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处理用自动加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3907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泥处理用自动加药装置,旨在解决当前传统的药水稀释机构,需要额外设置搅拌室,经过搅拌室对药剂进行稀释混合,在药剂加入到污泥中后,污泥也需要进行搅拌与药剂进行充分的混合,现有的药剂稀释混合与污泥混合需要设置不同的驱动设备,非常浪费能源的技术问题,包括处理筒体,处理筒体顶部和底部分别采用螺钉连接有筒体顶盖和筒体底盖,筒体顶盖顶部两侧均采用螺钉连接有加药筒体,电机,采用螺钉连接于筒体底盖顶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经过第一搅拌叶片对处理筒体内的污泥进行搅拌,使污泥与处理筒体内的药剂混合,还能够经过旋转杆带动第二搅拌叶片旋转,对加药筒体内的药物进行混合稀释,从而将稀释机构与污泥搅拌机构一体化。泥搅拌机构一体化。泥搅拌机构一体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处理用自动加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泥处理用自动加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置与回收后,与其同时产生的便是大量的污泥,这些淤泥相较于生活废水而言,危害更大,更加难以处理,而现有针对于污水污泥的最为有效处理方法便是,通过将其暴露在开放或者密闭的较大空间内,通过外部的药剂培养菌群,脱出水分,使其有害物质自然分解挥发,并使其干燥,进而实现污泥的净化处理;在对淤泥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脱水性化学成分,诸如聚丙烯酰胺等,通常都需要进行预先稀释才能使用,且为了使淤泥达到良好的失水效果,需要根据情况,定时定量进行药物喷洒。
[0003]根据公开专利202221447436.1一种污水污泥处理用自动加药装置可知,包括:结构框架,用于承装水箱的主要支撑结构,所述结构框架的左右两端固定设置有承装密封箱,所述承装密封箱共设置四组;注入口,其固定开设在所述承装密封箱的左右两侧,所述注入口的上端卡接连接有多个;内凹口,其开设在所述承装密封箱的正面,所述内凹口贴合于所述承装密封箱的下端边缘线;水龙头,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内凹口的内侧,所述水龙头的下端连接有输送管;该用于污水污泥处理的自动加药系统,通过多个水箱承载药物以及稀释用水以及自动化控制装置,能够根据设定,对药物进行自动稀释,自动输出稀释药物,从而有效替代现有的淤泥处理用撒药装置,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虽然利用控制器与电控限流阀,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能够控制电控限流阀的通断,从而在程序的控制下,自行接通管道通断,对药水进行搅拌稀释,且通过搅拌室的内部结构,使得药物能够稀释的更加均解决了污泥处理加药时,无法对药物进行稀释的问题,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传统的药水稀释机构,需要额外设置搅拌室,经过搅拌室对药剂进行稀释混合,非常的不便捷,而且在药剂加入到污泥中后,污泥也需要进行搅拌与药剂进行充分的混合,现有的药剂稀释混合与污泥混合需要设置不同的驱动设备,非常的浪费能源。为此,需要设计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污泥处理用自动加药装置,以解决当前传统的药水稀释机构,需要额外设置搅拌室,经过搅拌室对药剂进行稀释混合,非常的不便捷,而且在药剂加入到污泥中后,污泥也需要进行搅拌与药剂进行充分的混合,现有的药剂稀释混合与污泥混合需要设置不同的驱动设备,非常浪费能源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污泥处理用自动加药装置,包括处理筒体,所述处理筒体顶部和底部分别采用螺钉连接有筒体顶盖和筒体底盖,所述筒体顶盖顶部两侧均采用螺钉连接有加药筒体,
[0006]电机,采用螺钉连接于筒体底盖顶端;
[0007]加药混合机构,可转动的设置在电机顶部,不仅可以对处理筒体内的污泥进行搅拌,使污泥与输入的药剂混合,而且还能够同时对加药筒体内的药剂进行混合,所述加药混合机构包括电机轴,所述电机轴底部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轴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电机轴外壁贯穿有多个第一搅拌叶片,且多个第一搅拌叶片与电机轴构成可拆卸结构;
[0008]所述第一齿轮两侧均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顶部穿过处理筒体和密封轴承伸入至加药筒体内,所述密封轴承与加药筒体的贯穿位置密封连接,所述旋转杆位于加药筒体内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多个第二搅拌叶片。
[0009]优选地,所述加药筒体一侧底部连通有第一连接管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远离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连通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底部连通有透明计量筒。
