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呼吸急救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3158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人工呼吸急救训练装置,包括有人体模型,人体模型为柔性材质,人体模型上设置有指示灯,人体模型内设置有安装壳,安装壳内设置有可升降的按压块和固定安装的支撑轨道,按压块底部与安装壳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支撑轨道上滑动设置有推架,支撑轨道上间隔设置有两组双联开关,两组双联开关与指示灯和内部电源形成双控开关电路,推架运动的过程中可触发双联开关,支撑轨道上设置有与按压块连接的传动组件,按压块下降的过程中通过传动组件驱动推架沿支撑轨道轴线滑动。该装置可对按压力度进行训练,避免按压力度不合适而导致人工呼吸效果下降或对患者胸骨和肺部造成损伤。成损伤。成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呼吸急救训练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人工呼吸急救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人工呼吸是用于自主呼吸停止时的一种急救方法。通过徒手或机械装置使空气有节律地进入肺内,然后利用胸廓和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呼出以代替自主呼吸。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目前大多通过吹气法和仰卧位压胸法配合,以最高效的进行人工呼吸。
[0003]其中吹气法较为简单,只需口对口吹气即可进行大量气体的交换,而仰卧位压胸法则对施救人员的技术和经验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医护人员经过较为系统的训练后方可进行操作。
[0004]如专利号为202122873388.4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急救训练模拟人,该装置可模拟仿真急救患者的生理特征,具有真实胸腔按压反馈力感、真实皮肤触感,使得训练更加直观。但是,传统的训练装置大多不方便对胸腔按压力度进行训练,从而导致按压力度过小而使得效果不佳或按压力度过大而导致患者胸骨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人工呼吸急救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人工呼吸急救训练装置大多不方便对胸腔按压力度进行训练,从而导致按压力度过小而使得效果不佳或按压力度过大而导致患者胸骨断裂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工呼吸急救训练装置,包括有:
[0007]人体模型,所述人体模型为柔性材质,所述人体模型上设置有指示灯;
[0008]安装壳,设置在所述人体模型内,所述安装壳内设置有可升降的按压块和固定安装的支撑轨道,所述按压块底部与所述安装壳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
[0009]推架,沿所述支撑轨道轴线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轨道上,所述支撑轨道上间隔设置有两组双联开关,两组所述双联开关与指示灯和内部电源形成双控开关电路,所述推架运动的过程中可触发所述双联开关;及
[0010]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轨道上并与所述按压块连接,所述按压块下降的过程中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推架沿所述支撑轨道轴线滑动。
[0011]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有:
[0012]推块,沿所述支撑轨道轴线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轨道上,所述推块在滑动的过程中可推动所述推架运动;及
[0013]连接杆,一端与所述按压块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推块铰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轨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推架滑动后位置的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有:
[0015]棘齿条,可升降的设置在所述支撑轨道上;
[0016]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棘齿条与所述支撑轨道之间;
[0017]棘齿块,设置在所述推架上,并与所述棘齿条啮合;及
[0018]复位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壳内,以控制所述推架复位。
[0019]进一步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有:
[0020]连接架,设置在所述棘齿条上;
[0021]安装筒,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上,所述安装筒内设置有可升降的升降柱,所述升降柱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架抵接;及
[0022]拉簧,一端与所述推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轨道连接。
[0023]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柱上设置有旋钮,所述旋钮与所述安装筒之间设置有第三弹性件,所述旋钮上设置有卡块,所述安装筒内侧开设有L型槽,所述卡块卡设在所述L型槽内。
[0024]进一步的,所述人体模型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旋钮位于所述通孔内。
[002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轨道底部设置有两组间隔布置的连接块,两组所述双联开关分别布置与两组所述连接块上并凸出于所述支撑轨道内侧底面,所述推架底部设置有可转动的滚轴,所述推架沿所述支撑轨道滑动的过程中通过所述滚轴触发所述双联开关。
[0026]进一步的,两组所述连接块沿所述支撑轨道轴线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轨道底部,所述安装壳内设置有两组调节组件,通过两组所述调节组件分别调节两组所述连接块在所述支撑轨道上的位置。
[0027]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有:
[0028]螺纹杆,沿其轴线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撑轨道上,所述螺纹杆穿设在其中一组所述连接块上并与之螺接;
