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电池充放电维护可长期无人值守的智能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0399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备电池充放电维护可长期无人值守的智能充电器,涉及充电器技术领域,包括充电调节模块,用于充电调节;第一反馈模块和第二反馈模块,均用于提供反馈信号;输出模块,用于电能传输;电池识别模块,用于电池种类识别;智能控制模块,用于信号接收和模块控制;反馈调节模块,用于调节反馈信号的幅值;电池维护模块配合充电控制模块自动控制充电电量;手动调节模块配合充电控制模块手动控制充电电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电池充放电维护可长期无人值守的智能充电器对电池种类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的信息控制反馈调节模块改变反馈信息值,根据识别的电池种类进行充电调节,可自由设定所需的电池电量,电池维护模块可对长期充电维护。可对长期充电维护。可对长期充电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电池充放电维护可长期无人值守的智能充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器
,具体是一种具备电池充放电维护可长期无人值守的智能充电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便携式用电设备的不断发展,为保证便携式用电设备的续航工作,需采用特定的充电器进行充电,现有的充电器只能单纯的为特定的电池进行充电,智能度较低,无法有效的根据电池的类型提供相对应的充电模式,充电效率较低且适用性不广,并且对于电池的维护效果较差,常常由于维护不到位,而造成电池的损坏,给客户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具备电池充放电维护可长期无人值守的智能充电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依据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具备电池充放电维护可长期无人值守的智能充电器,该具备电池充放电维护可长期无人值守的智能充电器包括:充电调节模块,第一反馈模块,输出模块,充电控制模块,第二反馈模块,电池识别模块,智能控制模块,反馈调节模块,电池维护模块,手动调节模块;
[0005]所述充电调节模块,用于接收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电池充放电维护可长期无人值守的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该具备电池充放电维护可长期无人值守的智能充电器包括:充电调节模块,第一反馈模块,输出模块,充电控制模块,第二反馈模块,电池识别模块,智能控制模块,反馈调节模块,电池维护模块,手动调节模块;所述充电调节模块,用于接收电能和所述第一反馈模块反馈的信号并根据反馈的信号对输入的电能进行DC

DC调节处理;所述第一反馈模块,与所述充电调节模块连接,用于传输所述充电调节模块输出的电能并对传输的电能进行电压电流采样,用于输出第一反馈信号;所述输出模块,与所述第一反馈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反馈模块传输的电能并传输给连接的用电设备;所述第二反馈模块,与所述输出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输出模块的电能进行电压采样并输出第二反馈信号;所述电池识别模块,与所述输出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输出模块连接的用电设备进行电池识别并输出电池种类信息;所述智能控制模块,与所述反馈调节模块、电池识别模块、第二反馈模块和电池维护模块连接,用于输出第一脉冲信号、第二脉冲信号和第三脉冲信号并根据接收的所述电池种类信息选择输入所述反馈调节模块的脉冲类型,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反馈信号并判断所述输出模块连接的用电设备的电能情况,用于设定时钟信息,用于输出第四脉冲信号并根据时钟信息控制电池维护模块的工作;所述反馈调节模块,与所述第一反馈模块连接,用于输出反馈调节信号并改变所述第一反馈模块输出的第一反馈信号的幅值,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脉冲信号、第二脉冲信号和第三脉冲信号并调节反馈信号的幅值;所述电池维护模块,与所述第二反馈模块连接,用于通过电池维护电路对接收的所述第二反馈信号和第四脉冲信号进行比较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所述手动调节模块,与所述第二反馈模块连接,用于手动调节电量阈值并将设定的电量阈值与所述第二反馈信号进行比较,用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所述充电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池维护模块和手动调节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并控制所述充电调节模块的DC

DC调节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电池充放电维护可长期无人值守的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具备电池充放电维护可长期无人值守的智能充电器还包括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用于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建立无线通讯网路并与智能控制模块进行数据交互;所述通讯模块与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备电池充放电维护可长期无人值守的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调节模块包括电源输入接口、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热敏电阻、第一调节器、第一功率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感、第二电阻、第三电容;所述电源输入接口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一功率管的源极、第一调节器的第二端和第三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调节器的第十四端,第一调节器的第六端通过热敏电阻接地,第一调节器的第八端依次通过第二电阻和第三电容接
地,第一功率管的栅极连接第一调节器的第一端,第一功率管的漏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战科崔科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拓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