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牡蛎粉碎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022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牡蛎粉碎筒,设置在传送带的末端,包括:加工腔,进料端,出料端;第一滚辊与第二滚辊,第一滚辊与第二滚辊之间开设有一间隙;第一滚辊与第二滚辊的外壁均套设有分隔套,分隔套具有胶粘在第一滚辊与第二滚辊上的底层胶粘段与顶层胶粘段,底层胶粘段的内侧面锁固有热熔结构,顶层胶粘段贴合在底层胶粘段的热熔结构上,当顶层胶粘段贴附在底层胶粘段时,热熔结构热熔并连接底层胶粘段与顶层胶粘段;锁紧在第一滚辊与第二滚辊轴向上的转动座,转动座通过电机驱动,让分隔套替代滚辊的外壁与牡蛎壳进行接触,待分隔套磨损到一定的程度后再替换掉分隔套即可,能够避免更换高成本、大重量的滚辊,长久运行的成本更低。长久运行的成本更低。长久运行的成本更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牡蛎粉碎筒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牡蛎壳加工设备,特别是一种牡蛎粉碎筒。

技术介绍

[0002]牡蛎,别名又名海蛎,是一种软体动物,其外表通过坚硬的牡蛎壳包裹,牡蛎的全身都可以利用,牡蛎肉可以作为食物被食用,可生食或者加热后食用,而牡蛎壳与其他化学物质混合后可以作为土壤净化、水质净化、药材、肥料、建筑材料等,牡蛎肉和牡蛎壳都可物尽其用。
[0003]无论牡蛎壳是利用为净化用还是作为其他用途,其都需将壳状结构的牡蛎壳粉碎为粉末状,才能够便于与其他物质进行混合反应,牡蛎壳在取肉后,将大量的牡蛎壳中的杂质,如海洋垃圾、绳子去除掉,即可投入粉碎筒中对牡蛎进行初步的粉碎,后期再经过清洗、再粉碎、除杂、干燥得到牡蛎粉,前端的牡蛎壳粉碎直接决定了后端处理的效率,现有的牡蛎壳在初步粉碎时,均是采用多个滚辊进行粉碎,将牡蛎投入滚辊与滚辊之间的缝隙,通过滚辊之间的挤压使牡蛎壳破碎成较小的碎片,滚辊可以设置为两个、三个、四个不等。
[0004]但是,由于牡蛎壳本身的质地就较为的坚硬,在长期的挤压破碎过程中,滚辊的表面会被磨损,由于长期的磨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牡蛎粉碎筒,设置在传送带的末端,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所述传送带末端的加工腔(10),加工腔(10)的顶部开设有进料端(11),底部开设有出料端(12);设置在加工腔(10)中的第一滚辊(20)与第二滚辊(30),所述第一滚辊(20)与第二滚辊(30)之间开设有一间隙(K);所述第一滚辊(20)与第二滚辊(30)的外壁均套设有分隔套(40),所述分隔套(40)具有胶粘在第一滚辊(20)与第二滚辊(30)上的底层胶粘段(41)与顶层胶粘段(42),底层胶粘段(41)的内侧面锁固有热熔结构(43),顶层胶粘段(42)贴合在底层胶粘段(41)的热熔结构(43)上,当所述顶层胶粘段(42)贴附在底层胶粘段(41)时,所述热熔结构(43)热熔并连接底层胶粘段(41)与顶层胶粘段(42);锁紧在所述第一滚辊(20)与第二滚辊(30)轴向上的转动座(51),所述转动座(51)通过电机(50)驱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牡蛎粉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熔结构(43)包括胶粘在所述底层胶粘段(41)胶面上的金属镂空网(431),锁固在金属镂空网(43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明王永忠陈绪龙文笑王雪琦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玛塔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