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0410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防护装置,包括光伏组件本体以及放置于光伏组件本体顶部外壁的主杆和副杆,所述副杆插接于主杆的一端外壁,且主杆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风泵,主杆以及副杆的底部外壁均开有等距离分布的多个喷气孔,且主杆与副杆均与风泵相通,副杆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光伏组件本体的另一端外壁设置有卡板,且卡板为“L”形,卡板的顶部外壁转动连接有主动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当卡板移动至光伏组件本体的一侧并且即将与光伏组件本体脱离时,此时信号发射管发出的信号会被感应板接收到,并且将电信号传递至驱动电机,致使驱动电机反向旋转,从而实现卡板的往复式循环移动的效果。复式循环移动的效果。复式循环移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组件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防护
,具体是一种光伏组件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光伏组件也称为,是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或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推动负载工作,在光伏组件的安装使用过程中,为了提高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需要定时对光伏组件进行清理。
[0003]经检索,专利公开号为“CN213637591U”的一种设有光伏板防护机构的光伏组件,通过设置驱动机、转轴、蜗轮、蜗杆、螺杆、移动杆和毛刷,使得驱动机的输出端带动蜗杆和螺杆转动,由于螺杆与移动杆螺纹连接,且通过两个螺杆对移动杆的转动进行了限制,使得移动杆能够在两个螺杆的表面进行移动,从而能够带动毛刷对光伏板的表面进行清理,提高了光伏板表面的清洁度,避免了光伏板的表面有落叶或者鸟粪等杂物,提高了光伏板接受阳光的照面积,使得光伏板的工作效率更好。
[0004]以上技术特征存在以下不足:在使用时,由于移动杆的行程与螺杆的长度有关,并且为了完成对光伏组件的全面清理,需要使得螺杆的长度与整个光伏组件的长度相同,这就造成的不同长度以及宽度的光伏组件需要定制不同长度的螺杆以及移动杆,整体局限性较高,并且使用以及安装时都会比较麻烦,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光伏组件防护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光伏组件防护装置,包括光伏组件本体以及放置于光伏组件本体顶部外壁的主杆和副杆,所述副杆插接于主杆的一端外壁,且主杆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风泵,主杆以及副杆的底部外壁均开有等距离分布的多个喷气孔,且主杆与副杆均与风泵相通,副杆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卡块;
[0008]所述光伏组件本体的另一端外壁设置有卡板,且卡板为“L”形,卡板的顶部外壁转动连接有主动轮,且卡板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顶部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于主动轮的底部外壁,卡板的一端外壁设置有升降块,且升降块的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信号发射管,卡板的底部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与信号发射管相对应的感应板,感应板与驱动电机电性连接,主动轮的圆周外壁与光伏组件本体相接触。
[0009]优选的,所述风泵与主杆以及副杆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输气管,且输气管均为可延橡胶材质。
[0010]优选的,所述卡板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顶板,且顶板的顶部与底部外壁之间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把手,且升降块转动连接于螺纹
杆的底部外壁。
[0011]优选的,所述卡板的一端外壁两侧均开有限位槽,且升降块的另一端外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槽相适配的限位块。
[0012]优选的,所述卡板的一端顶部外壁以及升降块的底部外壁均开有通槽,且通槽的两端内壁之间均转动连接有多个旋转轴,旋转轴的圆周外壁之间均套接有旋转带,旋转带分别与光伏组件本体的底部以及顶部外壁相接触。
[0013]优选的,所述主杆的一端外壁开有横槽,且横槽的另一端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杆,副杆套接于限位杆的圆周外壁,且副杆与横槽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拉伸弹簧。
[0014]优选的,所述卡块的另一端外壁开有转动槽,且转动槽的顶部与底部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辅助滚动轮。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中,驱动电机启动并且带动主动轮旋转时,主动轮与光伏组件本体接触,从而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整个卡板、主杆以及副杆在光伏组件本体顶部移动,并通过风泵对光伏组件本体进行吹气式清理,在卡板移动的过程中,信号发射管发出的信号会被光伏组件本体遮挡,此时驱动电机保持正常移动的状态,当卡板移动至光伏组件本体的一侧并且即将与光伏组件本体脱离时,此时信号发射管发出的信号会被感应板接收到,并且将电信号传递至驱动电机,致使驱动电机反向旋转,从而实现卡板的往复式循环移动的效果,结构简单;
[0017]本技术中,当卡板在主动轮的作用下移动时,由于光伏组件本体是处于升降块以及卡板之间,因此与光伏组件本体相接触的旋转带在对光伏组件本体进行固定的同时,减小了光伏组件本体与升降块以及卡板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卡板的平稳移动;
[0018]本技术中,处于主杆内壁的副杆可根据光伏组件本体的高度进行调节,并且在拉伸弹簧的作用下,始终保持卡块能与光伏组件本体接触。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一种光伏组件防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一种光伏组件防护装置的驱动电机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一种光伏组件防护装置的旋转轴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一种光伏组件防护装置的限位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一种光伏组件防护装置的辅助滚动轮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光伏组件本体;2、主杆;3、副杆;4、卡块;5、风泵;6、升降块;7、把手;8、顶板;9、卡板;10、感应板;11、主动轮;12、信号发射管;13、限位槽;14、螺纹杆;15、旋转带;16、驱动电机;17、限位块;18、通槽;19、旋转轴;20、拉伸弹簧;21、横槽;22、限位杆;23、喷气孔;24、辅助滚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1
[0027]请参阅图1

图5,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光伏组件防护装置,包括光伏组件本体1以及放置于光伏组件本体1顶部外壁的主杆2和副杆3,副杆3插接于主杆2的一端外壁,且主杆2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风泵5,主杆2以及副杆3的底部外壁均开有等距离分布的多个喷气孔23,且主杆2与副杆3均与风泵5相通,副杆3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卡块4;
[0028]光伏组件本体1的另一端外壁设置有卡板9,且卡板9为“L”形,卡板9的顶部外壁转动连接有主动轮11,且卡板9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6,驱动电机16的顶部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于主动轮11的底部外壁,卡板9的一端外壁设置有升降块6,且升降块6的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信号发射管12,卡板9的底部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与信号发射管12相对应的感应板10,感应板10与驱动电机16电性连接,主动轮11的圆周外壁与光伏组件本体1相接触,当需要对光伏组件本体1的顶部进行清理时,由于光伏组件本体1是处于卡板9、升降块6以及卡块4之间,因此当驱动电机16启动并且带动主动轮11旋转时,主动轮11与光伏组件本体1接触,从而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整个卡板9、主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防护装置,包括光伏组件本体(1)以及放置于光伏组件本体(1)顶部外壁的主杆(2)和副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杆(3)插接于主杆(2)的一端外壁,且主杆(2)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风泵(5),主杆(2)以及副杆(3)的底部外壁均开有等距离分布的多个喷气孔(23),且主杆(2)与副杆(3)均与风泵(5)相通,副杆(3)的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卡块(4);所述光伏组件本体(1)的另一端外壁设置有卡板(9),且卡板(9)为“L”形,卡板(9)的顶部外壁转动连接有主动轮(11),且卡板(9)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6),驱动电机(16)的顶部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于主动轮(11)的底部外壁,卡板(9)的一端外壁设置有升降块(6),且升降块(6)的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信号发射管(12),卡板(9)的底部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与信号发射管(12)相对应的感应板(10),感应板(10)与驱动电机(16)电性连接,主动轮(11)的圆周外壁与光伏组件本体(1)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泵(5)与主杆(2)以及副杆(3)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输气管,且输气管均为可延橡胶材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9)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顶板(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冬李小强张晓东牛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河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