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气路内置气缸式机械胀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2752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气路内置气缸式机械胀轴,包括气胀主体、胀紧机构和通气机构;气胀主体内部设置有活动腔;气胀主体的侧面设置与活动腔连通的胀紧口;胀紧机构包括胀块、胀紧滑块、活塞杆和活塞;胀块的一侧横向滑动设置在胀紧口内;述胀紧滑块活动设置在活动腔内;胀紧滑块的侧面设置有锲型槽;胀块的一侧滑动设置在锲型槽内;活塞杆设置在胀紧滑块的底部;活塞杆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气孔;活塞设置在活塞杆的侧面并滑动设置在活动腔的内壁;通气机构包括转动轴、旋转接头和第一气管;转动轴设置在气胀主体的顶部;旋转接头设置在转动轴的顶部;第一气管设置在转动轴和胀紧滑块内并且第一气管的两端分别与旋转接头和第一气孔连接。孔连接。孔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气路内置气缸式机械胀轴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胀轴
,具体涉及一种双气路内置气缸式机械胀轴。

技术介绍

[0002]气胀轴主要用于薄膜或卷材行业,安装在分切机及卷绕机等机械设备上,卷料装上以后,通过气囊或机械等结构使气胀轴外径膨胀,达到胀紧材料内孔,然后可以对卷材进行分切或卷绕等各种加工的目的。
[0003]目前主流的结构大概有两种:
[0004]第一种气囊式气胀轴:在胀轴孔内装入一个封闭的橡胶弹性气囊,吹气使气囊膨胀,带动气囊上的胀片膨胀胀紧卷材内孔。此款产品的缺陷为:胀紧是靠气体膨胀的,胀紧以后的结构是有一定弹性的,会有以下三种缺陷:
[0005]1、在设备运转或停止时,会有一定的抖动,在高精度的使用场合,会造成加工时不稳定的现象;
[0006]2、胀紧后卷材的同心度是比较差的,无法满足高同心度的使用要求;
[0007]3、由于气体压力及气囊安装位置的限制,胀紧力比较小。
[0008]第二种外置气缸式机械胀轴:在胀轴的孔内设置一个有锥度的机械胀紧块,胀紧块和拉杆联动,通过控制外部的气缸前后运动,带动拉杆和胀紧块,对胀轴的外径进行胀大或缩小。此结构虽然解决了第一种气囊式胀轴的三个缺陷,但是它的缺陷在于以下:
[0009]增加加了气缸结构和拉杆结构,造成整体结构庞大,其他配合的附件较多,安装不方便,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双气路内置气缸式机械胀轴。
[0011]本技术为实现其技术效果而采用的解决方案为:
[0012]一种双气路内置气缸式机械胀轴,包括气胀主体、胀紧机构和通气机构;所述气胀主体内部设置有活动腔;所述气胀主体的侧面设置与所述活动腔连通的胀紧口;所述胀紧机构包括胀块、胀紧滑块、活塞杆和活塞;所述胀块的一侧横向滑动设置在所述胀紧口内;所述胀块的另一侧设置有由上到下逐渐向内倾斜锲型面;所述胀紧滑块活动设置在所述活动腔内;所述胀紧滑块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锲型面对应的锲型槽;所述胀块锲型面所在的一侧滑动设置在所述锲型槽内;所述活塞杆设置在所述胀紧滑块的底部;所述活塞杆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气孔;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活塞杆的侧面,并且所述活塞的外侧滑动设置在所述活动腔的内壁,使所述气胀主体的底部、活动腔的内壁、活塞杆以及活塞的底部密封围成与所述第一气孔连通的第一密封腔;所述通气机构包括转动轴、旋转接头和第一气管;所述转动轴设置在所述气胀主体的顶部;所述旋转接头设置在所述转动轴的顶部;所述第一气管的顶端与所述旋转接头连通;所述第一气管的底端穿过所述转动轴和胀紧滑块设置在所述活塞杆的顶部;所述第一气管与所述第一气孔连通。
[0013]优选地,气胀主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密封塞;所述第一密封塞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密封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0014]优选地,所述气胀主体的外侧沿上下均匀间隔滚动设置有若干导向轮。
[0015]优选地,所述胀块的外侧设置有防滑网块。
[0016]优选地,所述活塞的外侧与所述活动腔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和导向环。
[0017]优选地,还设置有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第二密封塞和第二气管;所述第二密封塞设置在所述活塞杆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二密封塞与所述活塞、所述活塞杆以及所述活动腔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密封腔;所述活塞杆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密封腔连通的第二气孔;所述第二气管的顶端与所述旋转接头连通;所述第二气管的底端穿过所述转动轴和胀紧滑块设置在所述活塞杆的顶部;所述第二气管与所述第二气孔连通。
[0018]优选地,所述第二密封塞与所述活动腔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塞与所述活塞杆之间设置有尘封件以及导向铜套。
[0019]优选地,所述胀块的外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胀紧机构还包括限位板和弹簧;所述限位板的两端设置在所述气胀主体的外侧,并且所述限位板横穿所述限位槽;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胀块以及所述限位板之间。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相对于气囊式胀轴,保留了它的安装方式,避免了它的胀紧力小,停机抖动,精度差的缺陷;相对于外置气缸式机械胀轴,保留了它的胀紧精度高以及胀紧力大的优点,省略了它较为复杂的气缸安装机构。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机械胀轴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机械胀轴去气胀主体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胀紧滑块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机械胀轴剖面示意图;
[0025]图5为图4的机械胀轴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剖面示意图。
[0026]标识说明:1

