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封堵装置和具有其的排水管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0927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管道封堵装置和具有其的排水管道,所述管道封堵装置包括:壳体和气囊,所述壳体包括其围成的内腔、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在所述内腔的轴向上相对,所述内腔通过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与外界连通;所述气囊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内腔中,所述气囊包括第一口,所述壳体还包括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的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气体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管道封堵装置能够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具有较高的封堵效率。且具有较高的封堵效率。且具有较高的封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道封堵装置和具有其的排水管道


[0001]本技术涉及管道维护设备的
,具体地,涉及一种管道封堵装置和具有其的排水管道。

技术介绍

[0002]管道维护前需要对管道进行封堵。在相关技术中,需要将管道内水体排空或者在水下实现排水管道与水体压力平衡后,在管道的管口以焊接堵板、加装临时封堵装置等方式封堵管道,维护完成后还需要拆除堵板、封堵装置,从而封堵管道。不仅操作复杂,工作时间较长,而且还涉及水下潜水作业,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以及操作的危险程度,并且实施封堵管道的过程时间过长、封堵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管道封堵装置,该管道封堵装置能够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具有较高的封堵效率。
[0005]本技术实施例的管道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其围成的内腔、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在所述内腔的轴向上相对,所述内腔通过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与外界连通;气囊,所述气囊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内腔中,且所述气囊能够收缩和扩张,所述气囊包括第一口,所述壳体还包括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的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气体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口连通,所述气囊具有封堵状态,处于所述封堵状态的气囊的外表面与内腔的内壁面相接触,以使所述气囊在所述内腔的轴向上阻断,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
[0006]本技术实施例的管道封堵装置与管道相连,在管道需要进行封堵时,只需通过气体通道向气囊内充气,使气囊的体积增大并能够对内腔进行封堵,使进水口进入的流体被气囊截流。无需封堵时,仅需将气囊中的气体排出,就可以使流入内腔的流体恢复正常地流动。从而代替人工安装和拆卸堵板,不仅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提高了封堵的效率。
[0007]由此,本技术实施例的管道封堵装置能够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具有较高的封堵效率。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道封堵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在所述内腔的内壁面上,且与处于所述封堵状态的所述气囊相接触。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腔的内壁面包括支撑段,所述支撑段为环形凹弧面,处于所述封堵状态的所述气囊的外表面与所述支撑段相接触。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进一步包括:通气管,所述通气管限定出所述气体通道,所述通气管穿过所述壳体且伸入所述内腔中,以使所述气体通道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口连通。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道封堵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壳体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通气管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密封圈套设在所述通气管上,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周面与第一通孔的内壁面相抵,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内周面与所述通气管的外表面相抵。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道封堵装置进一步包括:风机,所述风机用于向气囊内送气或者抽气,所述风机包括第二口,所述第二口与所述气体通道的所述一端连通。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二通孔和开关阀,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内腔的轴向上位于所述出水口和所述气囊之间,所述开关阀设在第二通孔上。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道封堵装置进一步包括:抽水泵,所述抽水泵包括抽水口,所述抽水口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道封堵装置进一步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报警装置,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报警装置之间电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设在所述内腔中,且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气囊与所述进水口之间。
[0016]本技术实施例的排水管道包括:多个管体;和管道封堵装置,所述管道封堵装置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管道封堵装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管体之间设有所述管道封堵装置。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管道封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排水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管道封堵装置100;
[0021]壳体1;内腔10;支撑段101;进水口11;出水口12;气体通道13;通气管14;第二通孔15;
[0022]气囊2;第一口21;
[0023]第一密封圈3;第二密封圈4;
[0024]管体2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管道封堵装置100。
[0027]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管道封堵装置100包括壳体1和气囊2。
[0028]壳体1包括其围成的内腔10、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在内腔10的轴向上相对,内腔10通过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与外界连通。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适于与其它管道相连。例如,壳体1通过进水口11与一个管道的出水口连通,壳体1通过出水口12与另一个管道的出水口连通,从而使该一个管道与该另一个管道相连通。
[0029]气囊2的至少部分设在内腔10中,气囊2能够收缩和扩张。其中,气囊2内进气后体
积膨胀增大为扩张,气囊2内排气后体积收缩减小为收缩。气囊包括第一口21,壳体1还包括气体通道13,气体通道13的一端与外界连通,气体通道13的另一端与第一口21连通。气囊2具有封堵状态,处于封堵状态的气囊2的外表面与内腔10的内壁面相接触,以使气囊2在内腔10的轴向上阻断,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
[0030]换言之,在需要对管道进行封堵时,通过气体通道13向气囊2中输送气体,使气囊2膨胀变大。当气囊2处于封堵状态时,气囊2膨胀至与内腔10的内壁面相接触,且从壳体1的进水口11进入内腔10的流体被气囊2阻挡,从而无法通过壳体1的进水口11排出。在不需要对管道进行封堵时,将气囊2中的气体排出,使气囊2体积减小至对流入内腔10的液体阻拦效果较小或者无阻拦效果。
[0031]本技术实施例的管道封堵装置100与管道相连,在管道需要进行封堵时,只需通过气体通道13向气囊2内充气,使气囊2的体积增大并能够对内腔10进行封堵,使进水口11进入的流体被气囊2截流。无需封堵时,仅需将气囊2中的气体排出,就可以使流入内腔10的流体恢复正常地流动。从而代替人工安装和拆卸堵板,不仅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提高了封堵的效率。
[0032]由此,本技术实施例的管道封堵装置100能够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具有较高的封堵效率。
[0033]为了使本申请更容易被理解,下面以内腔10的轴向与左右方向一致为例,进一步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管道封堵装置100。
[0034]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管道封堵装置100包括壳体1、第一密封圈3、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其围成的内腔、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在所述内腔的轴向上相对,所述内腔通过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与外界连通;气囊,所述气囊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内腔中,且所述气囊能够收缩和扩张,所述气囊包括第一口,所述壳体还包括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的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气体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口连通,所述气囊具有封堵状态,处于所述封堵状态的气囊与内腔的内壁面相接触,以使所述气囊在所述内腔的轴向上阻断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在所述内腔的内壁面上,且与处于所述封堵状态的所述气囊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道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的内壁面包括支撑段,所述支撑段为环形凹弧面,处于所述封堵状态的所述气囊的外表面与所述支撑段相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进一步包括:通气管,所述通气管限定出所述气体通道,所述通气管穿过所述壳体且伸入所述内腔中,以使所述气体通道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口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壳体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树明陈琨熊成龙丁玉江赵盛杰岳宏斌刘锦沈凤群张润冉龙明娄毅博李旭付兆明钟汝梅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