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标签的读取方法及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913287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1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RFID标签的读取方法及设备。本申请的上述方法,实现了蜂窝网络对RFID标签的读取,在读取过程中可以使蜂窝网络兼容现有无源RFID标签,实现了标签状态与RRC状态的映射,从而增加了蜂窝网络的兼容能力,并在不改动已有标签产品的基础上提升了标签识读距离。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方法可由中继设备执行,从而不需要增加标签的计算复杂度与功耗,能够兼容业务场景中已部署的无源RFID标签,保证技术平滑演进。保证技术平滑演进。保证技术平滑演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RFID标签的读取方法及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蜂窝无源物联网
,具体涉及一种RFID标签的读取方法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蜂窝无线网络中终端和基站间使用层三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协议进行控制信令的传递。RRC协议根据终端在网络中的状态,配置用户面和控制面消息,允许实施无线资源的管理策略。
[0003]5G蜂窝网络中,终端在网络注册后分为三种RRC状态,分别为RRC空闲态(RRC_IDLE)、RRC连接态(RRC_CONNECTED)以及RRC非激活态(RRC_INACTIVE,也可以称作RRC挂起状态)。在IDLE状态下,终端与基站RRC连接断开,基站与核心网NG接口断开。在CONNECTED状态下,终端与基站RRC连接建立,基站与核心网NG接口建立。在INACTIVE状态下,终端与基站RRC连接断开,但基站与核心网NG接口建立,始终保持与网络的连接,保留核心网的上下文(如安全上下文,终端能力信息等)不进行释放。
[0004]ISO/IEC 18000

6C协议是无源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标签应用最广泛的协议之一,遵循ISO/IEC 18000

6C的RFID标签有七种状态,分别为:就绪(Ready)、仲裁(Arbitrate)、应答(Reply)、确认(Acknowledged)、开放(Open)、安全(Secured)和灭活(Kill)。
[0005]蜂窝无源物联网旨在将无源标签与5G蜂窝网络结合,依托蜂窝网络固有的优势,实现大范围的覆盖,实现更远的标签识读距离,降低用户读写器部署成本。例如,在现有资产盘点场景中(如:大型仓库场景),存在大量遵循ISO/IEC 18000

