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舒适型仿生降温背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2779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49
本申请涉及一种舒适型仿生降温背心,涉及纺织技术领域,背心由降温蒸发面料和防水透气网眼面料拼接组成;降温蒸发面料为多层复合结构,降温蒸发面料由内到外依次包括防水透气层、凉感增强层、吸水锁水层和吸湿快干层。本申请将透气层、凉感增强层、吸水锁水层、吸湿快干层设计组合,制成背心,其背心的重量约为450g,厚度低于0.5cm,能够实现8℃~15℃降温效果,解决了现有降温服重量大,刺激皮肤,需要外接电源的缺点,提供理想的降温方式。提供理想的降温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舒适型仿生降温背心


[0001]本申请涉及纺织
,尤其是涉及一种舒适型仿生降温背心。

技术介绍

[0002]背心是仅有前后衣身的无袖上衣,背心一般按其制作材料命名,如皮背心、毛线背心等。它可做成单的、夹的,也可在夹背心中填入絮料,按絮料材质分别称棉背心、羊绒背心、羽绒背心等等。背心的常用方法是穿在内衣和外衣之间,以起到保暖、隔热等作用。
[0003]随着工作环境的变化,对服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种服饰需要具备多种功能。例如冶金工业、塑料制造业、水泥制造业等高温工作环境,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会直接对作业人员的生产效率造成负面影响。不仅如此,人的生理功能尤其是体温调节、水盐代谢、血液循环等功能都容易出现问题,例如大量出汗,会增加让心血管的负担加重。当高温环境超过了人体的耐受程度,轻则降低工作效率,影响工作时的判断力,重则引起中暑或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降温背心应运而生。
[0004]传统的降温背心一般是在背心内侧或外侧安装降温袋或者冰袋,或者在背心上安装散热扇,通电散热等,以实现降温。但是上述方法中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冰袋或降温袋重复使用的次数少,仅能实现局部降温,而且还容易冻伤人体皮肤,增加降温袋和冰袋后背心重量变大,舒适感降低;而通电散热存在安全隐患,还会受到电能的限制,因此现有降温背心的降温方式及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降温背心降温方式和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舒适型仿生降温背心,能够吸汗和蒸发,通过热量交换的方式,实现降温。而且背心的降温功能能够循环进行,不受次数、能源(电能)的限制,降温方式更环保、简单,安全性更高。
[0006]第一方面,一种舒适型仿生降温背心,背心由降温蒸发面料和防水透气网眼面料拼接组成;降温蒸发面料为多层复合结构,降温蒸发面料由内到外依次包括防水透气层、凉感增强层、吸水锁水层和吸湿快干层;凉感增强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经过熔融共混制得:5~10份涤纶、1~3份冰凉母粒、0.1~0.8份抗静电剂以及0.1~0.8份偶联剂;冰凉母粒为生物相容性烷基醇。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透气层、凉感增强层、吸水锁水层、吸湿快干层组合,使背心同时具备吸水和蒸发的功能,通过热量交换实现降温。且降温过程不产生废料,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具备一定的环保性。背心的重量约为450g,厚度低于0.5cm,仍能够实现8℃~15℃降温效果,解决了现有降温服重量大,刺激皮肤,需要外接电源等缺点,降温方式更理想。同时吸水、蒸发的功能是背心自身的功能,背心可重复吸水、再蒸发,使背心使用时的限制条件更少,适用性更强。此外,背心的降温功能是通过组合面料实现的,与面料接触的皮
肤处均能实现降温,有效扩大降温面积,增强降温效果,综上,该背心的降温方式及效果均更理想。
[0008]进一步地,上述凉感增强层的制备步骤还包括:凉感增强层的制备步骤还包括:制得的凉感增强层经过冷感整理剂浸泡处理,浸泡时间为30~60min;冷感整理剂为胶原蛋白或木糖醇。
[0009]优选的,冷感整理剂为木糖醇。木糖醇是一种天然的糖醇,对人体无毒无害,使用木糖醇浸泡凉感增强层能够实现无污染、无刺激,符合环保健康的要求。木糖醇也具有良好的吸热性能,能够吸收皮肤表层的热量,从而使背心表面的温度降低,达到凉爽的效果。
[0010]进一步地,上述凉感增强层的接触凉感Q

