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帐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0981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帐篷,涉及帐篷折叠领域,包括工作箱,所述工作箱的底端设有篷布,所述篷布的侧壁设有多组拉条,多组所述拉条的内壁开设有插孔,所述工作箱的顶端设有折叠机构;折叠机构包括收纳盒,所述工作箱的顶端设有多组收纳盒,多组所述收纳盒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折叠箱,所述折叠箱的侧壁设有两组橡胶块,所述折叠箱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地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工作箱、收纳盒、篷布、拉条哦、折叠箱、地钉的相互配合,使得在搭建帐篷时,只需将折叠箱依次翻开后,再将地钉穿过插孔后插入土地中,即可使篷布被撑开,且在遇到大风天气时,因多组地钉牢牢的插在土地中,使得大风无法吹动篷布或掀翻篷布,大大提高了该装置安全性。大大提高了该装置安全性。大大提高了该装置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帐篷


[0001]本技术涉及帐篷折叠领域,具体为一种折叠帐篷。

技术介绍

[0002]帐篷是撑在地上遮蔽风雨﹑日光并供临时居住的棚子,帐篷是以部件的方式携带,到达现场后才加以组装,需要使用一些工具进行安装。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网授权公告号CN 113982365 A发布的一种折叠帐篷,其中通过设置篷布和可折叠式的骨架,使得帐篷收缩成扁平状,然后操作者再对骨架进行折叠,使得帐篷体积减小,从而方便操作者携带。
[0004]但是折叠部件与篷布在撑开后,在遇到大风天气时,很容易被吹动及掀翻,在大风天气时非常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帐篷,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折叠帐篷,所述工作箱的底端设有篷布,所述篷布的侧壁设有多组拉条,多组所述拉条的内壁开设有插孔,所述工作箱的顶端设有折叠机构;
[0007]折叠机构包括收纳盒,所述工作箱的顶端设有多组收纳盒,多组所述收纳盒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折叠箱,所述折叠箱的侧壁设有两组橡胶块,所述折叠箱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地钉。
[0008]优选的,所述地钉的侧壁卡死和有卡槽,所述地钉的侧壁位于卡槽的下方设有多组凹槽。
[0009]优选的,所述工作箱的内部设有收缩机构,所述收缩机构包括转轴,所述工作箱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工作箱的底端开设有孔洞,所述孔洞的内壁设有金属环,所述转轴的侧壁固定连接于篷布的顶端,且篷布通过金属环延伸至工作箱外部。
[0010]优选的,所述工作箱的侧壁设有控制盒,所述转轴的一端延伸至控制盒内部,所述转轴延伸至控制盒内部的一端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的侧壁设有摇把,且摇把的一端延伸至控制盒外部。
[0011]优选的,所述控制盒的内壁设有两组齿块,且两组齿块可与齿轮啮合,所述齿轮的侧壁设有弹簧,且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控制盒的内壁。
[0012]优选的,所述收缩机构均为碳纤维材质,所述插孔的内壁设有鸡眼铆钉垫片。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通过工作箱、收纳盒、篷布、拉条、折叠箱、地钉的相互配合,使得在搭建帐篷时,只需将折叠箱依次翻开后,再将地钉穿过插孔后插入土地中,即可使篷布被撑开,且在遇到大风天气时,因多组地钉牢牢的插在土地中,使得大风无法吹动篷布或掀翻篷
布,大大提高了该装置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立体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折叠机构立体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地钉立体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工作箱剖视图。
[0019]图中:100、工作箱;200、折叠机构;300、收缩机构;
[0020]101、篷布;102、拉条;103、插孔;
[0021]201、收纳盒;202、折叠箱;203、橡胶块;204、地钉;205、卡槽;206、凹槽;
[0022]301、转轴;302、金属环;303、控制盒;304、矩形槽;305、矩形块;306、齿轮;307、摇把;308、齿块;309、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5]一种折叠帐篷,如图1

