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电子连接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0800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连接线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电子连接线,包括主线,所述主线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复线,所述主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插头,所述主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插头,所述复线的顶部前侧均装设有前夹盖,所述所述复线的顶部后侧均装设有后夹盖,所述复线的外部下侧均套设有理线滑块。该便携式电子连接线,通过转动传动杆,并在铰接连杆和传动插杆的带动下,使得前夹盖进行开合,从而可对第二插头进行防护,避免了其在携带过程中发生进灰、渗水的现象,且由于前夹盖和后夹盖的长度较长,使得其在闭合时和对第二插头后部的线体进行稳定,避免了其在携带过程中发生过度弯折开裂的现象。中发生过度弯折开裂的现象。中发生过度弯折开裂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电子连接线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连接线
,具体为一种便携式电子连接线。

技术介绍

[0002]电子连接线是连接电气线路的组件之一,主要是在器件与组件、组件与机柜以及系统与子系统之间起电连接和信号传递的作用,并且保持系统与系统之间不发生信号失真和能量损失的变化,其品质好坏关系到系统设备整体运作的可靠性,属于主机厂商的重要配套产品,其技术特性受下游行业的技术发展影响很大。
[0003]常见的电子连接线一般为了方便携带,一般均会通过绳子、皮筋等包扎后进行携带,但这种方式由于再携带时连接线的插头位置均为开放状态,导致在携带的过程中无法对其接口处进行保护,这样接口处受到外力容易出现损坏,而且接口内部会积攒灰尘和渗水,从而影响了电子连接线信号的传递,且在电子连接线携带的过程中其前部的多组线束容易发生打结、缠绕的现象,从而使得连接线的后续使用非常麻烦,不能满足电子连接线的工作要求,为此提出一种便携式电子连接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电子连接线,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电子连接线,包括主线,所述主线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复线,所述主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插头,所述主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插头,所述复线的顶部前侧均装设有前夹盖,所述复线的顶部后侧均装设有后夹盖,所述复线的外部下侧均套设有理线滑块,所述前夹盖的内部上侧通过轴承活动插设有传动杆,所述前夹盖和后夹盖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铰接连杆。
[0008]优选的,所述传动杆的杆身左侧均为螺纹结构,所述传动杆的左侧均贯穿后夹盖的内部对应位置,且传动杆的左侧与后夹盖的贯穿位置为旋接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铰接连杆均为X形交叉设置,所述铰接连杆的中部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前夹盖和后夹盖的左右两侧下部均横向开设有滑槽。
[0010]优选的,所述铰接连杆的底部内侧均横向固定连接有传动插杆,所述传动插杆均贯穿滑槽的内部,且滑槽的上下两侧均为弧形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理线滑块的内部插设有限位堵头,所述理线滑块和限位堵头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限位孔,且复线均贯穿限位孔的内部。
[0012]优选的,所述限位孔的内部上下两侧均装设有滚珠,所述限位堵头的后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弹簧,且弹簧的后端均与理线滑块的内部对应位置固定连接。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电子连接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该便携式电子连接线,通过转动传动杆,并在铰接连杆和传动插杆的带动下,使得前夹盖进行开合,从而可对第二插头进行防护,避免了其在携带过程中发生进灰、渗水的现象,且由于前夹盖和后夹盖的长度较长,使得其在闭合时和对第二插头后部的线体进行稳定,避免了其在携带过程中发生过度弯折开裂的现象,同时可通过按压限位堵头后来使得限位孔重叠,从而可通过上下滑动理线滑块来防止复线之间发生缠绕打结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前夹盖和第二插头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前夹盖和后夹盖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理线滑块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主线;2、复线;3、前夹盖;4、第一插头;5、理线滑块;6、第二插头;7、后夹盖;8、滑槽;9、传动杆;10、铰接连杆;11、传动插杆;12、限位堵头;13、限位孔;1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电子连接线,包括主线1、复线2、前夹盖3、第一插头4、理线滑块5、第二插头6、后夹盖7、滑槽8、传动杆9、铰接连杆10、传动插杆11、限位堵头12、限位孔13和弹簧14,请参阅图1,主线1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复线2,主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插头4,请参阅图2,主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插头6,复线2的顶部前侧均装设有前夹盖3,复线2的顶部后侧均装设有后夹盖7,请参阅图1,复线2的外部下侧均套设有理线滑块5,请参阅图3,前夹盖3的内部上侧通过轴承活动插设有传动杆9,前夹盖3和后夹盖7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铰接连杆10。
[0023]传动杆9的杆身左侧均为螺纹结构,传动杆9的左侧均贯穿后夹盖7的内部对应位置,且传动杆9的左侧与后夹盖7的贯穿位置为旋接设置。
[0024]铰接连杆10均为X形交叉设置,铰接连杆10的中部均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前夹盖3和后夹盖7的左右两侧下部均横向开设有滑槽8。
[0025]铰接连杆10的底部内侧均横向固定连接有传动插杆11,传动插杆11均贯穿滑槽8的内部,且滑槽8的上下两侧均为弧形设置,通过转动传动杆9,并在铰接连杆10和传动插杆11的带动下,使得前夹盖3进行开合,从而可对第二插头6进行防护,避免了其在携带过程中发生进灰、渗水的现象,且由于前夹盖3和后夹盖7的长度较长,使得其在闭合时和对第二插头6后部的线体进行稳定,避免了其在携带过程中发生过度弯折开裂的现象。
[0026]请参阅图4,理线滑块5的内部插设有限位堵头12,理线滑块5和限位堵头12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限位孔13,且复线2均贯穿限位孔13的内部。
[0027]限位孔13的内部上下两侧均装设有滚珠,限位堵头12的后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弹簧14,且弹簧14的后端均与理线滑块5的内部对应位置固定连接,通过按压限位堵头12后来使得限位孔13重叠,从而可通过上下滑动理线滑块5来防止复线2之间发生缠绕打结的现象。
[0028]本装置的工作原理:首先转动传动杆9,并在铰接连杆10和传动插杆11的带动下,使得前夹盖3进行开合,从而可对第二插头6进行防护,避免了其在携带过程中发生进灰、渗水的现象,且由于前夹盖3和后夹盖7的长度较长,使得其在闭合时和对第二插头6后部的线体进行稳定,避免了其在携带过程中发生过度弯折开裂的现象,其次通过按压限位堵头12后来使得限位孔13重叠,从而可通过上下滑动理线滑块5来防止复线2之间发生缠绕打结的现象。
[00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电子连接线,包括主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线(1)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复线(2),所述主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插头(4),所述主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插头(6),所述复线(2)的顶部前侧均装设有前夹盖(3),所述复线(2)的顶部后侧均装设有后夹盖(7),所述复线(2)的外部下侧均套设有理线滑块(5),所述前夹盖(3)的内部上侧通过轴承活动插设有传动杆(9),所述前夹盖(3)和后夹盖(7)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铰接连杆(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电子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9)的杆身左侧均为螺纹结构,所述传动杆(9)的左侧均贯穿后夹盖(7)的内部对应位置,且传动杆(9)的左侧与后夹盖(7)的贯穿位置为旋接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电子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连杆(10)均为X形交叉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继武丁丽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永进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