内套100和导流件200连接,内套100和导流件200连接完成后,再将外套300套设在内套100,继而将导流件200包裹住,实现对导流件200的保护、防水效果。
[0033]更具体的,参照图2,本实施方式的接线器,其内套100包括套体110和设置在套体110端部的端口130,套体110的外侧壁开设有外螺纹111和操作口112;其导流件200包括导流条210,导流条210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螺母220和第二螺母230;其外套300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310;内套100与外套300之间设置有防水结构,导流件200与内套100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套,所述内套包括套体和设置在套体前部的端口,所述套体的外侧壁开设有外螺纹和操作口;导流件,所述导流件包括导流条,所述导流条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外套,所述外套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套与所述外套之间设置有防水结构,所述导流件与所述内套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连接器被配置为:所述导流条带有第一螺母穿出所述内套的端口后,利用固定螺栓从所述操作口伸入所述内套内并与所述第二螺母连接;所述外套通过外螺纹和内螺纹的配合套设并连接在所述内套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流条的上端面的安装台阶,以及设置在所述端口的内侧壁的安装凸起;所述安装台阶具有第一斜面,和/或,所述安装凸起具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朝向所述导流件的前端设置,所述第二斜面朝向所述导流件的后端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流条的侧面的卡刺,以及开设在所述端口的内侧壁的限位凹槽,所述导流条带有第一螺母穿出所述内套的端口后,所述卡刺卡设在所述限位凹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条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各设置有一个卡刺,且所述左侧面的卡刺的位置与右侧面的卡刺的位置相对应。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有章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腾达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