3所示,工作箱100的底端设有篷布101,篷布101的侧壁设有多组拉条102,多组拉条102的内壁开设有插孔103,工作箱100的顶端设有折叠机构200;
[0026]折叠机构200包括收纳盒201,工作箱100的顶端设有多组收纳盒201,多组收纳盒20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折叠箱202,折叠箱202的侧壁设有两组橡胶块203,折叠箱202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地钉204,地钉204的侧壁卡死和有卡槽205,地钉204的侧壁位于卡槽205的下方设有多组凹槽206,收缩机构300均为碳纤维材质,插孔103的内壁设有鸡眼铆钉垫片。
[0027]需要说明的是折叠箱202设有多个,多个折叠箱202之间均为转动连接,且多个折叠箱202根据大小顺序一次首位转动连接,在需要搭起帐篷时,只需先将多组折叠箱202一次翻开,直至地钉204被翻出,再将多组拉条102上的插孔103穿过地钉204,通过卡槽205与鸡眼铆钉垫片卡接,防止拉条102在地钉204上上下滑动,鸡眼铆钉垫片的设置防止了地钉204挂怀插孔103,此时再将多组地钉204插入土地中,因多组地钉204与多组拉条102相互拉扯所产生的力,使得篷布101被撑开,此时帐篷搭建完毕,当需要收起帐篷时,只需将拉条102与地钉204分离,再将多组折叠箱202收起,最终将最上层的折叠箱202收进收纳盒201中,因橡胶块203与收纳盒201内壁的摩擦力,即可防止折叠箱202意外翻开,因折叠机构200均为碳纤维材料,所以使得该机构整体质量比较轻,且强度高。
[0028]请着重参阅图1

4,工作箱100的内部设有收缩机构300,收缩机构300包括转轴301,工作箱100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轴301,工作箱100的底端开设有孔洞,孔洞的内壁设有金属环302,转轴301的侧壁固定连接于篷布101的顶端,且篷布101通过金属环302延伸至工作箱100外部,工作箱100的侧壁设有控制盒303,转轴301的一端延伸至控制盒303内部,转轴301延伸至控制盒303内部的一端开设有矩形槽304,矩形槽30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矩形块305,矩形块305的侧壁设有摇把307,且摇把307的一端延伸至控制盒303外部,控制盒303的
内壁设有两组齿块308,且两组齿块308可与齿轮306啮合,齿轮306的侧壁设有弹簧309,且弹簧309的另一端连接于控制盒303的内壁。
[0029]当需要将篷布101收起时,只需向控制盒303方向推动摇把307后再转动摇把307,摇把307通过齿轮306带动矩形块305转动,矩形块305通过矩形槽304带动转轴301转动,转轴301即可将篷布101缠绕在转轴301上,金属环302的设置减小了篷布101与孔洞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收起篷布101时更轻松,且防止孔洞将篷布101刮坏,在将篷布101完全收进工作箱100内部后即可松开摇把307,摇把307通过弹簧309复位带动齿轮306与齿块308啮合,此时齿轮306无法转动,即转轴301无法转动,防止篷布101再从孔洞中滑出。
[0030]使用时,只需先将多组折叠箱202一次翻开,直至地钉204被翻出,再将多组拉条102上的插孔103穿过地钉204,再将多组地钉204插入土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帐篷,包括工作箱(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100)的底端设有篷布(101),所述篷布(101)的侧壁设有多组拉条(102),多组所述拉条(102)的内壁开设有插孔(103),所述工作箱(100)的顶端设有折叠机构(200);折叠机构(200)包括收纳盒(201),所述工作箱(100)的顶端设有多组收纳盒(201),多组所述收纳盒(20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折叠箱(202),所述折叠箱(202)的侧壁设有两组橡胶块(203),所述折叠箱(202)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地钉(2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钉(204)的侧壁卡设有卡槽(205),所述地钉(204)的侧壁位于卡槽(205)的下方设有多组凹槽(20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100)的内部设有收缩机构(300),所述收缩机构(300)包括转轴(301),所述工作箱(100)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轴(301),所述工作箱(100)的底端开设有孔洞,所述孔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光耀陈左云何东梅潘俊刘萍
申请(专利权)人:霍邱冉冉旅游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