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彩钢瓦屋面光伏组件的安装夹具及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0213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彩钢瓦屋面光伏组件的安装夹具及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压板,第一夹板的下部与第二夹板的下部配合形成用于固定彩钢瓦中间瓦楞的固定槽,第一夹板的上部与第二夹板的上部通过第一螺栓固定;第二夹板的顶面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上方设置有压板,且压板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的两端配合形成用于夹装两侧的光伏组件的夹装空间,固定板的中间与压板的中间通过第二螺栓固定。本实施例的安装夹具不仅结构简单,重量轻,组装和拆卸简单,而且可以直接将没有边框的光伏组件固定在彩钢瓦屋面上,可以不需要组件檩条,对原结构增加的荷载小,并且光伏组件下方具有足够的通风间隙,安全性更高。安全性更高。安全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彩钢瓦屋面光伏组件的安装夹具及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
,具体涉及一种彩钢瓦屋面光伏组件的安装夹具及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均在推广应用新能源产业,“光伏+”形式的工程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其中对于钢结构厂房屋面安装的光伏系统应用特别广泛。
[0003]目前彩钢瓦屋面的光伏系统的安装方式为采用常规的带边框光伏组件,先在彩钢瓦屋面安装夹具,再把组件檩条安装在夹具上,最后再把光伏组件通过组件压块固定在组件檩条上,不仅结构复杂,成本高,而且组件边框和组件檩条都会增加对屋面结构的载荷,导致安全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彩钢瓦屋面光伏组件的安装夹具及安装结构,可以简化安装结构,节省成本,减小对屋面结构的载荷,提高结构的安全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彩钢瓦屋面光伏组件的安装夹具,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压板,所述第一夹板的下部与所述第二夹板的下部配合形成用于固定彩钢瓦中间瓦楞的固定槽,所述第一夹板的上部与所述第二夹板的上部通过第一螺栓固定;所述第二夹板的顶面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方设置有所述压板,且所述压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板的两端配合形成用于夹装两侧的光伏组件的夹装空间,所述固定板的中间与所述压板的中间通过第二螺栓固定。
[0006]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压板的底面上设置有相对布置的两块限位板,所述第一螺栓位于两块限位板之间。
[0007]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固定板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一锯齿结构,所述第一锯齿结构的锯齿沿光伏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
[0008]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压板底面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锯齿结构,所述第二锯齿结构的锯齿沿光伏组件的宽度方向延伸。
[000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彩钢瓦屋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包括由彩钢瓦铺设而成的彩钢瓦屋面、呈矩阵排列的多个光伏组件以及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安装夹具,沿所述光伏组件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间隙与所述彩钢瓦屋面的彩钢瓦中间瓦楞一一对应,所述间隙中设置有若干所述安装夹具,所述中间瓦楞固定于所述安装夹具的所述固定槽中,所述间隙两侧的两个光伏组件的相对侧分别夹装于所述安装夹具两端的所述夹装空间中。
[0010]作为实施方式之一,各所述光伏组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固定有夹边块,所述夹边块为U形结构,所述光伏组件长度方向的侧边固定于所述夹边块的U形槽中,且所述夹边块的底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板顶面的第一锯齿结构相匹配的第四锯齿结构,所述夹边块的
顶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压板底面的第二锯齿结构相匹配的第五锯齿结构。
[0011]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光伏组件每一侧的所述夹边块有若干个,且与所述安装夹具一一对应;或者所述光伏组件每一侧的所述夹边块通长铺设。
[0012]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光伏组件与所述安装夹具的所述压板和所述固定板通过结构胶或者橡胶材料固定。
[0013]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光伏组件的宽度比所述彩钢瓦屋面的中间瓦楞间距小15

