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微纳米曝气控藻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3675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3
无人驾驶微纳米曝气控藻船,基于微纳米气泡曝气增氧能够控制污染水体藻类产生的原理,以及遥控无人驾驶船技术,能够很方便地随时移动到水面各处进行微纳米气泡曝气增氧的控藻操作,并且其移动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控藻操作,其特征在于,包括不锈钢支架,所述不锈钢支架的顶面设置有船上天线和太阳能板子阵列,所述不锈钢支架的底部设置有浮体阵列,所述浮体阵列的底部左右前后侧均设置微纳米曝气发生器阵列,微纳米曝气发生器通过太阳能溶气泵分别连接进气管和水体解层作用导流筒,所述船上天线与遥控器的遥控器天线通过信号连接,所述遥控器上设置有电源开关,左行右曝气开关,后退前曝气开关,前行后曝气开关和右行左曝气开关。关。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人驾驶微纳米曝气控藻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生藻类控制
,特别是一种无人驾驶微纳米曝气控藻船。

技术介绍

[0002]藻类是原生生物界的一种真核生物,没有明确的根、茎、叶,主要为水生,却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基本只要有光,水以及稍微一丁点的营养物质,它们就可以生长开来。虽然水生藻类自古以来是水生生态系统之基,其一方面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水合并转化为有机物,同时又是水中各种各样微量元素循环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另一方面随着河湖渠塘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和水体自我净化能力的不足,有可能爆发严重的藻类污染,例如出现藻类致密覆盖水体表面的情形,使得水体中氧气大量减少,直接导致鱼虾类死亡和水体发臭等。因此,对于水体的治理保护重在保护水体生态,也就是说,对于水生藻类而言,既要考虑到其对水环境的必要性和有益性,也要防止其爆发性失控疯长。基于微纳米气泡曝气增氧能够控制污染水体藻类产生的原理,以及遥控无人驾驶船技术,本专利技术人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提供一种无人驾驶微纳米曝气控藻船,基于微纳米气泡曝气增氧能够控制污染水体藻类产生的原理,以及遥控无人驾驶船技术,能够很方便地随时移动到水面各处进行微纳米气泡曝气增氧的控藻操作,并且其移动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控藻操作。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0005]无人驾驶微纳米曝气控藻船,其特征在于,包括不锈钢支架,所述不锈钢支架的顶面设置有船上天线和太阳能板子阵列,所述不锈钢支架的底部设置有浮体阵列,所述浮体阵列的底部左侧设置有左向微纳米曝气发生器阵列,所述浮体阵列的底部右侧设置有右向微纳米曝气发生器阵列,所述浮体阵列的底部前侧设置有前向微纳米曝气发生器阵列,所述浮体阵列的底部后侧设置有后向微纳米曝气发生器阵列,微纳米曝气发生器通过太阳能溶气泵分别连接进气管和水体解层作用导流筒,所述船上天线与遥控器的遥控器天线通过信号连接,所述遥控器上设置有电源开关,左行右曝气开关,后退前曝气开关,前行后曝气开关和右行左曝气开关。
[0006]所述遥控器上设置有触摸显示屏,和暂停键。
[0007]所述不锈钢支架上设置有控制柜和太阳能充电电池组,所述太阳能板子阵列连接所述太阳能充电电池组。
[0008]所述太阳能溶气泵通过控制柜直接连接所述太阳能板子阵列,或依次通过控制柜和太阳能充电电池组连接所述太阳能板子阵列。
[000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无人驾驶微纳米曝气控藻船,通过在船体底部左右前后四个方向分别设置微纳米曝气发生器阵列,和在遥控器上对应设置左行右曝气开关
(即该开关开启后,右向微纳米曝气发生器阵列工作,微纳米曝气管向右喷射微纳米水气流,船往左侧移动),右行左曝气开关(即该开关开启后,左向微纳米曝气发生器阵列工作,微纳米曝气管向左喷射微纳米水气流,船往右侧移动),前行后曝气开关(即该开关开启后,后向微纳米曝气发生器阵列工作,微纳米曝气管向后喷射微纳米水气流,船往前侧移动),和后退前曝气开关(即该开关开启后,前向微纳米曝气发生器阵列工作,微纳米曝气管向前喷射微纳米水气流,船往后侧移动),左右前后四个方向全向开启微纳米曝气则可以执行定点工作,船体在遥控下自由移动,能够随时随地灵活机动地进行微纳米气泡曝气增氧控藻,在大片水域使用少量设备即可。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实施本专利技术无人驾驶微纳米曝气控藻船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标记说明如下:1

