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锂电池模块的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0940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电池模块的散热结构,涉及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有绝缘壳,所述绝缘壳的内部开设有电池仓,所述绝缘壳的两端设置有通道散热装置,所述绝缘壳的两侧设置有材料散热装置,所述材料散热装置远离绝缘壳的一侧设置有模块散热装置,所述绝缘壳的内部两侧设置有锂电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通道散热装置将热量抽出,且在电池仓中形成过堂风,持续散热,散热效果明显,通过材料散热装置,填充有硅脂多结构、材料散热,通过模块散热装置同时对铜杆、散热片散热,散热结构合理,散热结构多,散热效率高,该用于锂电池模块内的锂电池使用更安全,锂电池使用寿命更长。池使用寿命更长。池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锂电池模块的散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散热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锂电池模块的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使用环境温度不能过高,过高的温度容易产生危险。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3]1、现有锂电池模块往往很多块锂电池聚集在一起,散热通风效果很差,且大多不具备散热装置,仅依靠被动散热、自然风冷散热,散热效果差,且锂电池经常长时间使用,过高的温度影响使用寿命;
[0004]2、现有的用于锂电池模块的散热结构采用的材料导热性差,且散热结构单一,没有导热材料将热量从锂电池模块中导出,锂电池模块内部容易温度聚集,容易产生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用于锂电池模块的散热结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有绝缘壳,所述绝缘壳的内部开设有电池仓,所述绝缘壳的两端设置有通道散热装置,所述绝缘壳的两侧设置有材料散热装置,所述材料散热装置远离绝缘壳的一侧设置有模块散热装置,所述绝缘壳的内部两侧设置有锂电池,所述通道散热装置包括有抽热通道;所述材料散热装置包括有铜箔层;所述模块散热装置包括有底板。
[0007]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抽热通道两端且位于绝缘壳上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输出连接有第一扇叶。
[000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框的内部与抽热通道贯通连接。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铜箔层的一侧与锂电池连接,所述铜箔层的另一侧与绝缘壳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绝缘壳对应铜箔层的外侧表面设置有金属基板,所述金属基板远离绝缘壳的一侧设置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内部设置有硅脂,所述导热板远离金属基板的一侧与模块散热装置固定连接。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锂电池通过铜箔层设置在绝缘壳的内部两侧。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底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散热片,所述模块散热装置包括有传热底座,所述传热底座设置在绝缘壳对应铜箔层的外侧表面的底部,所述传热底座远离的绝缘壳一端固定连接导热铜管,所述传热底座通过导热铜管固定连接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设置于散热片的一侧。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散热风扇包括有安装壳,所述内插
接有铜杆,所述铜杆通过安装壳的底部与导热铜管相连,所述铜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连接有有第二扇叶。
[001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4]1、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锂电池模块的散热结构,通过通道散热装置的抽热通道、固定框、固定架、驱动电机、第一扇叶的共同作用下,抽热通道开设于电池仓内,位于两侧锂电池之间,两端的通道散热装置的驱动电机驱动第一扇叶转动配合下将抽热通道中热量抽出,且在电池仓中形成过堂风,持续散热,可将电池仓中间汇聚的热量很好的散出,散热效果明显。
[0015]2、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锂电池模块的散热结构,通过材料散热装置的铜箔层、金属基板、导热板,导热板、硅脂的共同作用下,铜箔层有着很好的导热性,将锂电池产生的热量通过绝缘壳传递至金属基板,金属也都有着良好的导热性,且可以加固该用于锂电池模块的散热结构,金属基板将热量进一步传递至导热板中,且导热板内填充有硅脂,硅脂是一种导热性良好且多半不导电的膏状热界面材料,硅脂填充导热板部位的孔隙,取代低导热率的空气,实现减少热阻,增强导热,导热板远离金属基板的一侧与模块散热装置固定连接,热量可进一步传输至模块散热装置上,多结构、材料散热,散热效果好。
[0016]3、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锂电池模块的散热结构,通过模块散热装置的底板、散热片、传热底座、散热风扇、导热铜管、安装壳、铜杆、电机、第二扇叶的共同作用下,底板与材料散热装置相连,可将热量传递至散热片上,传热底座将锂电池热量导出通过导热铜管与散热风扇内的铜杆相连接,电机驱动第二扇叶转动可同时对铜杆、散热片散热,该用于锂电池模块的散热结构合理,散热结构多,散热效率高,该用于锂电池模块内的锂电池使用更安全,锂电池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用于锂电池模块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通道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材料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模块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散热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主体;2、电池仓;3、通道散热装置;4、绝缘壳;5、材料散热装置;6、模块散热装置;7、锂电池;31、抽热通道;32、固定框;33、固定架;34、第一扇叶;35、驱动电机;51、铜箔层;52、金属基板;53、导热板;54、硅脂;61、底板;62、散热片;63、散热风扇;64、传热底座;65、导热铜管;631、安装壳;632、铜杆;633、第二扇叶;634、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锂电池模块的散热结构,包括主体1,主体1包括有绝缘壳4,绝缘壳4的内部开设有电池仓2,绝缘壳4的两端设置有通道散热装置3,绝缘壳4的两侧设置有材料散热装置5,材料散热装置5远离绝缘壳4的一侧设置有模块散热
装置6,绝缘壳4的内部两侧设置有锂电池7。
[0026]实施例2
[0027]如图1

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通道散热装置3包括有抽热通道31,抽热通道31两端且位于绝缘壳4上设置有固定框32,固定框3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架33,固定架33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35,驱动电机35的一端输出连接有第一扇叶34,固定框32的内部与抽热通道31贯通连接。
[002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通道散热装置3的抽热通道31、固定框32、固定架33、驱动电机35、第一扇叶34的共同作用下,抽热通道31开设于电池仓2内,位于两侧锂电池7之间,两端的通道散热装置3的驱动电机35驱动第一扇叶34转动配合下将抽热通道31中热量抽出,且在电池仓2中形成过堂风,持续散热,可将电池仓2中间汇聚的热量很好的散出,散热效果明显。
[0029]实施例3
[0030]如图1

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材料散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锂电池模块的散热结构,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包括有绝缘壳(4),所述绝缘壳(4)的内部开设有电池仓(2),所述绝缘壳(4)的两端设置有通道散热装置(3),所述绝缘壳(4)的两侧设置有材料散热装置(5),所述材料散热装置(5)远离绝缘壳(4)的一侧设置有模块散热装置(6),所述绝缘壳(4)的内部两侧设置有锂电池(7),所述通道散热装置(3)包括有抽热通道(31);所述材料散热装置(5)包括有铜箔层(51);所述模块散热装置(6)包括有底板(6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锂电池模块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热通道(31)两端且位于绝缘壳(4)上设置有固定框(32),所述固定框(3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架(33),所述固定架(33)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35),所述驱动电机(35)的一端输出连接有第一扇叶(3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锂电池模块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32)的内部与抽热通道(31)贯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锂电池模块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箔层(51)的一侧与锂电池(7)连接,所述铜箔层(51)的另一侧与绝缘壳(4)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绝缘壳(4)对应铜箔层(51)的外侧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能荣张志刚邓文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海泰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