30

,所述彩钢瓦屋面与所述光伏组件之间的间隙大于等于100


[0014]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彩钢瓦屋面铺设有防水卷材。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的安装夹具由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压板三部分通过螺栓连接而成,结构简单,重量轻,组装、拆卸方便,使用时,不需要对原有彩钢瓦屋面进行任何打孔等处理,仅通过安装夹具便可将不带边框的光伏组件固定在彩钢瓦屋面上,使得可以不需要组件檩条,整体安装更简便,节省了材料,同时取消边框和檩条后光伏组件重量更小,安装光伏系统对原结构增加的荷载更小,光伏组件和屋面板之间具有不小于100mm的间隙可有效通风散热,安全性更高,组件宽度适应屋面彩钢板的瓦楞间距,也提高了美观性。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彩钢瓦屋面光伏组件的安装夹具的示意图;
[0019]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彩钢瓦屋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的俯视图;
[0020]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彩钢瓦屋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的侧视图;
[0021]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通过安装夹具与彩钢瓦的连接示意图;
[0022]图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的示意图;
[0023]图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的夹边块的示意图;
[0024]图中:1、安装夹具;11、第一夹板;111、凸块;12、第二夹板;121、固定板;122、第一锯齿结构;123、凹槽;13、压板;131、限位板;132、第二锯齿结构;14、固定槽;141、第三锯齿结构;15、第一螺栓;16、夹装空间;17、第二螺栓;2、光伏组件;21、夹边块;211、第四锯齿结构;212、第五锯齿结构;3、彩钢瓦;31、中间瓦楞;32、咬边处瓦楞;33、中间固定架;34、咬边处固定架;35、龙骨及保温层;36、屋面底板;37、屋面檩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如图1和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彩钢瓦屋面光伏组件的安装夹具,
包括第一夹板11、第二夹板12和压板13,所述第一夹板11的下部与所述第二夹板12的下部配合形成用于固定彩钢瓦3中间瓦楞31的固定槽14,所述第一夹板11的上部与所述第二夹板12的上部通过第一螺栓15固定;所述第二夹板12的顶面设置有固定板121,所述固定板121的上方设置有所述压板13,且所述压板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板121的两端配合形成用于夹装两侧的光伏组件2的夹装空间16,所述固定板121的中间与所述压板13的中间通过第二螺栓17固定。
[0027]本实施例的安装夹具1由第一夹板11、第二夹板12、压板13三部分通过螺栓连接而成,第一夹板11、第二夹板12、压板13均可以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不仅结构简单,重量轻,组装和拆卸简单,而且可以直接将不带边框的光伏组件2固定在彩钢瓦3屋面上,可以不需要组件檩条,对原结构增加的荷载较以往方式更小,对结构安全更有利,同时对控制成本更有利。
[0028]作为实施方式之一,所述压板13的底面上设置有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彩钢瓦屋面光伏组件的安装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压板,所述第一夹板的下部与所述第二夹板的下部配合形成用于固定彩钢瓦中间瓦楞的固定槽,所述第一夹板的上部与所述第二夹板的上部通过第一螺栓固定;所述第二夹板的顶面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方设置有所述压板,且所述压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板的两端配合形成用于夹装两侧的光伏组件的夹装空间,所述固定板的中间与所述压板的中间通过第二螺栓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钢瓦屋面光伏组件的安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的底面上设置有相对布置的两块限位板,所述第一螺栓位于两块限位板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钢瓦屋面光伏组件的安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一锯齿结构,所述第一锯齿结构的锯齿沿光伏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钢瓦屋面光伏组件的安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底面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锯齿结构,所述第二锯齿结构的锯齿沿光伏组件的宽度方向延伸。5.一种彩钢瓦屋面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彩钢瓦铺设而成的彩钢瓦屋面、呈矩阵排列的多个光伏组件以及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安装夹具,沿所述光伏组件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间隙与所述彩钢瓦屋面的彩钢瓦中间瓦楞一一对应,所述间隙中设置有若干所述安装夹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毅刘元军谈烨宇乐道宁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