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卫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3923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信卫星,包括承力筒、服务舱上层板、服务舱下层板及推进系统。承力筒具有容纳腔,承力筒长度为L1,3.7m≤L1≤5m。服务舱上、下层板套设于承力筒,服务舱下、上层板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以形成服务舱,第一方向为承力筒长度延伸方向。推进系统包括位于容纳腔的第一能源供给舱和位于容纳腔外的至少两个第一氦气舱,第一氦气舱位于服务舱上层板上侧,或者,推进系统包括位于容纳腔的第二能源供给舱和位于容纳腔外的至少两个第二氦气舱及至少两个氙气舱,第二氦气舱、氙气舱位于服务舱上层板上侧,第二氦气舱、氙气舱在第一方向上布置。通过延长承力筒,增加承力筒内、外空间,有助于提高推进系统布置空间。有助于提高推进系统布置空间。有助于提高推进系统布置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信卫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航天
,尤其是涉及一种通信卫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卫星发射重量一般不超过5300Kg,有效载荷承载能力为600Kg。
[0003]随着用户对卫星使用需求越来越高,有效载荷承载能力至少为900Kg,故需提高推进力,进而增加推进系统的布局空间。
[0004]然而,现有技术中,卫星的推进系统存在布局空间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通信卫星,可以解决推进系统布局空间不足的问题。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通信卫星,包括承力筒、服务舱上层板、服务舱下层板及推进系统;
[0007]承力筒具有容纳腔,承力筒长度为L1,3.7m≤L1≤5m。服务舱上层板套设于承力筒;服务舱下层板套设于承力筒,服务舱下层板与服务舱上层板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以形成服务舱,第一方向为承力筒长度延伸方向。
[0008]推进系统包括第一能源供给舱和至少两个第一氦气舱,第一能源供给舱设置于容纳腔,第一氦气舱连接于承力筒的侧壁外表面,且第一氦气舱位于服务舱上层板上侧,或者,
[0009]推进系统包括第二能源供给舱、至少两个第二氦气舱及至少两个氙气舱,第二能源供给舱设置于容纳腔,第二氦气舱、氙气舱连接于承力筒的侧壁外表面,且第二氦气舱、氙气舱位于服务舱上层板上侧,第二氦气舱、氙气舱在第一方向上布置。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通信卫星,可以充分利用承力筒内、外空间,有助于提高推进系统布置空间;延长的承力筒也增加了承力筒内、外侧的布置空间,有助于布置推进系统的各个舱可增加其存储容积,进而增加卫星推进能力,提高卫星有效载荷能力。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推进系统包括第一能源供给舱和至少两个第一氦气舱,至少两个第一氦气舱关于承力筒等角度布置,
[0012]第一氦气舱具有上端和下端,第一氦气舱下端抵靠于服务舱上层板,承力筒的侧壁外表面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一氦气舱上端连接于第一连接部。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一连接部为第一连接杆,第一氦气舱上端与承力筒的侧壁外表面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推进系统包括第二能源供给舱、至少两个第二氦气舱及至少两个氙气舱,至少两个第二氦气舱关于承力筒等角度布置,至少两个氙气舱关于承力筒等角度布置,氙气舱、第二氦气舱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二氦气舱与氙气舱在第一方向上对齐设置。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二氦气舱包括上端和下端,氙气舱包括上端和下端,承力筒的侧壁外表面沿第一方向依次设有第三连接部、支撑部及第二连接部,
[0017]第二氦气舱下端抵靠于支撑部,第二氦气舱上端连接于第二连接部,氙气舱下端抵靠于服务舱上层板,氙气舱上端连接于第三连接部。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二连接部为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部为第三连接杆,第二氦气舱上端与承力筒的侧壁外表面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氙气舱上端与承力筒的侧壁外表面通过第三连接杆连接。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一能源供给舱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氧气舱和第一燃料舱,或者,
[0020]第二能源供给舱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氧气舱和第二燃料舱。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推进系统设有第二能源供给舱时,推进系统还包括电推进件,电推进件设置于服务舱,第二氧气舱容积小于所述第一氧气舱容积,第二燃料舱容积小于第一燃料舱容积。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承力筒的侧壁内表面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氧气舱的第一氧气舱安装部和用于安装第一燃料舱的第一燃料舱安装部,第一氧气舱安装部至服务舱上层板之间距离为L2,第一燃料舱安装部至服务舱上层板之间距离为L3;或者,
[0023]承力筒的侧壁内表面设有用于安装第二氧气舱的第二氧气舱安装部和用于安装第二燃料舱的第二燃料舱安装部,第二氧气舱安装部至服务舱上层板之间距离为L2,第二燃料舱安装部至服务舱上层板之间距离为L3;
[0024]其中,1.4m≤L2≤1.6m,3m≤L3≤3.6m。
