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帘外开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0958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湿帘外开窗,涉及一种湿帘技术领域。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湿帘本体和外开窗结构,其中,湿帘本体上设置有水路结构,水路结构包括第一水路结构和第二水路结构,第一水路结构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一连通管、第一水泵、第一雾化喷头和第一湿帘纸,湿帘本体包括湿帘墙和固定杆,固定杆包括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第二水路结构包括第二进水管、第二连通管、第二水泵、第二雾化喷头和第二湿帘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湿帘本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相应的连接杆,并且在连接杆上设置有定位螺栓,通过定位螺栓与湿帘本体上设置有的固定通孔进行可拆卸连接,从而极大的保证了设备不仅安装方便,后期拆卸也很便捷。后期拆卸也很便捷。后期拆卸也很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帘外开窗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湿帘
,特别是涉及一种湿帘外开窗。

技术介绍

[0002]湿帘,是指配合负压风机可应用于家禽养殖,畜牧业养殖,温室种植,园艺花卉种植,工业生产等室内的降温加湿功能,湿帘是安装在窗户的另一侧,空气穿过湿帘蒸发,再由风扇吹向各角落,致使室内温度迅速下降起来,温室结构与湿帘必须完善配合才能发挥湿帘最大的功率,优质湿帘还不含易使皮肤过敏的苯酚等化学物质,安装使用时对人体无毒无害,绿色、安全、节能、环保和经济。
[0003]目前市场上的湿帘,在使用过程中,使用时间过长后,就会出现堆积情形,就需要更换了,但是湿帘的更换过程,有点繁琐,需要进行多个重复性操作,工作人员不易拆卸和安装,这样极耗费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湿帘外开窗,使其通过在湿帘本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相应的连接杆,并且在连接杆上设置有定位螺栓,通过定位螺栓与湿帘本体上设置有的固定通孔进行可拆卸连接,同时,在湿帘本体的侧端通过可拆卸的连接座与两侧的湿帘纸进行连接,从而极大的保证了设备不仅安装方便,后期拆卸也很便捷。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湿帘外开窗,包括湿帘本体和外开窗结构,所述外开窗结构设置在所述湿帘本体上,其中,所述湿帘本体上设置有水路结构,所述水路结构包括第一水路结构和第二水路结构,所述第一水路结构设置在所述湿帘本体的左端,并且所述第一水路结构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一连通管、第一水泵、第一雾化喷头和第一湿帘纸,所述湿帘本体包括湿帘墙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包括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设置在所述湿帘墙的左端,所述第二固定杆设置在所述湿帘墙的右端,所述第一进水管通过所述第一连通管与所述第一水泵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下端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雾化喷头连通,所述第一湿帘纸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左端,并且所述第一雾化喷头与所述第一湿帘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水路结构设置在所述湿帘本体的右端,并且所述第二水路结构包括第二进水管、第二连通管、第二水泵、第二雾化喷头和第二湿帘纸,所述第二进水管通过所述第二连通管与所述第二水泵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下端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雾化喷头连通,所述第二湿帘纸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右端,并且所述第二雾化喷头与所述第二湿帘纸对应设置。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水管包括第一上进水管和第一下进水管,所述第一连通管包括第一上连通管和第一下连通管,所述第一水泵包括第一上水泵和第一下水泵,所述第一雾化喷头包括第一上雾化喷头和第一下雾化喷头,所述第一上进水管通过所述第一上连通管与所述第一上水泵连通,所述第一上水泵的下端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上雾化喷头连通,
并且所述第一上雾化喷头与所述第一湿帘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下进水管通过所述第一下连通管与所述第一下水泵连通,所述第一下水泵的上端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下雾化喷头连通,并且所述第一下雾化喷头与所述第一湿帘纸对应设置。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进水管包括第二上进水管和第二下进水管,所述第二连通管包括第二上连通管和第二下连通管,所述第二水泵包括第二上水泵和第二下水泵,所述第二雾化喷头包括第二上雾化喷头和第二下雾化喷头,所述第二上进水管通过所述第二上连通管与所述第二上水泵连通,所述第二上水泵的下端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上雾化喷头连通,并且所述第二上雾化喷头与所述第二湿帘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下进水管通过所述第二下连通管与所述第二下水泵连通,所述第二下水泵的上端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下雾化喷头连通,并且所述第二下雾化喷头与所述第二湿帘纸对应设置。