MAX>0.35。
[0011]进一步地,上述凉感增强层的厚度为0.01~1cm。
[0012]进一步地,上述透气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经过混纺制得:0.13~0.3份旦尼尔锦纶和0.2~0.7份膨体聚四氟乙烯。
[0013]进一步地,上述膨体聚四氟乙烯的厚度为30~60um,透湿率>9000g/m2
·
d,静水压>50kPa。
[0014]进一步地,上述旦尼尔锦纶的纱支范围为45D(48f)~70D(96f),旦尼尔锦纶的织物组织为平纹或斜纹。
[0015]进一步地,上述吸湿快干层为异性十字纤维或中空异性纤维。
[0016]第二方面,吸水锁水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纺制得:2~5份海藻纤维、3~7份竹纤维和0.3~3份溶解剂;溶解剂为N,N

二甲基乙酰胺或冰乙酸。
[0017]进一步地,上述吸水锁水层的制备步骤包括:用溶解剂溶解海藻纤维和竹纤维,制得胶质混合物,过滤后进行挤压处理;将胶质混合物挤出后水冷,经过牵伸、卷绕后得到吸水锁水层。
[0018]综上,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申请将透气层、凉感增强层、吸水锁水层、吸湿快干层组合制成背心,其背心的重量约为450g,厚度低于0.5cm,能够实现8℃~15℃降温效果,解决了现有降温服重量大,刺激皮肤,需要外接电源的缺点,提供理想的降温方式;2.本申请提供的背心的降温功能仅是通过组合面料实现的,因此与背心面料相接触的皮肤均能够实现降温,扩大背心降温面积,增强降温效果;3.本申请制备的背心为自发进行吸水和蒸发降温,在降温过程中既不消耗能源,也不产生废料,且能够循环使用,减少背心使用过程中的限制条件,提高适用性,另外背心降温的原理为热量交换,且凉感增强层的凉感强度在人体能承受的范围内,减少对人体皮肤的伤害,提高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背心的整体结构图。
[0020]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降温蒸发面料多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1、防水透气层;2、凉感增强层;3、吸水锁水层;4、吸湿快干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予以特别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以下实施例中所用原料除特殊说明外均可来源于普通市售。
[0023]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申请中背心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背心由降温蒸发面料和防水透气网眼面料拼接组成,拼接方式可为缝合、黏合、拉链连接等。其中降温蒸发面料为图1中呈白色的部分,防水透气网眼面料为图1中呈黑色的部分。
[0024]降温蒸发面料为多层复合结构,降温蒸发面料由内到外依次包括防水透气层1、凉感增强层2、吸水锁水层3和吸湿快干层4,其中,防水透气层1的厚度为0.01

0.3cm、凉感增强的厚度为0.1

0.3cm、吸水锁水层3的厚度为0.1

0.5cm、吸湿快干层4的厚度为0.1

1cm,降温蒸发面料整体厚度约为0.2

0.8cm。优选的,防水透气层1的厚度为0.05cm、凉感增强的厚度为0.1cm、吸水锁水层3的厚度为0.2cm、吸湿快干层4的厚度为0.1cm,降温蒸发面料整体厚度约为0.45cm。防水透气网眼面料的厚度为0.05cm,腋下和下摆的网眼布可以增加空气流动,保持降温背心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舒适型仿生降温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心由降温蒸发面料和防水透气网眼面料拼接组成;所述降温蒸发面料为多层复合结构,所述降温蒸发面料由内到外依次包括防水透气层、凉感增强层、吸水锁水层和吸湿快干层;所述凉感增强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经过熔融共混制得:5~10份涤纶、1~3份冰凉母粒、0.1~0.8份抗静电剂以及0.1~0.8份偶联剂;所述冰凉母粒为生物相容性烷基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舒适型仿生降温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凉感增强层的制备步骤还包括:制得的所述凉感增强层经过冷感整理剂浸泡处理,所述浸泡时间为30~60min;所述冷感整理剂为胶原蛋白或木糖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舒适型仿生降温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凉感增强层的接触凉感Q

MAX>0.3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舒适型仿生降温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凉感增强层的厚度为0.01~0.3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舒适型仿生降温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经过混纺制得:13~0.3份旦尼尔锦纶和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强法炜何州文孙晓光兰逢涛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