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1519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极简门,分体式的门框由铝框架、铝套板和铝套线组成,铝框架、铝套线分别设有供铝套板两端插入的第一插槽、第二插槽;铝框架、铝套板和铝套线与门洞墙体之间填充有发泡材料;铝框架设有延伸至填充槽内的安装底脚,安装底脚通过螺钉与门洞墙体固定连接,铝框架前端、铝套线后端分别设有与门洞墙体前端面、门洞墙体后端面相配合的第一转角延伸部、第二转角延伸部,且在第一转角延伸部、第二转角延伸部内侧均设有收口密封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极简门见光面的铝边宽度可以做到20mm,满足极简效果;门框前后两侧内部设有收口密封条,用以补偿门框与门洞墙体的间隙,解决墙面凹凸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简门


[0001]本技术涉及室内门,具体涉及到一种极简门。

技术介绍

[0002]现如今随着室内装饰风格的改变,室内门从传统意义上的木门逐渐向极简门迈进。铝合金材质的极简门在外观上看起来见光面极窄,更能装饰空间和墙面,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
[0003]目前的极简门安装存在如下问题:
[0004](1)见光面的铝边普遍较宽,极简效果不佳,而较宽铝边需要两次安装,有预埋件,施工难;
[0005](2)铝边内侧与墙面之间无墙面密封条,解决不了墙面施工凹凸问题,只能后续修补;
[0006](3)一体的门框受限于墙体厚度,一旦墙体厚度不是标准值,门框只能定制;随墙体厚度增加,只能增加铝型材数量解决门套,故墙体厚度受限;
[0007](4)材料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极简门,所述极简门包括与门洞墙体固定连接的门框,在门框内周转动安装有门扇,门扇的一侧通过铰链与门框转动连接,
[0009]分体式的门框由前后依次连接的铝框架、铝套板和铝套线组成,铝框架、铝套线的相对侧分别设有供铝套板两端插入的第一插槽、第二插槽,铝套板两侧与第一插槽、第二插槽的内侧粘接固定;
[0010]铝框架、铝套板和铝套线与门洞墙体之间均留有填充槽,在填充槽内填充有发泡材料;
[0011]铝框架设有延伸至填充槽内的安装底脚,安装底脚通过枪钉或者螺钉与门洞墙体固定连接,
[0012]铝框架前端、铝套线后端分别设有与门洞墙体前端面、门洞墙体后端面相配合的第一转角延伸部、第二转角延伸部,且在第一转角延伸部、第二转角延伸部内侧均设有用以补偿与门洞墙体前端面或门洞墙体后端面间隙的收口密封条。
[0013]进一步的,门扇铰接侧的上下两端通过天地铰链与门框转动连接。
[0014]进一步的,门扇铰接侧的侧端面设有竖向分布的至少一个防变形插销,且靠近门扇铰接侧的铝框架外侧设有防变形插槽,门扇闭合时防变形插销插入防变形插槽内。
[0015]进一步的,门洞墙体内侧与门框之间设有“L”形木基材,“L”形木基材固定安装在门洞墙体内侧。
[0016]进一步的,铝框架外侧边对应门扇背面的位置设有用于限定门扇闭合时所在位置的台阶,且在台阶设有与门扇背面相配合的密封胶条。
[0017]进一步的,台阶的转角内侧设有胶条插槽,“L”形的密封胶条一端设有插入胶条插槽中的楔形卡块。
[0018]进一步的,铝框架内侧设有延伸至填充槽内的加强筋。
[0019]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0](1)见光面的铝边宽度可以做到20mm,满足极简效果;
[0021](2)无预埋件,一次安装完成;
[0022](3)门框前后两侧内部设有收口密封条,用以补偿门框内侧与门洞墙体之间的间隙,解决墙面凹凸问题,无需修补;
[0023](4)随墙体厚度增加,可通过裁切不同宽度的铝蜂窝板解决,墙体厚度理论可达到1000mm;
[0024](5)材料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0025](6)门扇采用隐形的天地铰链,更加美观,同时通过门扇上的防变形插销与铝框架防变形插槽相配合,门扇闭合时防变形插销插入防变形插槽内,可以解决门扇变形风险。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极简门外形图;
[0028]图2为本技术极简门的俯视剖视图;
[0029]图3为本技术极简门在门扇闭合侧的门框结构俯视剖视图;
[0030]图4为本技术极简门的门框结构俯视剖视图;
