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部件的构造节点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2100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部件的构造节点连接装置,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立柱和横梁,矩形块底部固设有第一方管,立柱与第一方管插接配合,矩形块两侧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固设有凸块,凸块上螺纹连接有螺纹轴,旋钮转动连接于矩形块一侧,且螺纹轴一端与旋钮固定连接,安装板一侧固设有第二方管,横梁与第二方管插接配合,第一方管两侧还固设有侧支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部件的构造节点连接装置,在安装时,通过旋转旋钮能够对第二方管的位置进行微调,使得横梁与第二方管对齐,然后利用固定件将第二方管与横梁固定,操作简单,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部件的构造节点连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部件的构造节点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施工方便、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近年来,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式,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与应用。
[0003]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215759631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用于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节点连接装置,该方案通过将水平桩与连接块对接,并将工字型限位块插设于同一侧两个T型通槽内,随后将水平限位杆贯穿半圆形通槽和圆形通孔设置,转动U型接头上的活动块直至活动杆配合压缩弹簧插设于水平限位杆上的柱形卡槽内,有效对水平桩和连接块进行限位固定,代替螺栓进行固定,提高水平桩和连接块之间的结构稳定性,方便对水平桩和连接块进行拆装。然而上述方案还存在如下缺陷:由于施工条件的限制,水平桩与连接块之间可能会发生错位,使得工字型限位块无法顺利插入至T型通槽内将两者固定,从而导致连接装置无法正常使用,影响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装配式建筑部件的构造节点连接装置,在安装时,通过旋转旋钮能够对第二方管的位置进行微调,使得横梁与第二方管对齐,然后利用固定件将第二方管与横梁固定,操作简单,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部件的构造节点连接装置,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立柱和横梁,矩形块底部固设有第一方管,立柱与第一方管插接配合,矩形块两侧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固设有凸块,凸块上螺纹连接有螺纹轴,旋钮转动连接于矩形块一侧,且螺纹轴一端与旋钮固定连接,安装板一侧固设有第二方管,横梁与第二方管插接配合,第一方管两侧还固设有侧支撑。
[0007]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方管和第二方管上均设置有固定件。
[0008]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件包括插销、安装框、挡块和压缩弹簧,所述第一方管和所述第二方管上均开设有定位孔,插销插接于定位孔内,第一方管和第二方管上还固设有安装框,安装框内滑动连接有挡块,且挡块通过压缩弹簧连接至安装框侧壁。
[0009]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侧支撑包括侧挡板、支撑杆、球体和支撑板,侧挡板固设于所述第一方管侧壁,支撑杆一端铰接于侧挡板上,支撑杆一端固设有球体,支撑板固设于所述横梁底部,支撑板上开设有与球体配合的球槽。
[0010]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杆包括内螺纹套管和螺纹钢棒,内螺
纹套管两端均设置有螺纹钢棒,且螺纹钢棒与内螺纹套管螺纹连接。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部件的构造节点连接装置,在安装时,通过旋转旋钮能够对第二方管的位置进行微调,使得横梁与第二方管对齐,然后利用固定件将第二方管与横梁固定,操作简单,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部件的构造节点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5]图3是图1的主视图。
[0016]图中:
