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模壳连接装置及包含其的双模壳自保温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4122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模壳连接装置及包含其的双模壳自保温构件,所述双模壳连接装置包括中间套管、两个内限位盘和两个外限位盘,所述中间套管用于安装连接在墙身钢筋笼,两个所述内限位盘分别连接于所述中间套管的两端,且两个所述内限位盘分别位于所述墙身钢筋笼的两侧并分别用于抵靠在内模壳与外模壳的相对侧面上,两个所述外限位盘分别抵靠于所述内模壳与所述外模壳的相背侧面,且两个所述外限位盘分别穿过所述内模壳和所述外模壳并连接于两个所述内限位盘中背向所述中间套管的一侧。从而将外模壳、内模壳和墙身钢筋笼实现连接在一起,安装连接快速且可靠,有效防止坠落;同时,优化节能墙体的厚度,提升建筑空间使用率。提升建筑空间使用率。提升建筑空间使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模壳连接装置及包含其的双模壳自保温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模壳连接装置及包含其的双模壳自保温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建筑工业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劳动力短缺、施工效率低、建筑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逐渐暴露,装配式施工方法以其建造效率高、质量可控、节约劳动力等的优点,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建筑施工方法。双模壳墙体自保温构件因其连接方式采用部分现浇连接,相比装配式预制构件整体性与连接可靠性更优,且综合了装配式预制结构施工进度快,工厂化集成度高等众多优点,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0003]双模壳墙体自保温构件的保温部分施工方法目前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后贴式,即墙体施工完毕后,再在其外侧或内侧后粘贴保温材料形成墙体保温。这种方式施工工序复杂,施工周期长,现场湿作业多,目前基本已被市场淘汰;另一种则是在工厂制备双模壳墙体构件时,在其外模壳的内侧或外侧集成保温层(内侧集成的保温材料多为XPS挤塑板或EPS聚苯板,外侧则多为A级不燃防火材料)再通过横向拉筋连接墙身钢筋笼及内模壳;这种形式虽然实现了保温结构一体化,但由于其结构形式及防火要求等因素影响,其模壳厚大,致使成型后的墙体厚度过厚,对建筑实际使用面积、得房率、造价等均造成较大影响。且模壳部分混凝土浇筑成型过程中包覆连接墙身钢筋笼、另一侧模壳,制备的双模壳墙体构件整体结构连接稳定性差,且制作工艺复杂、制备周期长(混凝土浇筑后需要一定时间养护),导致双模壳墙体自保温构件使用成本无法进一步降低,从而大面积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模壳连接装置及包含其的双模壳自保温构件。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双模壳连接装置,其包括中间套管、两个内限位盘和两个外限位盘,所述中间套管用于安装连接在墙身钢筋笼,两个所述内限位盘分别连接于所述中间套管的两端,且两个所述内限位盘分别位于所述墙身钢筋笼的两侧并分别用于抵靠在内模壳与外模壳的相对侧面上,两个所述外限位盘分别抵靠于所述内模壳与所述外模壳的相背侧面,且两个所述外限位盘分别穿过所述内模壳和所述外模壳并连接于两个所述内限位盘中背向所述中间套管的一侧。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套管上具有缺口,所述缺口套设于所述墙身钢筋笼中的钢筋网片。
[0008]进一步地,所述缺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缺口分别位于所述中间套管的两端,所述缺口套设于所述钢筋网片,所述内限位盘连接于所述中间套管的端部并用于遮挡所述缺口,以使所述钢筋网片夹紧定位于所述中间套管和所述内限位盘之间。
[0009]进一步地,所述内限位盘包括内限位卡盘、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
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内限位卡盘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中间套管,所述内限位卡盘抵靠于所述内模壳与所述外模壳的相对侧面上,所述外限位盘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连接套筒;
[0011]和/或,所述内限位卡盘上具有第一灌浆通孔;
[0012]和/或,所述第一连接部内具有抵靠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套设于所述中间套管,所述抵靠部伸入至所述中间套管内。
[0013]进一步地,所述内限位卡盘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上,以调节两个所述内限位卡盘之间的间距。
[0014]或者,所述内限位卡盘、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
[0015]进一步地,所述外限位盘包括外限位卡盘和连接螺杆,所述外限位卡盘抵靠于所述内模壳与所述外模壳的相背侧面上,所述连接螺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外限位卡盘,所述连接螺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内模壳或者所述外模壳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内限位盘。
[0016]进一步地,所述外限位卡盘上具有第二透浆通孔。
[0017]进一步地,所述外限位盘中背向所述内模壳和/或所述外模壳的一侧具有用于连接外杆的接驳构造。
[0018]一种双模壳自保温构件,其包括墙身钢筋笼、内模壳、外模壳和如上所述的双模壳连接装置。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0]本专利技术的双模壳连接装置及包含其的双模壳自保温构件,通过中间套管的两端连接于两个内限位盘,使得墙身钢筋笼设置于内模壳和外模壳之间,通过两个内限位盘和两个外限位盘夹紧连接于内模壳和外模壳的两侧,从而将外模壳、内模壳和墙身钢筋笼实现连接在一起,安装连接快速且可靠,有效防止坠落;实现免拆效果的同时还实现保温与结构的一体化,安全高效;同时,优化节能墙体的厚度,提升建筑空间使用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模壳自保温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模壳自保温构件在施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模壳连接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模壳连接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模壳连接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间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间套管以及墙身钢筋笼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间套管、内限位盘以及墙身钢筋笼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限位盘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限位盘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31]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外限位盘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外限位盘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中间套管1
[0035]缺口11
[0036]内限位盘2
[0037]内限位卡盘21
[0038]第一透浆通孔211
[0039]第一连接部22
[0040]第二连接部23
[0041]外限位盘3
[0042]外限位卡盘31
[0043]第二透浆通孔311
[0044]连接螺杆32
[0045]接驳构造33
[0046]内模壳10
[0047]外模壳20
[0048]墙身钢筋笼30
[0049]外杆40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用以示例本专利技术可以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
[0051]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模壳自保温构件,该双模壳自保温构件包括内模壳10、外模壳20、墙身钢筋笼30和双模壳连接装置。该双模壳连接装置包括中间套管1、两个内限位盘2和两个外限位盘3,中间套管1用于安装连接在墙身钢筋笼30,两个内限位盘2分别连接于中间套管1的两端,且两个内限位盘2分别位于墙身钢筋笼30的两侧并分别用于抵靠在内模壳10与外模壳20的相对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模壳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中间套管、两个内限位盘和两个外限位盘,所述中间套管用于安装连接在墙身钢筋笼,两个所述内限位盘分别连接于所述中间套管的两端,且两个所述内限位盘分别位于所述墙身钢筋笼的两侧并分别用于抵靠在内模壳与外模壳的相对侧面上,两个所述外限位盘分别抵靠于所述内模壳与所述外模壳的相背侧面,且两个所述外限位盘分别穿过所述内模壳和所述外模壳并连接于两个所述内限位盘中背向所述中间套管的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壳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套管上具有缺口,所述缺口套设于所述墙身钢筋笼中的钢筋网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模壳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缺口分别位于所述中间套管的两端,所述缺口套设于所述钢筋网片,所述内限位盘连接于所述中间套管的端部并用于遮挡所述缺口,以使所述钢筋网片夹紧定位于所述中间套管和所述内限位盘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壳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限位盘包括内限位卡盘、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内限位卡盘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中间套管,所述内限位卡盘抵靠于所述内模壳与所述外模壳的相对侧面上,所述外限位盘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丙强严阵周夏麟马思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圣奎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