[0010]优选地,所述透明计量筒底部连通有第三连接管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一侧连通有第四连接管,所述第四连接管远离第二电磁阀的一侧连通有处理筒体。
[0011]优选地,所述筒体底盖外壁一圈开设有多个插槽,所述插槽内部采用螺钉连接有电热管。
[0012]优选地,所述加药筒体顶部连通有料管的一端,所述料管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管盖。
[0013]优选地,所述处理筒体一侧顶部和另一侧底部均连通有污泥管的一端,所述污泥管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二管盖。
[0014]优选地,所述处理筒体前侧采用螺钉连接有工控电脑,所述工控电脑与电机、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电热管信号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本技术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结合,可以利用电机带动第一搅拌叶片,经过第一搅拌叶片对处理筒体内的污泥进行搅拌,使污泥与处理筒体内的药剂充分混合,而且由于电机轴顶部连接有第一齿轮,能够带动第二齿轮和旋转杆旋转,经过旋转杆带动第二搅拌叶片旋转,由于第二搅拌叶片位于加药筒体内,能够对加药筒体内的药物进行混合稀释,从而在电机运行时,同时对处理筒体内的污泥进行混合以及将加药筒体内的药物混合稀释,将稀释机构与污泥搅拌机构一体化,解决了当前传统的药水稀释机构,需要额外设置搅拌室,经过搅拌室对药剂进行稀释混合,非常的不便捷,而且在药剂加入到污泥中后,污泥也需要进行搅拌与药剂进行充分的混合,现有的药剂稀释混合与污泥混合需要设置不同的驱动设备,非常浪费能源的技术问题。
[0017]2.本技术通过连接管、电磁阀和透明计量筒的结合,不仅可以利用电磁阀控制加药筒体内的加药量,经过电磁阀与工控电脑信号连接,能够经过工控电脑控制电磁阀定时进行加药,而且在加药时,能够根据透明计量筒观看到当前的药量情况,在打开第二电磁阀,将计量完成后的药剂输入到污泥中,提升了加药时药量的准确性。
[0018]3.本技术通过筒体底盖和电热管的结合,可以在筒体底盖内的多个位置设置电热管,经过设置多个电热管能够对处理筒体内的污泥进行加热烘干,有效提升了对污泥加热烘干时的加热均匀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处理筒体和加药筒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插槽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处理筒体;101、筒体顶盖;102、筒体底盖;103、污泥管;104、第二管盖;105、工控电脑;106、插槽;107、电热管;2、电机;201、电机轴;202、第一搅拌叶片;203、第一齿轮;204、第二齿轮;205、加药筒体;206、密封轴承;207、旋转杆;208、第二搅拌叶片;209、料管;210、第一管盖;3、第一连接管;301、第一电磁阀;302、第二连接管;303、透明计量筒;304、第三连接管;305、第二电磁阀;306、第四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4]实施例1:一种污泥处理用自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处理用自动加药装置,包括处理筒体(1),所述处理筒体(1)顶部和底部分别采用螺钉连接有筒体顶盖(101)和筒体底盖(102),所述筒体顶盖(101)顶部两侧均采用螺钉连接有加药筒体(205),其特征在于:电机(2),采用螺钉连接于筒体底盖(102)顶端;加药混合机构,可转动的设置在电机(2)顶部,不仅可以对处理筒体(1)内的污泥进行搅拌,使污泥与输入的药剂混合,而且还能够同时对加药筒体(205)内的药剂进行混合,所述加药混合机构包括电机轴(201),所述电机轴(201)底部连接有电机(2),所述电机轴(201)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03),所述电机轴(201)外壁贯穿有多个第一搅拌叶片(202),且多个第一搅拌叶片(202)与电机轴(201)构成可拆卸结构;所述第一齿轮(203)两侧均啮合有第二齿轮(204),所述第二齿轮(204)顶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杆(207),所述旋转杆(207)顶部穿过处理筒体(1)和密封轴承(206)伸入至加药筒体(205)内,所述密封轴承(206)与加药筒体(205)的贯穿位置密封连接,所述旋转杆(207)位于加药筒体(205)内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多个第二搅拌叶片(20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处理用自动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筒体(205)一侧底部连通有第一连接管(3)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管(3)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一电磁阀(301),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桂峰崔龙李龙占李智杰张鑫苑陶芃屹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永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