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囊组及包括气囊组的可调床支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10546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囊组及包括气囊组的可调床支撑系统,涉及充气床技术领域,解决了气囊用于双人充气床的结构适配性较低的技术问题。其技术要点包括并列布置的两个支撑充气体,两个支撑充气体上分别连接有气嘴,所述气嘴分别固定于两个支撑充气体的相邻面上,且两个支撑充气体的气嘴位于所处相邻面上呈纵向错位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避免相邻气囊之间气嘴的结构抵触,提升气囊用于双人床上适配性的优点。性的优点。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囊组及包括气囊组的可调床支撑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充气床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调床架用充气床垫。

技术介绍

[0002]在公告号为CN2889025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巢穴布套内置充气床垫内胆的充气床,包括布套和若干个充气床垫内胆,每个充气床垫内胆都熔接一气咀,气咀通过一连接管连接到布套外侧的输气泄气阀门,输气泄气阀门连接一输气泄气马达再经输气导管对充气床垫内胆进行输气或泄气。
[0003]随着智能充气床产品日渐成熟,消费者对其的关注也越来越高。现有的智能床规格多为家用的标准双人床大小,通过在固定床架或电动床架上左右并列放置两排的气囊实现对两个使用者人体的充气支撑效果以及多个位置的活动调节动作。床架表面放置的两排气囊上均设置有气嘴用于连接气囊与气泵以进行充放气作业,但现有气嘴在气囊上的连接位置多为沿气囊侧壁面中线单一位置布置。由于双人床上需要放置至少两排的气囊,当两排气囊并列布置时,二者相邻面之间的气嘴因为在所处气囊上安装位置相同造成结构上的抵触,气嘴的抵触可能对气路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且造成两个气囊组之间的缝隙较大,若外加海绵条等填充物填充缝隙又使得生产成本上升,现有气嘴的位置结构设计对于双人床的适配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囊组,其具有避免相邻气囊之间气嘴的结构抵触,提升气囊用于双人床上适配性的优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囊组,包括并列布置的两个支撑充气体,两个支撑充气体上分别连接有气嘴,所述气嘴分别固定于两个支撑充气体的相邻面上,且两个支撑充气体的气嘴位于所处相邻面上呈纵向错位布置。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支撑充气体分别用于支撑两位使用者的躯体,保证双人充气床的基本功能。支撑充气体通过气嘴进行充放气以调节内部气压,提供不同的软硬触感。气囊组使用时,两个支撑充气体并排且头尾对齐放置,其气嘴设置在相邻面上,方便充放气的同时也保证气囊组外观上表面的平整度。两个支撑充气体相邻面上的气嘴纵向错位布置,即两个面上的气嘴在同一个基准竖直面上的投影位置分别位于上下两侧,使得当两个支撑充气体相邻布置时二者之间的距离实现最小化,且两个相邻面上的气嘴之间无直接接触,均顶靠在相邻的支撑充气体侧壁面上,保证了气路顺畅与稳定的同时,也提升了气囊组表面的平整性,总体提升了支撑充气体用于做双人床时的适配性。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嘴包括充放气嘴与检测气嘴。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充气体通过充放气嘴实现充气使用放气收纳与气压调节,检测气嘴用于检测支撑充气体内的气压大小,实现气压的精准控制,保证使用气囊组的最佳软硬舒适度。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嘴包括第一气嘴与第二气嘴,所述第一气嘴与第二气嘴位于所处支撑充气体的侧壁面上呈斜角错位布置,第一气嘴与相邻支撑充气体上的第二气嘴呈纵向错位布置,第二气嘴与相邻支撑充气体上的第一气嘴同呈纵向错位布置。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充气体上设置第一气嘴与第二气嘴用于满足充放气调压与气压检测的使用需求,而第一气嘴与第二气嘴之间的斜角错位布置用以配合相邻支撑充气体上的第一气嘴与第二气嘴,使得两个支撑充气体相邻面上四个气嘴的位置结构互不干涉,进一步提升支撑充气体用作双人床时的适配性。
[0011]本技术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床支撑系统,包括上述的气囊组,还包括可调床架,所述可调床架包括依次活动连接的背部床架、臀部床架、大腿床架与小腿床架,所述支撑充气体包括依次排列的背部气囊、臀部气囊、大腿气囊与小腿气囊,所述背部气囊、臀部气囊、大腿气囊与小腿气囊对应放置于背部床架、臀部床架、大腿床架与小腿床架上,所述背部气囊、臀部气囊、大腿气囊与小腿气囊上均连接有第一气嘴与第二气嘴,且背部气囊、大腿气囊与小腿气囊上的第一气嘴与第二气嘴的开口朝向臀部气囊开设,臀部气囊上的第一气嘴与第二气嘴的开口向下开设。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充气体由按人体躯干顺序排列的背部气囊、臀部气囊、大腿气囊与小腿气囊组成,以实现支撑充气体随可调床架转动进行折叠调节。