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侯昌衡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连接的装配式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0631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连接的装配式建筑,包括第一建筑板与第二建筑板,所述第一建筑板与第二建筑板相靠近的一侧为相互贴合设置,所述第一建筑板与第二建筑板前侧靠近顶部处均固定连接有窗户,所述第一建筑板顶部靠近右侧处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建筑板右侧靠近顶部处开设有两个定位孔,两个所述定位孔为上下设置,两个所述定位孔内腔与第一螺纹孔内腔为相互贯通设置,从而使得该装置实现了装配式建筑便于连接安装的目的,使建筑施工领域的施工效率极大提高,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人员的施工强度,非常符合当前建筑领域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性能需求,同时使建筑完成后便于采光,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连接的装配式建筑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连接的装配式建筑。

技术介绍

[0002]由预制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在工厂加工制作好的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和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为建筑领域的工作效率和工程进度提供极大支持;
[0003]但是一般装配式建筑不易安装连接,为施工人员带来很大的技术难题,拖缓工程进度,这里推出一种便于连接的装配式建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连接的装配式建筑,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连接的装配式建筑,包括第一建筑板与第二建筑板,所述第一建筑板与第二建筑板相靠近的一侧为相互贴合设置,所述第一建筑板与第二建筑板前侧靠近顶部处均固定连接有窗户,所述第一建筑板顶部靠近右侧处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建筑板右侧靠近顶部处开设有两个定位孔,两个所述定位孔为上下设置,两个所述定位孔内腔与第一螺纹孔内腔为相互贯通设置,所述第二建筑板左侧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杆,两个所述定位杆均位于相邻的定位孔内腔,两个所述定位杆上靠近左端处均开设有第二螺纹孔,两个所述第二螺纹孔均与第一螺纹孔内腔为相互贯通设置,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腔靠近顶部处啮合设有螺栓。
[000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建筑板右侧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第二建筑板左侧靠近顶部处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腔顶部和底部靠近右侧处均开设有盲孔,所述定位块位于定位槽内腔,所述定位块左侧靠近中心处与第一建筑板右侧靠近顶部处共同插接有固定管。
[000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管内腔贯穿设有连动杆,所述连动杆左端为倾斜设置,所述连动杆右端固定连接有连动块,所述连动杆外侧边缘靠近左端处固定套设有连动环,所述连动环右侧与固定管内腔右侧共同固定连接有连动弹簧,所述连动弹簧套设在连动杆外侧边缘。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块顶部和底部靠近右侧处均开设有通孔,两个所述通孔内腔均贯穿设有插接杆,两个所述插接杆相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相远离的一侧均与定位块内腔共同固定连接有插接弹簧,两个所述插接弹簧均套设在相邻的插接杆外侧边缘,两个所述连接块相靠近的一侧均与连动块之间为相互贴合设置。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连接块右侧靠近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定位
块内腔右侧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块均位于滑槽内腔。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建筑板与第二建筑板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槽内腔左右两侧靠近顶部处均开设有安装孔,若干个所述安装孔内腔均活动连接有活动板,相邻的所述活动板相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块,相邻的所述活动板相远离的一侧靠近顶部和底部均与相邻的安装孔内腔共同固定连接有卡接弹簧,若干个是活动板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活动块,若干个所述安装孔内腔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限位槽,若干个所述活动块均位于相邻的限位槽内腔。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建筑板与第二建筑板底部有楼板,所述楼板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安装柱,若干个所述安装柱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均为倾斜设置,若干个所述安装柱左右两侧靠近顶部处均开设有弧形孔,且若干个所述安装柱均位于相邻的安装槽底部。
[0012]本技术所提供的有益效果是:
[0013]通过各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将第一建筑板与第二建筑板进行定位连接,提高了组装的精准度,并对第一建筑板与第二建筑板进行双重连接固定,提高了第一建筑板与第二建筑板连接的牢固度,且便于将第一建筑板、第二建筑板、楼板进行组装,从而使得该装置实现了装配式建筑便于连接安装的目的,使建筑施工领域的施工效率极大提高,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人员的施工强度,非常符合当前建筑领域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性能需求,同时使建筑完成后便于采光,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5]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16]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0017]图4为图3中C处放大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部件安装柱立体图。
[0019]附图中,1、第一建筑板;2、第二建筑板;3、螺栓;4、定位杆;5、窗户;6、楼板;7、安装柱;8、定位块;9、插接杆;10、连接块;11、插接弹簧;12、滑块;13、固定管;14、连动杆;15、连动块;16、连动环;17、连动弹簧;18、卡接弹簧;19、活动板;20、弧形块;21、活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技术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0021]需要理解的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2]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便于连接的装配式建筑,包括第一建筑板1与第二建筑板2,第一建筑板1与第二建筑板2相靠近的一侧为相互贴合设置,第一建筑板1与第二建筑板2前侧靠近顶部处均固定连接有窗户5,第一建筑板1顶部靠近右侧处开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建筑板1右侧靠近顶部处开设有两个定位孔,两个定位孔为上下设置,两个定位孔内腔与第一螺纹孔内腔为相互贯通设置,第二建筑板2左侧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杆4,两个定位杆4均位于相邻的定位孔内腔,两个定位杆4上靠近左端处均开设有第二螺纹孔,两个第二螺纹孔均与第一螺纹孔内腔为相互贯通设置,第一螺纹孔内腔靠近顶部处啮合设有螺栓3。
[0023]起到了对第一建筑板1和第二建筑板2连接固定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建筑板1右侧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定位块8,第二建筑板2左侧靠近顶部处开设有定位槽,定位槽内腔顶部和底部靠近右侧处均开设有盲孔,定位块8位于定位槽内腔,定位块8左侧靠近中心处与第一建筑板1右侧靠近顶部处共同插接有固定管13,固定管13内腔贯穿设有连动杆14,连动杆14左端为倾斜设置,连动杆14右端固定连接有连动块15,连动杆14外侧边缘靠近左端处固定套设有连动环16,连动环16右侧与固定管13内腔右侧共同固定连接有连动弹簧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连接的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建筑板与第二建筑板,所述第一建筑板与第二建筑板相靠近的一侧为相互贴合设置,所述第一建筑板与第二建筑板前侧靠近顶部处均固定连接有窗户,所述第一建筑板顶部靠近右侧处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建筑板右侧靠近顶部处开设有两个定位孔,两个所述定位孔为上下设置,两个所述定位孔内腔与第一螺纹孔内腔为相互贯通设置,所述第二建筑板左侧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杆,两个所述定位杆均位于相邻的定位孔内腔,两个所述定位杆上靠近左端处均开设有第二螺纹孔,两个所述第二螺纹孔均与第一螺纹孔内腔为相互贯通设置,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腔靠近顶部处啮合设有螺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连接的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建筑板右侧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第二建筑板左侧靠近顶部处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腔顶部和底部靠近右侧处均开设有盲孔,所述定位块位于定位槽内腔,所述定位块左侧靠近中心处与第一建筑板右侧靠近顶部处共同插接有固定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连接的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内腔贯穿设有连动杆,所述连动杆左端为倾斜设置,所述连动杆右端固定连接有连动块,所述连动杆外侧边缘靠近左端处固定套设有连动环,所述连动环右侧与固定管内腔右侧共同固定连接有连动弹簧,所述连动弹簧套设在连动杆外侧边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连接的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昌衡
申请(专利权)人:侯昌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