太阳能板子阵列;2

不锈钢支架;3

浮体阵列;4

太阳能充电电池组;5

右向微纳米曝气发生器阵列;6

太阳能溶气泵;7

水体解层作用导流筒;8

进气管;9

控制柜;10

后向微纳米曝气发生器阵列;11

船上天线;12

遥控器天线;13

遥控器;14

触摸显示屏;15

电源开关;16

左行右曝气开关;17

后退前曝气开关;18

前行后曝气开关;19

右行左曝气开关;20

暂停键。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图1)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
[0013]图1是实施本专利技术无人驾驶微纳米曝气控藻船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所示,无人驾驶微纳米曝气控藻船,包括不锈钢支架2,所述不锈钢支架2的顶面设置有船上天线11和太阳能板子阵列1,所述不锈钢支架2的底部设置有浮体阵列3,所述浮体阵列3的底部左侧设置有左向微纳米曝气发生器阵列,所述浮体阵列3的底部右侧设置有右向微纳米曝气发生器阵列5,所述浮体阵列3的底部前侧设置有前向微纳米曝气发生器阵列,所述浮体阵列3的底部后侧设置有后向微纳米曝气发生器阵列10,微纳米曝气发生器通过太阳能溶气泵6分别连接进气管8和水体解层作用导流筒7,所述船上天线11与遥控器13的遥控器天线12通过信号连接,所述遥控器13上设置有电源开关15,左行右曝气开关16,后退前曝气开关17,前行后曝气开关18和右行左曝气开关19。
[0014]所述遥控器13上设置有触摸显示屏14,和暂停键20。所述不锈钢支架2上设置有控制柜9和太阳能充电电池组4,所述太阳能板子阵列1连接所述太阳能充电电池组4。所述太阳能溶气泵6通过控制柜9直接连接所述太阳能板子阵列1,或依次通过控制柜9和太阳能充电电池组4连接所述太阳能板子阵列。
[0015]本专利技术采用微纳米气泡曝气原理控制污染水体藻类的产生。本专利技术无人驾驶微纳米曝气控藻船包括以下各个部分:序号1:太阳能板子;序号2:技术支架,推荐不锈钢材质;序号3:浮体;序号4:太阳能充电电池组,包括控制器等组件;序号5:微纳米曝气发生器;序号6:太阳能泵体;序号7:解层作用导流筒;序号8:进气管;序号9:控制柜。
[0016]太阳能板子,通过支架固定在浮体上;支架的底部固定在浮体下部,支架下部前后左右排布着微纳米气泡发生器。通过太阳能发电提供能量,通过给电池充电,驱动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对水体增氧和消除藻类产生的必要条件。设备可以通过浮体漂浮在水体表面;可
以锚固在一个地点,也可以根据需要用遥控,无人驾驶的方式进行移动。
[0017]运动原理:由控制柜控制前后左右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的分别开启,只有后面的发生器工作时,设备向前运动;只有前面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工作时,设备向后运动。只有左侧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工作时,设备向右方运动;只有右侧发生器工作时,设备向左运动。对称方向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同时工作时,或者设备锚固时,设备不移动,在原地进行控藻增氧。
[0018]每个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工作时,水体通过导流筒将设备下部的水体吸入,再通过发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无人驾驶微纳米曝气控藻船,其特征在于,包括不锈钢支架,所述不锈钢支架的顶面设置有船上天线和太阳能板子阵列,所述不锈钢支架的底部设置有浮体阵列,所述浮体阵列的底部左侧设置有左向微纳米曝气发生器阵列,所述浮体阵列的底部右侧设置有右向微纳米曝气发生器阵列,所述浮体阵列的底部前侧设置有前向微纳米曝气发生器阵列,所述浮体阵列的底部后侧设置有后向微纳米曝气发生器阵列,微纳米曝气发生器通过太阳能溶气泵分别连接进气管和水体解层作用导流筒,所述船上天线与遥控器的遥控器天线通过信号连接,所述遥控器上设置有电源开关,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学军杨保斌宗林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爱尔斯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