由于背部床架、大腿床架与小腿床架在使用时均会产生位置上的相对转动,而臀部床架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将背部气囊、大腿气囊与小腿气囊上的气嘴开口朝向臀部气囊开设,臀部气囊的气嘴开口向下开设,使得气嘴所连接的管路在始终保持静止的臀部气囊处汇总,再通过臀部气囊下方同样始终保持静止的臀部床架连接至外界的气源,方便充放气调压的同时,也提升了气嘴与所连接气路的位置与使用稳定性。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充气体还包括头部气囊,所述头部气囊布置于背部气囊远离臀部气囊的另一侧,所述头部气囊上固定有第一气嘴与第二气嘴,其开口朝向臀部气囊。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头部气囊用于对头颈部进行支撑,对头部施以区别于背部的软硬支撑效果,进一步提升可调床支撑系统的舒适性。头部气囊上气嘴所连接的气路同样朝向臀部气囊延伸,以保证其位置状态以及使用状态的相对稳定性。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控制盒,所述控制盒放置于可调床架下方,所述第一气嘴与第二气嘴均连接有管路并与控制盒相连通。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盒放置于床架下方用于通过管路与气嘴连通各个气囊,以进行基本充放气的作业,并分别控制多个气囊内的气压,保证气囊组内气压与软硬度的调节效果。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头部气囊、背部气囊与臀部气囊上的第一气嘴为充放气嘴,第二气嘴为检测气嘴,所述大腿气囊与小腿气囊上的第一气嘴与第二气嘴均为充放气嘴;头部气囊的第一气嘴通过管路连接小腿气囊的第一气嘴,背部气囊的第一气嘴通过管路连接大腿气囊的第一气嘴,头部气囊、背部气囊、大腿气囊、小腿气囊的第二气嘴以及臀部气囊的第一气嘴与第二气嘴分别通过管路连接控制盒。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组装气囊组时,将一侧支撑充气体的头部气囊、背部气囊
与臀部气囊、大腿气囊与小腿气囊依次排列。头部气囊与小腿气囊的气路相连通,通过小腿气囊上的第二气嘴连接控制盒对头部气囊与小腿气囊一同进行充气,通过头部气囊上的第二气嘴检测二者的内部气压;背部气囊与大腿气囊的气路相连通,通过大腿气囊上的第二气嘴连接控制盒对背部气囊与大腿气囊一同进行充气,通过背部气囊上的第二气嘴检测二者的内部气压;臀部气囊分别通过第一气嘴与第二气嘴连接控制盒进行充放气与检测。通过气路的布置将支撑充气体分为三个独立的气路,方便充放气调压的同时也实现了支撑充气体不同位置不同软硬支撑效果的分段控制,保证可调床支撑系统整体的使用舒适度。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囊组上表面布置有舒适层,气囊组与舒适层的外侧套设有床罩。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舒适层用于提升人体卧趟于气囊组上时触感的舒适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囊组,包括并列布置的两个支撑充气体(2),两个支撑充气体(2)上分别连接有气嘴(3),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嘴(3)分别固定于两个支撑充气体(2)的相邻面上,且两个支撑充气体(2)的气嘴(3)位于所处相邻面上呈纵向错位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嘴(3)包括充放气嘴与检测气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嘴(3)包括第一气嘴(31)与第二气嘴(32),所述第一气嘴(31)与第二气嘴(32)位于所处支撑充气体(2)的侧壁面上呈斜角错位布置,第一气嘴(31)与相邻支撑充气体(2)上的第二气嘴(32)呈纵向错位布置,第二气嘴(32)与相邻支撑充气体(2)上的第一气嘴(31)同呈纵向错位布置。4.一种可调床支撑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气囊组(1),还包括可调床架(4),所述可调床架(4)包括依次活动连接的背部床架(42)、臀部床架(43)、大腿床架(44)与小腿床架(45),所述支撑充气体(2)包括依次排列的背部气囊(22)、臀部气囊(23)、大腿气囊(24)与小腿气囊(25),所述背部气囊(22)、臀部气囊(23)、大腿气囊(24)与小腿气囊(25)对应放置于背部床架(42)、臀部床架(43)、大腿床架(44)与小腿床架(45)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气囊(22)、臀部气囊(23)、大腿气囊(24)与小腿气囊(25)上均连接有所述气嘴(3),且背部气囊(22)、大腿气囊(24)与小腿气囊(25)上的所述气嘴(3)的开口朝向臀部气囊(23)开设,臀部气囊(23)上的所述气嘴(3)的开口向下开设。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调床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充气体(2)还包括头部气囊(21),所述头部气囊(21)布置于背部气囊(22)远离臀部气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荣隆刘士农郭银郑福友侯祥柱石磊
申请(专利权)人:明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