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单片黏滞-摩擦复合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9960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单片黏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单片黏滞

摩擦复合阻尼器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减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单片黏滞

摩擦复合阻尼器。

技术介绍

[0002]建筑结构减震技术是通过减震产品消耗地震输入建筑的能量的一种技术,从而很好地起到保护主体结构的作用。减震产品通过流动、摩擦、屈服等方式将动能转化为热能,耗散地震输入的能量,减小了建筑主体结构的变形及结构损伤,从而保护了主体结构。
[0003]摩擦阻尼器是应用于建筑结构的一种减震装置,摩擦阻尼器在小震情况下就开始起滑耗能,而中震、大震情况下摩擦力是一样的,不能相应提供等比例的耗能;摩擦阻尼器为位移型阻尼器,对建筑的加速度控制效果不明显,不能减小建筑的加速度响应。
[0004]黏滞阻尼墙是应用于建筑结构的另一种减震装置,在小震情况下位移小,运动小,微小的能量耗散,不能充分发挥阻尼器的作用。而中震、大震情况下,黏滞阻尼墙充分耗能,可以很好的保护主体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单片黏滞

摩擦复合阻尼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新型单片黏滞

摩擦复合阻尼器,所述阻尼器设置在抗震的建筑结构A位置和B位置之间,包括阻尼器顶板、摩擦黏滞耗能板、摩擦黏滞槽以及摩擦组件;所述阻尼器顶板上表面与建筑结构A位置相连,所述A位置包括建筑顶梁底、上悬臂段或上连接墩头等;所述阻尼器顶板下表面的中心位置与摩擦黏滞耗能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08]所述摩擦黏滞耗能板内嵌于摩擦黏滞槽中;
[0009]所述摩擦黏滞槽是由阻尼器底板、两块摩擦黏滞槽立板、两块摩擦黏滞槽侧板共同围成的顶端开口的半封闭长方体槽状结构;所述阻尼器底板的下表面与建筑结构B位置相连,所述B位置包括建筑底梁顶、下悬臂段或下连接墩头等;
[0010]所述摩擦黏滞槽中填充阻尼器黏滞液;
[0011]进一步的,所述摩擦黏滞槽立板及摩擦黏滞耗能板的上部分设置用于摩擦黏滞槽立板及摩擦黏滞耗能板横向相对滑动的孔洞组;
[0012]所述摩擦组件通过孔洞组安装于摩擦黏滞槽和摩擦黏滞耗能板上,并用于增大所述摩擦黏滞槽和摩擦黏滞耗能板间摩擦力,通过预紧螺栓穿过所述孔洞组固定摩擦黏滞槽、摩擦黏滞耗能板及摩擦组件。
[0013]进一步的,所述摩擦组件为单侧摩擦组件,包括:两片内摩擦铜片、两块内贴钢板;
[0014]所述内摩擦铜片和内贴钢板上均匀分布大小相同的第一圆孔;
[0015]所述内贴钢板焊贴于摩擦黏滞槽立板内侧,所述内摩擦铜片设置于摩擦黏滞耗能板与内贴钢板之间;
[0016]所述两片内摩擦铜片和两块内贴钢板以摩擦黏滞耗能板呈轴对称布置;
[0017]所述预紧螺栓穿过第一圆孔和孔洞组将摩擦黏滞耗能板、内摩擦铜片、内贴钢板固定并紧密贴合。
[0018]优选的,所述摩擦组件为双侧摩擦组件,包括:两片内摩擦铜片、两片外摩擦铜片、两块外贴钢板;
[0019]所述内摩擦铜片、外摩擦铜片、两块外贴钢板上均匀分布大小相同的第二圆孔;
[0020]所述内摩擦铜片设置于摩擦黏滞耗能板与摩擦黏滞槽立板之间,所述外贴钢板焊贴于摩擦黏滞槽立板外侧,所述外摩擦铜片安装于摩擦黏滞槽立板和外贴钢板之间;
[0021]所述两片内摩擦铜片、两块外贴钢板、两片外摩擦铜片以摩擦黏滞耗能板呈轴对称布置;
[0022]所述预紧螺栓穿过第二圆孔和孔洞组将内摩擦铜片、摩擦黏滞耗能板、外摩擦铜片、外贴钢板固定并紧密贴合。
[0023]优选的,所述孔洞组包括长圆孔和圆孔;所述摩擦黏滞槽立板的上部分均匀分布圆孔、摩擦黏滞耗能板的上部分均匀分布横向的长圆孔,或摩擦黏滞槽立板的上部分均匀分布横向的长圆孔、摩擦黏滞耗能板的上部分均匀分布圆孔。
[0024]优选的,所述阻尼器黏滞液与摩擦铜片至少预留100mm距离。
[0025]优选的,所述阻尼器黏滞液是一种黏稠的可以产生黏滞阻尼的液体。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是一种将摩擦阻尼器和黏滞阻尼器复合使用的阻尼器,实现了两种类型阻尼器在小、中、大震下同时工作并提供不同的阻尼力,有效控制建筑结构的加速度作用,使建筑结构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有效控制建筑结构的位移响应,为建筑结构提供安全储备;(2)本产品加工简单、材料损耗少、成本低,能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单片黏滞