6C的RFID标签,且后续该市场会持续存在。然而,蜂窝无线网络中的设备状态转化机制与无源标签的状态转换机制差异较大,无法复用。为实现标签与蜂窝网络通信,需对标签状态机进行重新设计。为使蜂窝网络具备兼容此类标签的能力,扩展使用范围,亟需一种方案,能够实现蜂窝网络对RFID标签的读取,有效解决系统间兼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RFID标签的读取方法及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因状态转换机制差异较大导致的标签与蜂窝网络难以通信的问题。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0008]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RFID标签的读取方法,应用于中继设备,包括:
[0009]在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令的情况下,将自身RRC状态切换至RRC空闲态,并将所述第一指令发送给标签;
[0010]接收所述标签发送的第二指令,将自身RRC状态切换至RRC连接态,将所述第二指令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
[0011]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指令,将所述第三指令发送给所述标签,并在接收到所述标签返回的电子产品代码第一信息后,将第一信息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
[0012]可选的,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息后,还包括:
[0013]在需要读写标签数据区中的信息时,将自身RRC状态切换至RRC非激活态;和/或,在不需要读写标签数据区中的信息时,将自身RRC状态切换至RRC空闲态。
[0014]可选的,还包括:
[0015]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判断是否需要读写标签数据区中的信息。
[0016]可选的,还包括:
[0017]处于RRC非激活态的所述中继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标签数据区的第四指令,将所述第四指令发送至所述标签;
[0018]接收所述标签在执行所述第四指令后返回的第二信息,将所述第二信息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将自身RRC状态切换至RRC空闲态。
[0019]可选的,所述中继设备的RRC状态与标签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0020]所述中继设备的RRC空闲态对应于所述标签的就绪Ready状态、仲裁Arbitrate状态或应答Reply状态;
[0021]所述中继设备的RRC连接态对应于所述标签的确认Acknowledged状态;
[0022]所述中继设备的RRC非激活态对应于所述标签的公开Open状态或安全Secured状态。
[0023]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RFID标签的读取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包括:
[0024]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一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指令经由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给标签,且使得所述中继终端将自身RRC状态切换至RRC空闲态;
[0025]接收处于RRC连接态的所述中继设备转发的第二指令,其中,所述第二指令来自于所述标签,且使得所述中继设备将自身状态切换至RRC连接态;
[0026]向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第三指令,并接收所述中继设备转发的所述标签的第一信息。
[0027]可选的,还包括:
[0028]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息后,若需要读写标签数据区中的信息,则通过所述中继设备向标签发送标签数据区的第四指令,以及,接收所述中继设备转发的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标签在执行所述第四指令后返回的响应信息,且使得所述中继设备在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后将自身状态切换至RRC空闲态。
[0029]可选的,还包括:
[0030]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判断是否需要读写标签数据区中的信息。
[0031]可选的,所述中继设备的RRC状态与标签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0032]所述中继设备的RRC空闲态对应于所述标签的就绪Ready状态、仲裁Arbitrate状态或应答Reply状态;
[0033]所述中继设备的RRC连接态对应于所述标签的确认Acknowledged状态;
[0034]所述中继设备的RRC非激活态对应于所述标签的公开Open状态或安全Secured状态。
[0035]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设备,包括收发机和处理器,其中,
[0036]所述收发机,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信息;
[0037]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中继设备的RRC状态切换至RRC空闲态,并将所述第一指令发送给标签;接收所述标签发送的第二指令,将所述中继设备的RRC状态切换至RRC连接态,将所述第二指令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指令,将所述第三指令发送给所述标签,并在接收到所述标签返回的电子产品代码第一信息后,将第一信息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
[0038]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息后,在需要读写标签数据区中的信息时,将自身RRC状态切换至RRC非激活态;和/或,在不需要读写标签数据区中的信息时,将自身RRC状态切换至RRC空闲态。
[0039]可选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FID标签的读取方法,应用于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令的情况下,将自身RRC状态切换至RRC空闲态,并将所述第一指令发送给标签;接收所述标签发送的第二指令,将自身RRC状态切换至RRC连接态,将所述第二指令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指令,将所述第三指令发送给所述标签,并在接收到所述标签返回的第一信息后,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需要读写标签数据区中的信息时,将自身RRC状态切换至RRC非激活态;和/或,在不需要读写标签数据区中的信息时,将自身RRC状态切换至RRC空闲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判断是否需要读写标签数据区中的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于RRC非激活态的所述中继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指令,将所述第四指令发送至所述标签;接收所述标签在执行所述第四指令后返回的第二信息,将所述第二信息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将自身RRC状态切换至RRC空闲态。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设备的RRC状态与标签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中继设备的RRC空闲态对应于所述标签的就绪Ready状态、仲裁Arbitrate状态或应答Reply状态;所述中继设备的RRC连接态对应于所述标签的确认Acknowledged状态;所述中继设备的RRC非激活态对应于所述标签的公开Open状态或安全Secured状态。6.一种RFID标签的读取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向中继设备发送第一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指令经由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给标签,且使得所述中继终端将自身RRC状态切换至RRC空闲态;接收处于RRC连接态的所述中继设备转发的第二指令,其中,所述第二指令来自于所述标签,且使得所述中继设备将自身状态切换至RRC连接态;向所述中继设备发送第三指令,并接收所述中继设备转发的所述标签的第一信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息后,若需要读写标签数据区中的信息,则通过所述中继设备向标签发送标签数据区的第四指令,以及,接收所述中继设备转发的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标签在执行所述第四指令后返回的响应信息,且使得所述中继设备在发送所述第二信息后将自身状态切换至RRC空闲态。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判断是否需要读写标签数据区中的信息。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设备的RRC状态与标签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中继设备的RRC空闲态对应于所述标签的就绪Ready状态、仲裁Arbitrate状态或应答Reply状态;所述中继设备的RRC连接态对应于所述标签的确认Acknowledged状态;所述中继设备的RRC非激活态对应于所述标签的公开Open状态或安全Secured状态。10.一种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机和处理器,其中,所述收发机,用于在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信息;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令的情况下,将所述中继设备的RRC状态切换至RRC空闲态,并将所述第一指令发送给标签;接收所述标签发送的第二指令,将所述中继设备的RRC状态切换至RRC连接态,将所述第二指令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指令,将所述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旭张雨露李源李建
申请(专利权)人: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