气胀主体,2

胀块,3

胀紧滑块,4

活塞杆,5

活塞,6

锲型槽,7

转动轴,8

旋转接头,9

第一气管,10

第一密封塞,11

第一密封圈,12

导向轮,13

防滑网块,14

第二密封圈,15

导向环,16

第二密封塞,17

第二气管,18

第三密封圈,19

尘封件,20

导向铜套,21

限位板,22

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在”或“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固定连接在”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是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或胶合连接等常见的固定连接方式。
[0028]请参考图1

5,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双气路内置气缸式机械胀轴,
包括气胀主体1、胀紧机构和通气机构;所述气胀主体内部设置有活动腔;所述气胀主体1的侧面设置与所述活动腔连通的胀紧口;所述胀紧机构包括胀块2、胀紧滑块3、活塞杆4和活塞5;所述胀块2的一侧横向滑动设置在所述胀紧口内;所述胀块2的另一侧设置有由上到下逐渐向内倾斜锲型面;所述胀紧滑块3活动设置在所述活动腔内;所述胀紧滑块3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锲型面对应的锲型槽6;所述胀块2锲型面所在的一侧滑动设置在所述锲型槽6内;所述活塞杆4设置在所述胀紧滑块3的底部;所述活塞杆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气孔;所述活塞5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气路内置气缸式机械胀轴,其特征在于,包括:气胀主体;所述气胀主体内部设置有活动腔;所述气胀主体的侧面设置与所述活动腔连通的胀紧口;胀紧机构;所述胀紧机构包括胀块、胀紧滑块、活塞杆和活塞;所述胀块的一侧横向滑动设置在所述胀紧口内;所述胀块的另一侧设置有由上到下逐渐向内倾斜锲型面;所述胀紧滑块活动设置在所述活动腔内;所述胀紧滑块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锲型面对应的锲型槽;所述胀块锲型面所在的一侧滑动设置在所述锲型槽内;所述活塞杆设置在所述胀紧滑块的底部;所述活塞杆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气孔;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活塞杆的侧面,并且所述活塞的外侧滑动设置在所述活动腔的内壁,使所述气胀主体的底部、活动腔的内壁、活塞杆以及活塞的底部密封围成与所述第一气孔连通的第一密封腔;通气机构;所述通气机构包括转动轴、旋转接头和第一气管;所述转动轴设置在所述气胀主体的顶部;所述旋转接头设置在所述转动轴的顶部;所述第一气管的顶端与所述旋转接头连通;所述第一气管的底端穿过所述转动轴和胀紧滑块设置在所述活塞杆的顶部;所述第一气管与所述第一气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气路内置气缸式机械胀轴,其特征在于:气胀主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密封塞;所述第一密封塞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密封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气路内置气缸式机械胀轴,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晋奔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佳禾精密零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