摩擦复合阻尼器的前视图。
[0028]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单片黏滞

摩擦复合阻尼器的3D轴测图。
[0029]图3为本技术包含单侧摩擦固定单元的一种新型单片黏滞

摩擦复合阻尼器的剖面图。
[0030]图4为本技术包含双侧摩擦固定单元的一种新型单片黏滞

摩擦复合阻尼器的剖面图。
[0031]图中:10

阻尼器顶板;11

摩擦黏滞耗能板;14

摩擦黏滞槽;15

摩擦黏滞槽侧板;21

摩擦黏滞槽立板;22

内贴钢板;24

阻尼器底板;31

内摩擦铜片;32

预紧螺栓;34

外摩擦铜片;41

阻尼器黏滞液;51

外贴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0033]请结合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单片黏滞

摩擦复合阻尼器,阻尼器设置在抗震的建筑结构A位置和B位置之间,包括阻尼器顶板10、摩擦黏滞耗
能板11、摩擦黏滞槽14以及摩擦组件;阻尼器顶板10上表面与建筑结构A位置相连,A位置包括建筑顶梁底、上悬臂段或上连接墩头等;阻尼器顶板10下表面的中心位置与摩擦黏滞耗能板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34]摩擦黏滞耗能板11内嵌于摩擦黏滞槽14中;
[0035]摩擦黏滞槽是由阻尼器底板、两块摩擦黏滞槽立板、两块摩擦黏滞槽侧板共同围成的顶端开口的半封闭长方体槽状结构;两块摩擦黏滞槽立板分别在摩擦黏滞耗能板的前后两侧与阻尼器底板的上表面焊接,两块摩擦黏滞槽侧板分别在两块摩擦黏滞槽立板的左右两侧与阻尼器底板的上表面焊接;
[0036]阻尼器底板的下表面与建筑结构B位置相连,B位置包括建筑底梁顶、下悬臂段或下连接墩头等;
[0037]摩擦黏滞槽中填充阻尼器黏滞液41;
[0038]通过将阻尼器黏滞液填充于摩擦黏滞槽中,阻尼器摩擦黏滞耗能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单片黏滞

摩擦复合阻尼器,所述阻尼器设置在抗震建筑结构A位置和B位置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阻尼器顶板(10)、摩擦黏滞耗能板(11)、摩擦黏滞槽(14)以及摩擦组件;所述阻尼器顶板(10)上表面与建筑结构A位置相连,所述阻尼器顶板(10)下表面的中心位置与摩擦黏滞耗能板(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摩擦黏滞耗能板(11)内嵌于摩擦黏滞槽(14)中;所述摩擦黏滞槽(14)是由阻尼器底板(24)、两块摩擦黏滞槽立板(21)、两块摩擦黏滞槽侧板(15)共同围成的顶端开口的半封闭长方体槽状结构;所述阻尼器底板(24)的下表面与建筑结构B位置相连;所述摩擦黏滞槽立板(21)及摩擦黏滞耗能板(11)的上部分设置用于摩擦黏滞槽立板(21)及摩擦黏滞耗能板(11)横向相对滑动的孔洞组;所述摩擦黏滞槽(14)中填充阻尼器黏滞液(41);所述摩擦组件通过孔洞组安装于摩擦黏滞槽(14)和摩擦黏滞耗能板(11)上,并用于增大所述摩擦黏滞槽(14)和摩擦黏滞耗能板(11)间摩擦力,通过预紧螺栓(32)穿过所述孔洞组固定摩擦黏滞槽(14)、摩擦黏滞耗能板(11)及摩擦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单片黏滞

摩擦复合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组件为单侧摩擦组件,包括:两片内摩擦铜片(31)、两块内贴钢板(22);所述内摩擦铜片(31)和内贴钢板(22)上均匀分布大小相同的第一圆孔;所述内贴钢板(22)安装于摩擦黏滞槽立板(21)内侧,所述内摩擦铜片(31)设置于摩擦黏滞耗能板(11)与内贴钢板(22)之间;所述两片内摩擦铜片(31)和两块内贴钢板(22)以摩擦黏滞耗能板(11)呈轴对称布置;所述预紧螺栓(32)穿过第一圆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良剑黄祥博黄泰杰卢士安王庆龙
申请(专利权)人:道尔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