[0008]优选的,所述湿帘墙上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在所述湿帘墙的顶端,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在所述湿帘墙的底端。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置有定位螺栓,所述湿帘墙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通孔,所述定位螺栓与所述固定通孔对应连接。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1]1、本技术通过在湿帘本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相应的连接杆,并且在连接杆上设置有定位螺栓,通过定位螺栓与湿帘本体上设置有的固定通孔进行可拆卸连接,同时,在湿帘本体的侧端通过可拆卸的连接座与两侧的湿帘纸进行连接,从而极大的保证了设备不仅安装方便,后期拆卸也很便捷。
[0012]2、本技术中在湿帘两侧分别设置有呈上下结构设置的四组进水管和雾化喷头,从而能够保证在两个方向四个位置上对湿帘的持续供水,从而提高设备的换热效果。
[0013]3、本技术中对进水管采用了U型结构设置,使得进水管在进水管的过程需要经过两组弯头,从而有效的对进水管内的水流进行了缓冲,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了两侧湿帘纸收到的冲击力变小,进而保证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与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所举实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16]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包括湿帘本体和外开窗结构,外开窗结构设置在湿帘本体上,湿帘本体包括湿帘墙1和固定杆,固定杆包括第一固定杆2和第二固定杆3,第一固定杆2设置在湿帘墙1的左端,第二固定杆3设置在湿帘墙1的右端,湿帘墙1上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第一连接杆4设置在湿帘墙1的顶端,第二连接杆5设置在湿帘墙1的底端,第一连接杆4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定位螺栓6,湿帘墙1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固定板7,第一固定板7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通孔8,第一定位螺栓6与第一固定通孔8对应连接并且第一定位螺栓6的数量与第一固定板7的数量相同,第二连接杆5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定位螺栓9,湿帘墙1下端设置有若干第二固定板10,第二固定板10上设置有第二固
定通孔11,第二定位螺栓9与第二固定通孔11对应连接并且第二定位螺栓9的数量与第二固定板10的数量相同。
[0017]本实施例中,湿帘本体上设置有水路结构,水路结构包括第一水路结构和第二水路结构,第一水路结构设置在湿帘本体的左端并且第一水路结构设置在第一固定杆2上,第二水路结构设置在湿帘本体的右端并且第二水路结构设置在第二固定杆3上。
[0018]本实施例中,第一水路结构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一连通管、第一水泵、第一雾化喷头和第一湿帘纸12,第一进水管通过第一连通管与第一水泵连通,第一水泵的下端通过管路与第一雾化喷头连通,第一湿帘纸12设置在第一固定杆2的左端,并且第一雾化喷头与第一湿帘纸12对应设置,第一进水管包括第一上进水管13和第一下进水管14,第一连通管包括第一上连通管15和第一下连通管16,第一水泵包括第一上水泵17和第一下水泵18,第一雾化喷头包括第一上雾化喷头19和第一下雾化喷头20,第一上进水管13通过第一上连通管15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帘外开窗,包括湿帘本体和外开窗结构,所述外开窗结构设置在所述湿帘本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帘本体上设置有水路结构,所述水路结构包括第一水路结构和第二水路结构,所述第一水路结构设置在所述湿帘本体的左端,并且所述第一水路结构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一连通管、第一水泵、第一雾化喷头和第一湿帘纸,所述湿帘本体包括湿帘墙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包括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设置在所述湿帘墙的左端,所述第二固定杆设置在所述湿帘墙的右端,所述第一进水管通过所述第一连通管与所述第一水泵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下端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雾化喷头连通,所述第一湿帘纸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左端,并且所述第一雾化喷头与所述第一湿帘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水路结构设置在所述湿帘本体的右端,并且所述第二水路结构包括第二进水管、第二连通管、第二水泵、第二雾化喷头和第二湿帘纸,所述第二进水管通过所述第二连通管与所述第二水泵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下端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雾化喷头连通,所述第二湿帘纸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右端,并且所述第二雾化喷头与所述第二湿帘纸对应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帘外开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包括第一上进水管和第一下进水管,所述第一连通管包括第一上连通管和第一下连通管,所述第一水泵包括第一上水泵和第一下水泵,所述第一雾化喷头包括第一上雾化喷头和第一下雾化喷头,所述第一上进水管通过所述第一上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楠张薇纪景悦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天宇源品温室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