[0025]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7]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通信卫星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能源供给舱布置示意图;
[0029]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通信卫星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0]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通信卫星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1]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能源供给舱布置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
[0033]承力筒10、第一氧气舱安装部11、第一燃料舱安装部12、第二氧气舱安装部13、第二燃料舱安装部14;
[0034]服务舱上层板21、服务舱下层板22、第一能源供给舱31、第一氧气舱311、第一燃料舱312、第二能源供给舱32、第二氧气舱321、第二燃料舱322、第一氦气舱41、第二氦气舱42、氙气舱50;
[0035]第一连接部61、第二连接部62、第三连接部63、支撑部64;
[0036]南隔板71、西隔板72、东隔板73、电推进安装板80。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8]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专利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此外,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0039]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通信卫星。
[0040]如图1

图5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通信卫星,包括承力筒10、服务舱上层板21、服务舱下层板22及推进系统。
[0041]承力筒10具有容纳腔,承力筒10长度为L1,3.7m≤L1≤5m。服务舱上层板21套设于承力筒10,服务舱下层板22套设于承力筒10,服务舱下层板22与服务舱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卫星,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力筒(10),所述承力筒(10)具有容纳腔,所述承力筒(10)长度为L1,3.7m≤L1≤5m;服务舱上层板(21),所述服务舱上层板(21)套设于所述承力筒(10);服务舱下层板(22),所述服务舱下层板(22)套设于所述承力筒(10),所述服务舱下层板(22)与所述服务舱上层板(21)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以形成服务舱,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承力筒(10)长度延伸方向;推进系统,所述推进系统包括第一能源供给舱(31)和至少两个第一氦气舱(41),所述第一能源供给舱(31)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氦气舱(41)连接于所述承力筒(10)的侧壁外表面,且所述第一氦气舱(41)位于所述服务舱上层板(21)上侧,或者,所述推进系统包括第二能源供给舱(32)、至少两个第二氦气舱(42)及至少两个氙气舱(50),所述第二能源供给舱(32)设置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氦气舱(42)、所述氙气舱(50)连接于所述承力筒(10)的侧壁外表面,且所述第二氦气舱(42)、所述氙气舱(50)位于所述服务舱上层板(21)上侧,所述第二氦气舱(42)、所述氙气舱(5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卫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系统包括第一能源供给舱(31)和至少两个第一氦气舱(41),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氦气舱(41)关于所述承力筒(10)等角度布置,所述第一氦气舱(41)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一氦气舱(41)下端抵靠于所述服务舱上层板(21),所述承力筒(10)的侧壁外表面设有第一连接部(61),所述第一氦气舱(41)上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6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卫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61)为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氦气舱(41)上端与所述承力筒(10)的侧壁外表面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卫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系统包括第二能源供给舱(32)、至少两个第二氦气舱(42)及至少两个氙气舱(50),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氦气舱(42)关于所述承力筒(10)等角度布置,所述至少两个氙气舱(50)关于所述承力筒(10)等角度布置,所述氙气舱(50)、所述第二氦气舱(42)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卫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氦气舱(42)与所述氙气舱(50)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佳涛王浩攀王益红闫亮邢博妍刘辉张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