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腐蚀的碳纤维片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2731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腐蚀的碳纤维片及其生产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在制备碳纤维片本体的过程中,对碳纤维原料进行煅烧,煅烧温度设定为400℃时,在40min煅烧时间下,可获得预处理效果较好且完整的碳纤维,经过可以有效去除碳纤维表面的有机胶膜;经过煅烧可以增大碳纤维的比表面积,提高其表面粗糙度及极性含氧基团含量,有助于后续电镀过程中铜层在碳纤维表面的有效沉积及附着,从而便于后期对碳纤维进行电镀处理,经过电镀处理的碳纤维,在碳纤维表面形成质量较好的铜镀层,从而使得制得的在碳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得到了加强,同时也使得碳纤维片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轻易的受到腐蚀,增加了碳纤维片本体的整体耐腐蚀能力。了碳纤维片本体的整体耐腐蚀能力。了碳纤维片本体的整体耐腐蚀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腐蚀的碳纤维片及其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碳纤维片
,具体为一种耐腐蚀的碳纤维片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碳纤维(CF)是一种新型非金属材料,有着强度高、规模大、耐疲劳和抗蠕变性能高等优良性能。碳纤维片具有高比模量、高比强度和低密度等优异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建筑和汽车等行业。碳纤维片中碳纤维是增强体,为主要的承力结构,树脂基体起连接纤维和传递载荷的作用。复合材料的性能不仅取决于其组分材料,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组分间界面的质量,复合材料的界面是增强相和基体相的中间相,是增强相和基体相连接的桥梁,也是应力、热量的传递者,良好的界面结合能有效地传递载荷和热量,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及其力学性能。
[0003]但是常见的碳纤维片在使用过程中,制备原料的表面未经过处理,使得使用时间久了之后,碳纤维的表面容易发生腐蚀弯折,从而使得碳纤维片的耐用性不够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耐腐蚀的碳纤维片及其生产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耐腐蚀的碳纤维片,包括碳纤维片本体,所述碳纤维片本体包括内碳纤维主体、电镀铜层和石墨烯加强层。
[0006]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碳纤维片本体的表面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易撕切痕。
[0007]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耐腐蚀的碳纤维片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将有机碳源与硅基材料颗粒配制成纺丝液;r/>[0009]S2:将所述纺丝液进行纺丝处理,得到由所述有机碳源包覆所述硅基材料颗粒的有机碳源纤维;
[0010]S3:将碳纤维丝束放入电阻加热炉中进行高温煅烧处理,煅烧后的碳纤维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然后置于干燥箱中干燥至质量恒定,得到高温煅烧的碳纤维;
[0011]S4:将步骤S3中制得的碳纤维制成有机碳源纤维膜;
[0012]S5:对所述有机碳源纤维膜进行碳化处理,得到碳硅复合纤维形成的碳硅复合纤维膜;
[0013]S6:进行电镀铜溶液的配制,量取硫酸铜50~55重量份、柠檬酸钾100~110重量份、乳化剂0.4~0.6重量份、硝酸钾12

15重量份、酒石酸钾钠10

12重量份和蒸馏水200~250重量份;
[0014]S7:按照步骤S6中配制的所示成分配制成电镀铜溶液,采用直流稳压稳流电源进行稳压控制;阳极采用一块尺寸为150
×
50
×
2mm的铜板,使用前进行除油、砂纸打磨、清洗、烘干等处理,然后置于电镀铜溶液中;使用阴极夹将煅烧后的碳硅复合纤维膜/S8:电镀处理结束之后,将电镀处理好的复合纤维膜进行铺展和固定处理后,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
所述碳硅复合纤维膜上沉积生长石墨烯,并形成所述石墨烯包覆层,之后即可结束整个制备过程。
[0015]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2中,所述有机碳源纤维的直径为200nm~3000nm。
[0016]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中,将碳纤维丝束放入电阻加热炉中进行高温煅烧处理时,煅烧温度控制400℃

450℃。
[0017]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中,置于干燥箱中温度控制为60

65℃。
[0018]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7中,电镀铜处理过程温度为25℃,。
[0019]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7中,电镀时控制电镀电压升高到1.2V时,控制电镀时间为30min最终在碳纤维表面形成连续致密且厚度均匀的铜镀层。
[0020]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中,纺丝液中,所述有机碳源的质量浓度为10%~15%,所述硅基材料颗粒质量浓度为6%~45%,且所述硅基材料颗粒选用40~300nm;所述有机碳源包括N

