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限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2861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故障限流器,其包括:限流部,当发生故障电流时,增加电抗(reactance)值,能够根据上述电抗值限制上述故障电流;驱动部,其连接在所述限流部的前端,当流入故障电流时,由所述故障电流生成斥力,从而增加所述限流部的电抗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一 种利用电磁斥力移动可动铁芯(moving core),增加电抗(reactance)值,从而能够限制故障电流的故障限流器(Fault CurrentLimiter)。
技术介绍
电力系统中为了避免雷击,接地,短路等故障时发生的临界值以上的故障电流(Fault current)烧损及损伤电力设备,设置有限制临界值以上的故障电流的故障限流器以及切断与系统间的连接以避免故障电流流入系统的断路器。 当发生临界值以上的故障电流时,上述故障限流器限制所产生的故障电流,从而将施加到母线、绝缘子、断路器等电力设备的机械应力、热应力、电应力降低至最低限度,以保护电力设备。 另外,断路器被连接在电力系统中,用于检测临界值以上的故障电流,并根据发生切断信号的过电继电器的控制而切断与系统的连接,避免故障电流流入系统,从而保护系统。 这种断路器根据过电继电器的控制切断临界值以上故障电流,其所需的时间为故障电流的3 5个周期左右。这是因为,过电继电器检测临界值以上的故障电流需要一定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故障限流器,包括限流部,当发生故障电流时增加电抗(reactance)值,并能够根据上述电抗值限制上述故障电流;驱动部,其连接在上述限流部的前端,当流入故障电流时,通过上述故障电流生成斥力,从而增加上述限流部的电抗值。另外,本专利技术特征在于,上述限流部包括第一线圈;可动铁芯,其连接在上述驱动部,并通过上述第一线圈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且随着从上述第一位置到上述第二位置的移动,增加电抗值。 另外,本专利技术特征在于,还包括围绕上述第一线圈的周围,且一侧面形成有第一开口 (opening)的固定铁芯,而上述可动铁芯通过上述第一开口部及上述第一线圈的内部移动。 本专利技术特征在于,上述可动铁芯的上述第一位置为,可动铁芯进入上述第一开口部内部之前的位置。 本专利技术特征在于,上述可动铁芯的上述第二位置为,抵接到上述固定铁芯内壁的位置。 本专利技术特征在于,上述驱动部包括当上述故障电流流过时,产生电磁斥力的第二线圈以及通过上述电磁斥力而改变位置的斥板。 本专利技术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上述可动铁芯并用于移动上述可动铁芯的位置的第一轴,当上述斥板因电磁斥力而改变位置时,上述可动铁芯也改变位置。3 本专利技术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铁芯还包括使上述第一轴通过的第二开口部。 本专利技术特征在于,上述可动铁芯、上述固定铁芯上的第一开口部及上述第二开口部位于同一直线上。 本专利技术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关,其连接在上述斥板上,当斥力使上述斥板的位置改变而导致触点接触时,使故障电流流过。 本专利技术特征在于,上述开关与上述斥板的连接采用第一轴贯通斥板且该第一轴与斥板相连接、直接连接、通过第二轴的连接中的一种方法。 本专利技术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上述第一轴,用于固定上述开关的断开(open)或者接通(close)状态的固定部。 本专利技术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部,当上述故障电流消失时,其控制上述固定部变更上述第一轴的位置,从而接通(close)上述开关。 本专利技术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电流属于正常电流还是故障电流的传感部,上述控制部从上述传感部接收故障电流消失的信号时,控制上述固定部改变第一轴的位置以使上述开关接通(close)。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故障限流器之一实施例构成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电路构成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图1中的具体构成的示意图; 图4a及图4b是对图3的限流部驱动过程的示意图; 图5a及图5c是本专利技术的限流部的立体图和剖视图; 图6是图4a及图4b中限流部的电感值变化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故障限流器的另一实施例的构成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故障限流器的另一实施例的构成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故障限流器的一实施例构成图。 参照图l,上述故障限流器包括驱动部100,开关110及限流部120。 上述驱动部100在正常电流流过时,没有任何运作,使上述正常电流正常流动。而在发生故障电流(fault current)时,上述驱动部100利用因上述故障电流而发生的电磁斥力而使上述开关110的触点接触,增加上述限流部120的电抗值。上述"正常电流"是指正常状态中流动的电流。上述正常状态是指未发生接地,短路等故障的状态。上述"故障电流"是指因接地,短路等故障突然流进很大的电流。 上述开关110并联到上述驱动部100。在发生故障电流时,随着上述驱动部100的驱动,上述开关110是触点被接触。上述开关110的触点接触时,上述故障电流流经上述开关110。这样,当发生非常大的故障电流时,上述开关110能够防止上述驱动部100中发生的电磁斥力迅速增加而带来的上述驱动部100的机械性损伤。 上述限流部120连接在上述驱动部100及上述开关110的后端。在正常电流时,上述限流部120具备低电抗值,能够使正常电流顺利流动。而当发生故障电流时,上述限流部120具备高电抗值,从而将上述故障电流限制在一定的电流值以下。上述限流部120的电抗值的变化由上述驱动部100进行改变。 以上所述的驱动过程在以下的图3中详细记述。 图2是图1的回路构成的示意图。 参照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的故障限流器,包括开关110、第一线圈121及第二线圈101。上述驱动部100可包括第二线圈101。上述线圈可由空心线圈(air coil)构成,上述空心线圈匝数少,半径较小,因此电抗非常小。上述第二线圈ioi在正常电流流动时,使上述正常电流正常流动。而发生故障电流(fault current)时,上述第二线圈101利用因上述故障电流发生的电磁斥力使上述开关110的触点接触,并增加上述第二线圈的电抗值。对上述第二线圈的电抗值增加过程的详细内容随后详述。 —开始上述开关110维持触点脱开的状态,而由上述驱动部100中流过故障电流而发生的电磁斥力使触点被接触。上述开关110的触点被接触时,上述故障电流通过上述驱动部100流动后,通过上述开关110流动。 上述限流部120能包括第一线圈121。上述第一线圈121在流动正常电流时具备低电抗值,但是故障电流流动时具备高电抗值。随之,上述第一线圈121在故障电流发生时具备高电抗值,将上述故障电流限制到一定的值。 图3是表示图1构成图的细部构成的示意图。 参照图1及图3,故障限流器包括驱动部100、开关110、限流部120、第一轴130及第二轴140。上述驱动部100可包括第二线圈101及斥板102。上述开关110可包括第一触点111及第二触点112。上述限流部120可包括第一线圈121、固定铁芯122及可动铁芯123。 首先,从结构观察,在正常电流流过时,上述驱动部100的上述第二线圈101几乎与斥板102的下侧面接触。当故障电流流过时,上述斥板102因上述第二线圈101流入故障电流而发生的斥力而向上侧移动。即,上述斥板102与上述第二线圈101间的间隔增大。上述斥板102优选使用铜或者铝等电阻率低的导体。 上述第一轴130的一端与上述斥板102的下部连接,另一端与上述可动铁芯(moving core) 123相连接。上述第一轴130与上述斥板102或者上述可动铁芯123连接的位置最好为中心部位,但是并不限定于上述中心部位,可连接到其他位置上。 上述第二轴140的一端与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故障限流器,包括:限流部,当发生故障电流时增加电抗值,并能够根据所述电抗值限制所述故障电流;驱动部,其连接在所述限流部的前端,当流入故障电流时,由所述故障电流生成斥力,从而增加所述限流部的电抗值。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权培崔源寯沈政煜李京昊
申请(专利权)人:LS产电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