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水植物改善湖泊水体环境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4130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沉水植物改善湖泊水体环境的方法,属于湖泊水处理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控制湖泊水体中沉水植物的量,使沉水植物的盖度达到40%~80%;2)清除湖泊中所有的底栖鱼类;3)控制湖泊水体中螺类的数量为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水植物改善湖泊水体环境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湖泊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沉水植物改善湖泊水体环境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湖泊污染是因为有污水或其他污染物的输入,当输入的污染物超过湖水的自净能力时,湖泊水体的水质会发生变化,使湖泊环境严重恶化,出现富营养化、有机污染、湖面萎缩、水量剧减、沼泽化等环境问题。
[0003]目前的修复方法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其中物理修复即采用物理学手段,例如吸附,操作较为简单,修复效果也比较单一;化学修复是通过添加药剂或化学物质来实现,常见的方法包括氧化还原法、酸碱调节法等。生物修复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来降解污染物质,实现水体净化。常见的生物修复方法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生物修复因为成本低、持效性好等优点备受青睐;但是目前的生物修复方法多考虑单一修复因素,没有综合考虑多种修复因素,修复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水植物改善湖泊水体环境的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沉水植物改善湖泊水体环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1)控制湖泊水体中沉水植物的量,使沉水植物的盖度达到40%~80%;
[0007]2)清除湖泊中的所有的底栖鱼类;
[0008]3)控制湖泊水体中的螺类的数量为0

16个/m2。
[0009]优选的,步骤1)所述沉水植物包括苦草、黑藻和穗状狐尾藻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0]优选的,所述改善湖泊水体环境包括降低湖泊水体中的氮、磷含量,降低湖泊水体中浮游植物和附着藻类的数量。
[0011]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沉水植物的盖度为50%~70%,清除湖泊中的所有的底栖鱼类。
[0012]优选的,清除湖泊中的底栖鱼类利于沉水植物主导的清水效应。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沉水植物改善湖泊水体环境的方法,通过控制沉水植物的盖度、清除湖泊中的底栖鱼类以及控制湖泊水体中螺类的数量,来进一步的增强沉水植物的清水效应;在有鱼和无鱼条件下,沉水植物对水质的改善存在显著差异;在清除杂食性底栖鱼类后,沉水植物对氮、磷的去除率均有大幅增加;表征清水效应的核心指标,水体叶绿素、浊度、悬浮物等也受到清除鱼类的显著影响;在底栖鱼类存在的条件下,沉水植物对水体叶绿素的抑制作用显著低于清除鱼类后;在有沉水植物时,底栖鱼类的存在显著增加了浮游植物。利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能够很好的控制湖泊水体中的氮磷含量,水体叶绿素、浊度、悬浮物等,使得湖泊水体维持较好的水质以及生态平衡。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沉水植物改善湖泊水体环境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沉水植物改善湖泊水体环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1)控制湖泊水体中沉水植物的量,使沉水植物的盖度达到40%~80%;
[0017]2)清除湖泊中的所有的底栖鱼类;
[0018]3)控制湖泊水体中的螺类的数量为0

16个/m2。
[0019]在本专利技术中,控制湖泊水体中沉水植物的量,使沉水植物的盖度达到40%~80%。本专利技术对于所述湖泊的位置以及大小并没有特殊限定,任意湖泊均可。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沉水植物优选的包括苦草、黑藻和穗状狐尾藻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为苦草。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湖泊水体中沉水植物的量,优选的通过人工移植来实现。本专利技术对所述沉水植物盖度的测定方法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常规的盖度测定方法即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沉水植物为主要的净化水体的因素。
[0020]在本专利技术中,清除湖泊中的所有的底栖鱼类。在本专利技术中,底栖鱼类的清除是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沉水植物的清水效应。底栖鱼类的扰动会增加水体沉积物中氮磷的释放,底栖鱼类的存在对水体中的氮和磷含量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另外,底栖鱼类的存在显著增加了浮游植物;清除底栖鱼类一方面减少了水体沉积物中氮磷的释放,另一方面,减少了水体中的浮游植物,降低水体的叶绿素含量。
[0021]在本专利技术中,控制湖泊水体中的螺类的数量为0

16个/m2。在本专利技术中,螺类通过刮食附着藻类,进而促进沉水植物生长,增强沉水植物的清水效应。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3]实施例1
[0024]模拟湖泊体系,在容器中放置有沉积物的湖泊水,设置无任何处理的对照组、实验组1~5,实验组1只种植苦草,实验组2只有底栖鱼类,实验组3种植苦草+底栖鱼类;实验组4种植苦草+底栖鱼类+螺;实验组5,种植苦草+螺。
[0025]其中苦草的盖度为50%;底栖鱼的数量为4尾/m2,螺的数量为12个/m2。
[0026]试验周期为45天,测定不同处理组水质指标,结果如下
[0027]表1不同处理组水质指标
[0028] 氮含量(mg/L)磷含量(mg/L)水体叶绿素含量(μg/L)对照组1.490.1515实验组10.960.1313实验组21.910.2412实验组31.240.1221实验组41.290.118实验组50.820.086
[0029]可见,在底栖鱼类的影响下,水体中的氮磷含量显著增加,底栖鱼类处理使总氮增加了28.2%,总磷增加了60.0%。此外,底栖鱼类显著提升了水体叶绿素含量,但是有沉水
植物的处理组可以抵消底层鱼及螺的38.46%的影响。
[0030]实施例2
[0031]模拟湖泊体系,在容器中放置有沉积物的湖泊水(包括取水样中的鱼类、螺类),检测水质参数;
[0032]在容器中种植穗状狐尾藻使盖度达到60%,清除体系中的鱼类,保留螺类的数量为8个/m2;设置无任何处理的对照组、实验组1~3,实验组1只种植穗状狐尾藻,实验组2只有螺类,实验组3种植穗状狐尾藻+螺类处理35天后,再次检测水质参数,两次水质参数对比结果如下所示:
[0033]表2不同处理组水质指标
[0034] 氮含量(mg/L)磷含量(mg/L)水体叶绿素含量(μg/L)对照组1.370.1423实验组11.080.0816实验组21.720.1920实验组30.840.069
[0035]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能够有效的维持湖泊水体环境,降低湖泊水体中的氮磷含量,降低浊度。
[0036]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水植物改善湖泊水体环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控制湖泊水体中沉水植物的量,使沉水植物的盖度达到40%~80%;2)清除湖泊中所有的底栖鱼类;3)控制湖泊水体中的螺类的数量为0

16个/m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沉水植物包括苦草、黑藻和穗状狐尾藻中的一种或几种。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龙苏雅玲张霄林曹特李宽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