N二甲基甲酰胺、N

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中的至少一种。
[0021]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7中,所述化学气相沉积法沉积所述石墨烯的条件如下:基体温度为700~950℃,碳源包括乙醇、苯、甲醇、异丙醇、正己烷中的至少一种,参与气体包括氩气、氢气中的至少一种,沉积时间为10~60min。
[0022]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1、本专利技术中,在制备碳纤维片本体的过程中,对碳纤维原料进行煅烧,煅烧温度设定为400℃时,在40min煅烧时间下,可获得预处理效果较好且完整的碳纤维,经过可以有效去除碳纤维表面的有机胶膜;经过煅烧可以增大碳纤维的比表面积,提高其表面粗糙度及极性含氧基团含量,有助于后续电镀过程中铜层在碳纤维表面的有效沉积及附着,从而便于后期对碳纤维进行电镀处理,经过电镀处理的碳纤维,在碳纤维表面形成质量较好的铜镀层,从而使得制得的在碳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得到了加强,同时也使得碳纤维片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轻易的受到腐蚀,增加了碳纤维片本体的整体耐腐蚀能力。
[0024]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硅基材料颗粒至少嵌入在碳纤维内部,这样,碳纤维构成包覆碳层包覆硅基材料颗粒,能够起到抗硅基材料颗粒体积膨胀的保护功能层作用,提高了本申请制得的纳米纤维高的结构稳定性和循环性能,且碳硅复合芯层纤维呈纤维结构,使得制得的碳纤维片本体具有优异的柔性,且具有良好抗弯折性能,增加了碳纤维片本体的整体抗性变能力。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碳纤维片本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碳纤维片本体分层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标记:1

碳纤维片本体、2

易撕切痕、3

内碳纤维主体、4

电镀铜层、5

石墨烯加强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
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9]参照图1

2,
[0030]实施例一:
[0031]一种耐腐蚀的碳纤维片,包括碳纤维片本体1,碳纤维片本体1包括内碳纤维主体3、电镀铜层4和石墨烯加强层5。
[0032]碳纤维片本体1的表面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易撕切痕2。
[0033]耐腐蚀的碳纤维片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4]S1:将有机碳源与硅基材料颗粒配制成纺丝液;
[0035]S2:将纺丝液进行纺丝处理,得到由有机碳源包覆硅基材料颗粒的有机碳源纤维;
[0036]S3:将碳纤维丝束放入电阻加热炉中进行高温煅烧处理,煅烧后的碳纤维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然后置于干燥箱中干燥至质量恒定,得到高温煅烧的碳纤维;
[0037]S4: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腐蚀的碳纤维片,包括碳纤维片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片本体(1)包括内碳纤维主体(3)、电镀铜层(4)和石墨烯加强层(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腐蚀的碳纤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片本体(1)的表面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易撕切痕(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腐蚀的碳纤维片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腐蚀的碳纤维片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有机碳源与硅基材料颗粒配制成纺丝液;S2:将所述纺丝液进行纺丝处理,得到由所述有机碳源包覆所述硅基材料颗粒的有机碳源纤维;S3:将碳纤维丝束放入电阻加热炉中进行高温煅烧处理,煅烧后的碳纤维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然后置于干燥箱中干燥至质量恒定,得到高温煅烧的碳纤维;S4:将步骤S3中制得的碳纤维制成有机碳源纤维膜;S5:对所述有机碳源纤维膜进行碳化处理,得到碳硅复合纤维形成的碳硅复合纤维膜;S6:进行电镀铜溶液的配制,量取硫酸铜50~55重量份、柠檬酸钾100~110重量份、乳化剂(OP

10)0.4~0.6重量份、硝酸钾12

15重量份、酒石酸钾钠10

12重量份和蒸馏水200~250重量份;S7:按照步骤S6中配制的所示成分配制成电镀铜溶液,采用直流稳压稳流电源进行稳压控制;阳极采用一块尺寸为150
×
50
×
2mm的铜板,使用前进行除油、砂纸打磨、清洗、烘干等处理,然后置于电镀铜溶液中;使用阴极夹将煅烧后的碳硅复合纤维膜/S8:电镀处理结束之后,将电镀处理好的复合纤维膜进行铺展和固定处理后,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所述碳硅复合纤维膜上沉积生长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琨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启源碳纤维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