[0017]1、立柱;2、横梁;3、第一方管;4、矩形块;5、第一滑槽;6、安装板;7、凸块;8、螺纹轴;9、旋钮;10、第二方管;11、固定件;111、定位孔;112、插销;113、安装框;114、挡块;115、压缩弹簧;12、侧支撑;121、侧挡板;122、内螺纹套管;123、螺纹钢棒;124、球体;125、支撑板;126、球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19]如图1

3所示,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部件的构造节点连接装置,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立柱1和横梁2,矩形块4底部固设有第一方管3,立柱1与第一方管3插接配合,矩形块4两侧开设有第一滑槽5,第一滑槽5内滑动连接有安装板6,安装板6上固设有凸块7,凸块7上螺纹连接有螺纹轴8,旋钮9转动连接于矩形块4一侧,且螺纹轴8一端与旋钮9固定连接,安装板6一侧固设有第二方管10,横梁2与第二方管10插接配合,第一方管3两侧还固设有侧支撑12。本实施例中,立柱1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横梁2,且矩形块4设置在立柱1的正上方。安装板6的上下两端均固设有L型凸沿,且L型凸沿与第一滑槽5侧壁上的凹槽插接配合,从而将矩形块4与安装板6固定为一体结构,且安装板6可以在第一滑槽5内往复滑动,从而微调第二方管10的位置,以使得横梁2与第二方管10能够对齐。旋钮9用于控制螺纹轴8旋转,以驱动安装板6移动,且两个旋钮9位于矩形块4的同一侧,方便操作。凸块7固设于安装板6的内侧,螺纹轴8设置在第一滑槽5和安装板6围成的空腔内,且螺纹轴8的两端均与第一滑槽5侧壁螺纹连接。侧支撑12起到辅助支撑横梁2的目的,以减小第二方管10受到的切应力,有助于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0020]具体的,第一方管3和第二方管10上均设置有固定件11。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固定件11,用于将第一方管3与立柱1、第二方管10与横梁2固定连接,较传统的螺钉连接方式相比,操作更加方便。
[0021]具体的,固定件11包括插销112、安装框113、挡块114和压缩弹簧115,第一方管3和第二方管10上均开设有定位孔111,插销112插接于定位孔111内,第一方管3和第二方管10上还固设有安装框113,安装框113内滑动连接有挡块114,且挡块114通过压缩弹簧115连接至安装框113侧壁。本实施例中,立柱1和横梁2上均开设有与插销112配合的插孔,安装时,
将定位孔111与插孔对齐,然后将插销112依次插入至定位孔111和插孔内,即可将第一方管3与立柱1、第二方管10与横梁2固定为一体,安装方便快速,有助于缩短施工周期。定位孔111位于安装框113的内侧,挡块114能够在安装框113内滑动,并能够将定位孔111封闭,以防止插销112掉落。
[0022]具体的,侧支撑12包括侧挡板121、支撑杆、球体124和支撑板125,侧挡板121固设于第一方管3侧壁,支撑杆一端铰接于侧挡板121上,支撑杆一端固设有球体124,支撑板125固设于横梁2底部,支撑板125上开设有与球体124配合的球槽126。本实施例中,侧挡板121设置有两个,且两个侧挡板121平行设置,支撑杆的一端位于两个侧挡板121之间。支撑杆能够绕着侧挡板121转动,以调节支撑角度,从而能够适应不同的安装环境。支撑板125采用螺栓固定在横梁2的底部,球槽126位于支撑板125底部,且球体124与球槽126采用非固定连接的方式,既能够支撑横梁2,又方便安装,降低施工难度。...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部件的构造节点连接装置,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立柱(1)和横梁(2),其特征在于:矩形块(4)底部固设有第一方管(3),立柱(1)与第一方管(3)插接配合,矩形块(4)两侧开设有第一滑槽(5),第一滑槽(5)内滑动连接有安装板(6),安装板(6)上固设有凸块(7),凸块(7)上螺纹连接有螺纹轴(8),旋钮(9)转动连接于矩形块(4)一侧,且螺纹轴(8)一端与旋钮(9)固定连接,安装板(6)一侧固设有第二方管(10),横梁(2)与第二方管(10)插接配合,第一方管(3)两侧还固设有侧支撑(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部件的构造节点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管(3)和第二方管(10)上均设置有固定件(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部件的构造节点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1)包括插销(112)、安装框(113)、挡块(114)和压缩弹簧(115),所述第一方管(3)和所述第二方管(10)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李胜平胡智雯刘朝霞史小飞叶史绍叶史选孙卫卫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装配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