[0029]第一锥齿轮,设置在所述螺纹杆上并与之同轴连接;及
[0030]调节轮,沿其轴线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上,所述调节轮上设置有同轴连接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
[0031]进一步的,所述人体模型背面开设有空腔,所述调节轮暴露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封堵块。
[00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33]1.该人工呼吸训练装置在使用时,可通过按压人体模型带动按压块向下运动,通过第一弹性件产生按压块运动的阻力,以模拟人体胸肺部的阻力。按压块运动的过程中通过传动组件带动推架沿支撑轨道滑动,当按压力度合适时,推架移动至两组双联开关之间,从而只触发其中一组双联开关,以使得指示灯亮起,表示按压力度合格,当按压力度较小或较大时,推架移动至两组双联开关一侧,从而不触发双联开关或触发两组双联开关,从而使得指示灯不亮或亮起后又熄灭,表示按压力度不合格,从而可对按压力度进行训练,避免按压力度不合适而导致人工呼吸效果下降或对患者胸骨和肺部造成损伤。
[0034]2.该人工呼吸训练装置在使用时,还可通过转动两组调节轮带动两组第二锥齿轮转动,两组第二锥齿轮转动的过程中分别控制两组第一锥齿轮转动,以使得两组螺纹杆转动,螺纹杆在转动的过程中可通过与连接块的螺纹配合带动两组连接块沿支撑轨道的轴线滑动,从而对触发双联开关时需要的力度进行调节,以模拟需要不同按压力度的患者,当患
者为身体较为强壮的患者时可增加靠近推架的一组双联开关与推架的位置,当患者为身体较为瘦弱的患者时可减少远离推架的一组双联开关与推架的位置,从而方便对不同的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时需要的按压力度进行训练,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36]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人工呼吸急救训练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人工呼吸急救训练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3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人工呼吸急救训练装置中安装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9]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人工呼吸急救训练装置中安装壳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人工呼吸急救训练装置中连接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41]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人工呼吸急救训练装置中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人工呼吸急救训练装置中复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人工呼吸急救训练装置中固定架及其上方零件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呼吸急救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人体模型(101),所述人体模型(101)为柔性材质,所述人体模型(101)上设置有指示灯(104);安装壳(201),设置在所述人体模型(101)内,所述安装壳(201)内设置有可升降的按压块(301)和固定安装的支撑轨道(401),所述按压块(301)底部与所述安装壳(201)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304);推架(402),沿所述支撑轨道(401)轴线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轨道(401)上,所述支撑轨道(401)上间隔设置有两组双联开关(502),两组所述双联开关(502)与指示灯(104)和内部电源形成双控开关电路,所述推架(402)运动的过程中可触发所述双联开关(502);及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轨道(401)上并与所述按压块(301)连接,所述按压块(301)下降的过程中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推架(402)沿所述支撑轨道(401)轴线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呼吸急救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有:推块(303),沿所述支撑轨道(401)轴线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轨道(401)上,所述推块(303)在滑动的过程中可推动所述推架(402)运动;及连接杆(302),一端与所述按压块(30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推块(303)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工呼吸急救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轨道(40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推架(402)滑动后位置的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有:棘齿条(601),可升降的设置在所述支撑轨道(401)上;第二弹性件(603),设置在所述棘齿条(601)与所述支撑轨道(401)之间;棘齿块(403),设置在所述推架(402)上,并与所述棘齿条(601)啮合;及复位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壳(201)内,以控制所述推架(402)复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工呼吸急救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包括有:连接架(602),设置在所述棘齿条(601)上;安装筒(202),设置在所述安装壳(201)上,所述安装筒(202)内设置有可升降的升降柱(704),所述升降柱(704)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架(602)抵接;及拉簧(604),一端与所述推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雁李民谢锦唐颖封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