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模板箱涵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箱涵施工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混合模板箱涵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箱涵是采用钢筋混凝土以箱形管节的方式施工的涵洞,箱涵的横截面为方形或矩形,由一个或多个箱体组成,这种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在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和市政道路工程之中。现有的箱涵施工过程中常采用单一模板进行搭建,然而这一施工方式下的到的箱涵表面容易出现开裂的情况,影响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模板箱涵施工方法,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利用多种材质的模板组合拼装,并具有得到的箱涵质量好的特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混合模板箱涵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预设有选材数据库,所述选材数据库根据材质配置分别配置有多种模板及其力学参数,所述模板的类型包括木模、塑模和钢模,其中上倒角、下倒角部位采用钢模,立面采用塑模,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模板箱涵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预设有选材数据库,所述选材数据库根据材质配置分别配置有多种模板及其力学参数,所述模板的类型包括木模、塑模和钢模,其中上倒角、下倒角部位采用钢模,立面采用塑模,顶面采用木模,获取待施工箱涵的尺寸参数,S2,预设有理论等效作用力模型,所述理论等效作用力模型配置有若干组作用在待施工箱涵的等效作用力和受力部位,S3,结合所述理论等效作用力模型构建待施工箱涵的应变量函数,所述应变量函数反应在等效作用力作用下各点的应变量与对应模板弹性模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在各个等效作用力作用时,同一模板对应应变量差异最小的条件下,得到木模、塑模和钢模的选材并依次定义为确定木模、确定塑模和确定钢模,S4,采用确定木模、确定塑模和确定钢模搭建模板进行浇注,S5,拆除模板完成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模板箱涵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具体包括:S41,组合确定木模和确定钢模形成底板模板组,对待施工箱涵底板和下倒角部位的浇注,且浇注高度高于下倒角,S42,架立支撑架并拼装待定塑模作为侧板,拼装确定钢模作为上倒角,拼装确定木模作为上顶板并形成上模板组,浇注混凝土至充满上模板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模板箱涵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应变量差异最小的条件具体包括:计算每一等效作用力作用下各点的应变量以定以为参照应变量,计算多个所述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红武,王清涛,俞元洪,姜欢悦,冯宗义,王杰,张亮,朱海林,何泉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围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