[0031]图5为门框结构外侧台阶与闭合门扇配合的示意图;
[0032]图6为本技术极简门在门扇铰接侧的门扇开启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34]为了彻底理解本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步骤以及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0035]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极简门,所述极简门包括与门洞墙体1固定连接的门框100,在门框100内周转动安装有门扇200。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门扇200铰接侧的上下两端通过天地铰链210与门框100转动连接,如图6所示。采用隐形的天地铰链210更加美观,但是有变形风险,因此本技术针对门扇还针对性地做出了防变形设计,请继续参照图6,在门扇200铰接侧的侧端面设有竖向分布的至少一个防变形插销250(优选为上下
两个),且靠近门扇200铰接侧的铝框架110外侧设有防变形插槽150,门扇200闭合时防变形插销250插入防变形插槽150内,可以解决门扇变形风险。
[0036]分体式的门框100由前后依次连接的铝框架110、铝套板120和铝套线130组成,铝框架110、铝套线130的相对侧分别设有供铝套板120两端插入的第一插槽111、第二插槽131,铝套板120两侧与第一插槽111、第二插槽131的内侧粘接固定。铝框架110、铝套板120和铝套线130与门洞墙体1之间均留有填充槽,在填充槽内填充有发泡材料101。铝框架110设有延伸至填充槽内的安装底脚112,安装底脚112通过枪钉或者螺钉115与门洞墙体1固定连接。
[0037]铝框架110前端、铝套线130后端分别设有与门洞墙体1前端面、门洞墙体1后端面相配合的第一转角延伸部113、第二转角延伸部133,且在第一转角延伸部113、第二转角延伸部133内侧均设有用以补偿与门洞墙体1前端面或门洞墙体1后端面间隙的收口密封条140。
[0038]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门洞墙体1内侧与门框100之间设有“L”形木基材2,“L”形木基材2固定安装在门洞墙体1内侧,用于固定铝框架110和铝套线130,如图3所示,螺钉115拧紧到“L”形木基材2上,且发泡材料101填充在铝框架110、铝套板120和铝套线130与“L”形木基材2之间的间隙中。
[0039]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铝框架110外侧边对应门扇200背面的位置设有用于限定门扇200闭合时所在位置的台阶160,且在台阶160设有与门扇200背面相配合的密封胶条170,如图4和图5所示。密封胶条170采用可拆卸设计,如图5所示,台阶160的转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简门,所述极简门包括与门洞墙体(1)固定连接的门框(100),在门框(100)内周转动安装有门扇(200),门扇(200)的一侧通过铰链与门框(100)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分体式的门框(100)由前后依次连接的铝框架(110)、铝套板(120)和铝套线(130)组成,铝框架(110)、铝套线(130)的相对侧分别设有供铝套板(120)两端插入的第一插槽(111)、第二插槽(131),铝套板(120)两侧与第一插槽(111)、第二插槽(131)的内侧粘接固定;铝框架(110)、铝套板(120)和铝套线(130)与门洞墙体(1)之间均留有填充槽,在填充槽内填充有发泡材料(101);铝框架(110)设有延伸至填充槽内的安装底脚(112),安装底脚(112)通过枪钉或者螺钉(115)与门洞墙体(1)固定连接,铝框架(110)前端、铝套线(130)后端分别设有与门洞墙体(1)前端面、门洞墙体(1)后端面相配合的第一转角延伸部(113)、第二转角延伸部(133),且在第一转角延伸部(113)、第二转角延伸部(133)内侧均设有用以补偿与门洞墙体(1)前端面或门洞墙体(1)后端面间隙的收口密封条(140)。2.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柳明黄培思时浩范亚平
申请(专利权)人:睿博无锡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