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手表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0376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手表壳体,涉及手表壳体技术领域,包括连接底座,连接底座的顶面设置有防护外壳,连接底座的内部周围设置有缓冲圈,缓冲圈的内侧设置有手表主体,连接底座和手表主体的底面两侧设置有连接槽,连接底座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的顶面与防护外壳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磁吸扣,采用在连接底座和手表主体底面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槽,日常使用时可以将调整带和绑定带与手表主体之间连接使用,当运动时可以将调整带和绑定带与手表主体之间拆卸,将手表主体放置在连接底座和防护外壳的内部后,将调整带和绑定带与连接底座之间进行连接使用,进而可以实现单个手表满足多个使用场景,具有良好的使用适配性。具有良好的使用适配性。具有良好的使用适配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手表壳体


[0001]本技术涉及手表壳体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手表壳体。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的电子产品也开始增加移动方面的功能,比如过去只能用来看时间的手表,现今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家庭网络与互联网相连,显示来电信息、天气信息等内容,这种新手表可被称作智能手表,智能手表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符合手表基本技术要求的手表,其功能相似于一台个人数码助理,除指示时间之外,还应具有提醒、导航、校准、监测、交互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功能,例如指南针、计步器、触摸屏、全球定位系统、以及作为大容量存储设备等等,显示方式包括指针、数字、图像等。
[0003]现有的智能手表壳体在使用时具有以下问题:
[0004]现有的智能手表为了实现多样性的功能同时兼具美观,智能手表内部的结构较为精密,但是该类手表的防护性较差,在运动时受到冲击容易损坏,会影响智能手表的使用寿命,现有的智能手表为了满足运动需求,会将手表体积设计的较大,但是该类手表不满足日常的佩戴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外观好看的智能手表防护性较差且运动手表不适合日常佩戴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智能手表壳体。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手表壳体,包括连接底座,所述连接底座的顶面设置有防护外壳,所述连接底座的内部周围设置有缓冲圈,所述缓冲圈的内侧设置有手表主体,所述连接底座和手表主体的底面两侧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底座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顶面与防护外壳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磁吸扣,所述连接底座外壁位于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连接底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调整带和绑定带,所述绑定带和调整带与连接底座之间设置有安装杆。
[0007]优选的,所述安装杆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杆,且连接槽的内部两侧开设有与限位杆相匹配的凹槽,且限位杆与安装杆之间为活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安装杆与限位杆之间设置有连接弹簧,且连接弹簧设置在安装杆的内部,所述限位杆的侧壁设置有拨杆。
[0009]优选的,所述防护外壳的顶面居中处设置有观察窗,所述防护外壳的外侧壁设置有连接条。
[0010]优选的,所述防护外壳设置在连接底座的顶部外侧,且防护外壳与连接底座之间相互匹配。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底座和手表主体底面两侧的连接槽尺寸规格相同,且连接槽与调整带和绑定带均相匹配。
[0012]优选的,所述连接底座的顶面两侧均开设有凹槽,且安装板与连接底座之间为一
体式结构。
[0013]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中,日常使用时可以将调整带和绑定带与手表主体之间连接使用,在连接底座和手表主体底面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槽,当运动时可以将调整带和绑定带与手表主体之间拆卸,将手表主体放置在连接底座和防护外壳的内部后,将调整带和绑定带与连接底座之间进行连接使用,进而可以实现单个手表满足多个使用场景,具有良好的使用适配性。
[0015]本技术中,在手表主体的外侧设置有连接底座和防护外壳,并在防护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圈,且在防护外壳与连接底座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在进行运动时可以将手表主体放置在连接底座和防护外壳的内部进行防护,在运动时可以避免手表主体受到外界冲击的损害,且可以防止手表主体进水,有效的提升手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连接底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连接底座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手表主体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安装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例说明:
[0022]1、连接底座;2、调整带;3、绑定带;4、防护外壳;5、手表主体;6、缓冲圈;7、密封圈;8、磁吸扣;9、安装板;10、连接槽;11、限位杆;12、连接弹簧;13、拨杆;14、连接条;15、观察窗;16、安装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4]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
[0025]具体实施例一:
[0026]参照图1

5,一种智能手表壳体,包括连接底座1,连接底座1的顶面设置有防护外壳4,连接底座1的内部周围设置有缓冲圈6,缓冲圈6的内侧设置有手表主体5,连接底座1和手表主体5的底面两侧设置有连接槽10,连接底座1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板9,且安装板9的顶面与防护外壳4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磁吸扣8,连接底座1外壁位于安装板9的顶部设置有密封圈7,连接底座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调整带2和绑定带3,绑定带3和调整带2与连接底座1之间设置有安装杆16。
[0027]防护外壳4的顶面居中处设置有观察窗15,防护外壳4的外侧壁设置有连接条14,连接条14可以便于将连接底座1与防护外壳4之间分开,观察窗15可以观察手表主体5的显示屏,连接底座1的顶面两侧均开设有凹槽,且安装板9与连接底座1之间为一体式结构,凹
槽可以便于将连接底座1内部的手表主体5取出。
[0028]在手表主体5的外侧设置有连接底座1和防护外壳4,并在防护外壳4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圈6,且在防护外壳4与连接底座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7,在进行运动时可以将手表主体5放置在连接底座1和防护外壳4的内部进行防护,在运动时可以避免手表主体5受到外界冲击的损害,且可以防止手表主体5进水,有效的提升手表的使用寿命。
[0029]具体实施例二:
[0030]参照图1

5,安装杆16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杆11,且连接槽10的内部两侧开设有与限位杆11相匹配的凹槽,且限位杆11与安装杆16之间为活动连接,安装杆16与限位杆11之间设置有连接弹簧12,且连接弹簧12设置在安装杆16的内部,限位杆11的侧壁设置有拨杆13,防护外壳4设置在连接底座1的顶部外侧,且防护外壳4与连接底座1之间相互匹配,连接底座1和手表主体5底面两侧的连接槽10尺寸规格相同,且连接槽10与调整带2和绑定带3均相匹配。
[0031]日常使用时可以将调整带2和绑定带3与手表主体5之间连接使用,在连接底座1和手表主体5底面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槽10,连接槽10可以与调整带2和绑定带3之间通过安装杆16和限位杆11之间进行连接,当运动时可以将调整带2和绑定带3与手表主体5之间拆卸,将手表主体5放置在连接底座1和防护外壳4的内部后,将调整带2和绑定带3与连接底座1之间进行连接使用,进而可以实现单个手表满足多个使用场景,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手表壳体,包括连接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底座(1)的顶面设置有防护外壳(4),所述连接底座(1)的内部周围设置有缓冲圈(6),所述缓冲圈(6)的内侧设置有手表主体(5),所述连接底座(1)和手表主体(5)的底面两侧设置有连接槽(10),所述连接底座(1)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板(9),且安装板(9)的顶面与防护外壳(4)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磁吸扣(8),所述连接底座(1)外壁位于安装板(9)的顶部设置有密封圈(7),所述连接底座(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调整带(2)和绑定带(3),所述绑定带(3)和调整带(2)与连接底座(1)之间设置有安装杆(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手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16)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杆(11),且连接槽(10)的内部两侧开设有与限位杆(11)相匹配的凹槽,且限位杆(11)与安装杆(16)之间为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伟蔡金华黄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蝶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